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人人都在乎心理健康

在抑郁症初期,我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我也坚信我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可以把自己调整好。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不管我的内在世界是自卑的还是自信的,至少在理性层面我是自信的,我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可以调节好自身情绪,不需要外界帮助,我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大问题。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九岁时,全家搬到了父亲工作的城市,两地的距离大约为150千米。后来因为读书和工作的原因,我又辗转过几个城市,所以从小到大,我从未在一个城市生活超过10年。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我也跟随父母搬过好几次家。记忆中,有一次在大学暑假,我想回家却找不到家的位置,因为我父母已经搬家了。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无法通过定位导航,后来是哥哥与我约定地点集合,他带我回家的。这一次次的环境变化,锻炼了我对新环境、新状况的反应能力,但同时,或许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环境变化,给我带来了一些潜在的性格问题。对此,至今我仍然不是十分确定。

我从小很独立,相比同龄人,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做决定,这得益于父母对我没有进行太多的干涉和管制。记得上学时,每次考试老师都要求把试卷拿回家家长签字,我是班上唯一一个自己签字的学生。家里有三个孩子,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按现在的说法叫作“放养”。对于学习,父母很少过问,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生活的压力,父母要忙着赚钱养家;二则是我从小很懂事,父母对我比较放心。所以我在读书期间,并没有受到像同学们那样的来自父母的约束,我相对来说自由得多,学习的事情基本都是自己看着安排。所以一路走来,我的独立性很强,很早就会自己拿主意。

正因如此,当我的身体状态出现异常时,我不以为然。毕竟过去我也会有失眠、焦虑、紧张等情况的时候,但不是一样好起来了吗?本着这个信念,我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方式来调节情绪。当然,我也会上网查询一些知识,尝试网络上介绍的一些调节方法。

然而这一次似乎并不像我之前那么顺利,失眠、焦虑等情况不仅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愈发严重。白天的我变得毫无精神,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出门,害怕见人,吃饭也是味同嚼蜡。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许是由于我过于急躁,也许是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不对,我感觉自己似乎越努力越无力。

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心理专家李宏夫撰写的《情绪自救》,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而且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了。于是我开始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陆续查阅了很多有关心理知识的书籍、资料,寻求自救。

虽然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刚开始对自己的情绪状态好坏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情绪不好或者是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但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了,更加不愿意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

如今比我生病的时候已经好很多了,当下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进步很快,大部分人都知道有抑郁症这样一种病,也知道得了抑郁症需要治疗。然而,在我最初生病的那个年代,抑郁症是不具有广泛认知度的。不管是自己,还是周围人,都觉得患抑郁症的人是“矫情”“闲得没事、吃饱了撑的”“闲出来的富贵病”,很少有人把抑郁症当作一种精神心理疾病。现在,抑郁症已经被更多的人了解,也意识到抑郁症没有那么神秘,只是一种常见的病而已。很多人把它称为“心灵上的感冒”。 3ml2evOPBvUpBPjPYWt63QVF/xMysXaAHUR4mV3kaIF+gbUfoWWxAT8Z5CY2Yl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