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 开展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众所周知,我国运动训练的管理体制是举国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的训练行为和管理环境是独特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这种环境下从事运动训练的主体即运动员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独特的,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训练行为、生活行为、认知方式。我国训练管理和训练组织方式和运动员的个体行为有着如下一些明显有别于其它各国的特点:首先,我国运动员在整个训练管理链条里处于末端,其个体自主决策、控制和调适功能被弱化,从训练目标到训练行为到生活行为,运动员必须服从组织的规定;其次,我国大多数运动队的训练是常年集训制,到了重大国际比赛前,甚至长时间进行封闭性训练,加上严格的管理,除训练以外,运动员的其它社会活动空间被严重压缩,与外界信息交流被压制,社会支持功能也被弱化;再次,我国运动员、教练员甚至管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事物乃至自身的认知评价能力相对不足;再次,受一些传统思维乃至管理行为的影响,我国各运动队的训练负荷普遍较大,恢复相对不足等。上述特征性因素加上民族传统文化等的影响,我国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过程、频率、性质、特征不可避免地都会带有中国特色。因此,在考虑中国运动员的心理疲劳问题时,我们必须充分结合我们的训练现实,在借鉴、吸纳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本土化的心理疲劳问题研究。

在训练过程中会经常发生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对训练过程、训练质量和运动员的健康与发展都会产生各种负面作用,训练现实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心理疲劳有关问题,并建立有助于解决心理疲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系统开展“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研究,特别是运动性心理疲劳概念问题和具备可操作性的多维检测评价方法系统的研究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①有助于界定心理疲劳概念,对不同质的心理疲劳现象进行区分、归类,拓宽心理疲劳机制的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手段;②通过综合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定量化的生理心理等多维检测手段的实验研究,筛选和确定较为敏感的、实用的、经济的测评指标,以更好地诊断和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建立将心理学指标和生理学指标结合在一起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综合评价系统,丰富心理疲劳诊断手段,提高诊断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的客观化程度;③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认识水平,尤其是提高其关于心理疲劳对训练和运动员培养的负面影响的重视程度,指导建立有效的干预控制方法系统和干预效果评价系统,有助于解决运动训练过程中心理疲劳问题,更科学地指导备战 2008 年奥运会的训练比赛。 NZxGCvOfIDV487vSHo2lRy9l3sF1xQugZ02UmAnZ2LYu4odJjknK8bdsuLCIVQw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