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关于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决定》用了 6022 字的文字以及两张附表,站在解决涪陵特殊问题、谋划长远发展、给予政策优惠的视角,绘就了涪陵未来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具体来讲,文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深刻认识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提出了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在这一部分,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涪陵未来发展的四大定位、一大目标、八项任务,简称为“418”总体战略;第三部分从组织保障、空间保障、财税支持、能源保障四个方面,明确了支持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第四部分是两张附表:一个重大政策表,一个重大项目表。

(一)《决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1.总体要求

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加快推进“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工作主线,指出了改革开放和民生改善两个内生动力,明确了打造重要工业基地、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项工作重点。在总体要求中,有工作主线,有发展动力,有工作重点,最终目标是“早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2.战略目标

力争到 2015 年,城市人口达到 80 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 70 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 7%以上,人均GDP超过 8 万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 2020 年城市人口达到 100 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 1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 10%左右,人均GDP超过 16 万元,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3.战略定位

《决定》给予涪陵四大发展定位:

(1)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到 2015 年人均GDP超过 8 万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 7%以上,到 2020 年,人均GDP超过 16 万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 10%左右,成为重庆名副其实的增长极。

(2)全市重要工业基地。涪陵产业发展中,优势最大的是工业,通过着力实施“326”战略(三大园区、两大基地、六大支柱产业),到 2015 年,基本成为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支撑。

(3)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这主要是针对涪陵坪上地区距离主城近、自然条件好的优势而言。涪陵坪上地区辖区面积 722 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约303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 51%,坪上地区的中心——龙潭镇距渝中区朝天门直线距离仅 45 公里,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建成后,坪上地区刚好位于外环高速和三环高速中间,用薄熙来书记的话说,将成为重庆主城在空间发展上进退自如的“黄金宝地”。

(4)“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重庆要实现“一圈”与“两翼”区域协调发展,仅靠主城的辐射带动还不够,还需要在主城和“两翼”之间安排“二传手”。涪陵处在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心、“一圈”与“两翼”的“Y”字结点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涪陵处在“二传手”的重要位置上。

四个定位在《决定》中,用了三个“战略”、一个“核心”进行表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战略带动作用,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是战略后援作用,“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是战略支点作用,工业基地是核心骨干作用。这四个词更加彰显了涪陵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涪陵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新要求、新定位。

4.战略任务

(1)八大战略任务的主要内容

《决定》结合涪陵特点,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宏伟构想分解到具体层面,提出了八项战略任务。

一是打造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立足临港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实施“326”工业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含量,促进产业高新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2015 年工业总产值突破 2000 亿元,建成江南万亿工业走廊的核心支撑。

二是打造百万人口现代化宜居城市。围绕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现代化大城市,构建老城新区功能互补的组团式发展新格局,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三是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城乡建设大统筹,城乡经济同发展,公共服务均衡化,形成大城市、小城市、一般镇和新农村联动发展新格局,力争到 2015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2.5∶ 1 以内。

四是建设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消除交通“瓶颈”制约,完善交通网络,到 2020 年建成铁路半小时到重庆主城、1 小时到周边地级城市,高速公路半小时到重庆主城、2 小时到周边地级城市,5000 吨级以上单船、万吨级船队常年可抵达的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

五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开放思维推动跨越式发展,利用靠近重庆两江新区和南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融入两江、借势招商,连通茶园、借道发展,打造渝东地区对外开放高地,继续充当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支持建设涪陵保税仓库,在条件成熟时将涪陵港打造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C区,实施启运港退税。申请国家批准成为出口船舶制造基地,探索发展内陆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业。力争到 2015 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比 2010 年翻两番的目标。帮助涪陵积极参与各种大型招商及经贸活动,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不断扩大引资规模,到 2015 年累计引进内资、外资突破 1000 亿元。

六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加快集聚银行、保险、金融租赁、小额贷款等各类金融机构,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国开行等银行在条件成熟时到涪陵设立分支机构,在条件成熟时创办 1 家总部设在涪陵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着力打造南门山、李渡 2 个“百亿级商圈”,培育中国榨菜暨酱腌菜调味品市场等 10 个年交易额 10 亿元的专业市场,以及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体育强区、文化高地、优化提升旅游产业。

七是打造渝东地区科技人才高地。建设科技强区,新创国家、市级工程中心等技术机构 10 个以上,建设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中科院成果转移中心涪陵分中心和涪陵科技馆,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融资担保资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 201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1.5 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4 年,到 2020 年区外来涪陵就读学生占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 30%,建成区域性教育服务中心,提高教育吸引力和辐射力。

八是打造和谐稳定新库区。推进实施三峡后续规划重点项目,着力解决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突出问题。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抓手,以移民培训实训基地为载体,促进移民培训就业一体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建立完善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形成民生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2)八大战略任务解析

八项任务中,前三项是打造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打造百万人口现代化宜居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实际上就是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细化,也是涪陵固本强基、保位争先的三件大事。工业是涪陵崛起的源泉,也是我们未来强区的根本。通过实施“326”工业发展战略,提高工业化程度,快速城镇化才具备足够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最终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三管其下,推动涪陵跨越发展,把涪陵建成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提高集聚辐射能力,进而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的责任。笔者把这三项战略任务和对万州、黔江相比,发现《决定》对涪陵的要求用了一个“核心区”、一个“宜居”、一个“示范区”来表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委、市政府在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上对涪陵的要求更高。

第四项任务是建设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提速高速公路、铁路、物流园区以及货运中心建设,加快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输衔接,进而改善主城和“两翼”地区的交通条件,形成紧密联系主城、连通“两翼”的交通网络,这对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尽快建成渝东综合交通枢纽,更好地发挥“一圈”带“两翼”的战略支点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项任务是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扩大开放,对内陆地区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打造渝东地区开放高地,使涪陵继续充当区域性中心城市开放排头兵。并从更好地推进涪陵开放高地建设出发,提出了争取设立一类口岸、设立保税仓库、条件成熟时打造两路寸滩保税港区C区、建设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强力政策支撑。这样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的建设开放平台,对于正处于扩大开放急行军中的涪陵来说,无疑是下了一场政策“及时雨”。以保税港区为例,如果成功拿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C区这块牌子,就可以复制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功能,这对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入驻,扩大进出口规模,其价值不可估量。

第六、七两项任务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经济体系、打造渝东地区科技人才高地。分别从金融高地、区域性商贸中心、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体育强区、文化高地、旅游胜地、科技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引进九个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着力提升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集聚辐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带动“两翼”地区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

第三产业是涪陵历年来的短板,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看,1980 年三产占比为 24. 3%,到 1985 年上升到 34. 8%,之后到 1992 年达到顶峰,占比44.8%,但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到 2010 年占比仅为 36.9%。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这两项任务在《决定》中对万州和黔江都没有单独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表述。所以,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涪陵提出的特别的要求,目的是要振兴服务业,激活三产,弥补这块短板。

第八项任务是打造和谐稳定新库区。和谐稳定、改善民生是广大群众最质朴、最普遍的愿望,《决定》明确提出要促使移民安稳致富、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建设平安涪陵等目标,内涵丰富,为进一步争取相关政策创造了条件。

八项任务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解决了涪陵未来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力支撑。

5.保障措施

《决定》的出台表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涪陵的厚爱,不仅有具体的发展战略、目标,还明确了组织保障方面的政策、发展空间的政策、能源保障的政策、财税的支持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一是市委、市政府每年听取一次涪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涪陵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市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市区协同推进机制,分解落实支持涪陵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职责。三是比照省级行政单元的地级市,进一步扩大涪陵区行政管理权限。四是市级国有投资主体进一步加大对涪陵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2)空间保障。一是按照 2020 年涪陵区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分别达到100 万人、100 平方公里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涪陵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适时推进《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 版)。二是加快推进涪陵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着力保障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指标需求。三是将涪陵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征用地创新试点地区。四是对三峡工程后续规划实施的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地灾避险搬迁项目,支持利用移民安置用地政策解决用地。

(3)财税支持。一是从 2010 年到 2012 年,在继续安排 2000 万元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和 3000 万元社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新增补助涪陵 3000 万元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涪陵培育特色产业扩大就业岗位、提升集聚辐射能力。二是加大对涪陵财政转移支付和民生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三是三峡工程后续规划资金分配按不少于淹没实物指标所占比例的基础上,在市级统筹资金安排时对涪陵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对提前启动的三峡后续规划实施项目,给予先期投入和资金调度支持。四是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按不低于涪陵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安排补助资金。五是支持涪陵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六是在涪陵落户的重大项目,实行属地税收征管,现行财税体制保持不变。

(4)能源保障。切实保障涪陵重点工业企业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需求,加快电网建设,加强煤炭调运,在符合单位天然气产出强度的条件下,保障涪陵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用气需求。

(二)《决定》的特点

1.战略性

作为支持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决定》对涪陵与万州、黔江在立意上是一致的,都是将区县发展上升为全市战略。《决定》开篇就明确提出:“涪陵是我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培育壮大仅次于主城特大城市的第二梯队,构筑起多级支撑、多点带动的区域经济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涪陵地处圈翼交接点的特殊区位优势,更好地促进一小时经济圈对两翼地区的辐射带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拓展主城发展空间,解决小中心、弱腹地问题,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三峡库区自我造血功能,带动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加快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也就是说,涪陵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再是自己的事情,而具有了全局性、战略性,涪陵的发展已经提到了事关重庆改革发展的层面,成为重庆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策性

《决定》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制定的政策内容含金量高。除对涪陵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要求以外,更多的是给予了支持政策。笔者对《决定》中的关键字眼作了搜索统计,在《决定》中,“支持”出现了 55 次,“加快”出现 30 次,“加大”出现 14 次,提出了建设 10 个“区”、7 个“基地”、7 个“中心”、2个“口岸”、1 个“中转港”、1 个“高地”,为涪陵量身定作了 50 条政策支持,160 个重大项目,50 项具体工作要求或者工作任务。涉及的项目总投资以及相关政策的含金量经测算达到 6000 亿,10 年有 6000 亿,含金量、技术量都非常高。

3.操作性

《决定》不光高屋建瓴地描绘了涪陵未来十年发展蓝图,还分解到操作层面,结合涪陵特点作了具体部署。涉及了 160 个大项目、大工程,初步统计,项目总投资高达 5000 亿元以上。根据轻重缓急、成熟程度,以建设、加快建设、推进建设、研究论证等分别进行了详细、准确的表述。在《决定》中,“建设”一词共出现了 104 次。这样,就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落实到具体项目这一载体上,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状况,把束之高阁的文件细化到了能操作、可操作、便于操作的层面。 vsTxTL1gSFfL6ycvs8i389gYTXonXVJeicjEMLP31cPO8PPnqCLhhAYd4tjM8/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