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在办学的各个方面,大力倡导低碳发展,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笔者作为长期主管高校后勤的校领导,十分关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打造低碳后勤服务。基于多年的工作实践,本文提出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建设低碳后勤服务的重大意义,要深入剖析目前高校后勤服务中与低碳发展理念不适应的地方,有的放矢地提出系统解决策略,推动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为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保障大学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高等院校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并具体落实到后勤服务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当中,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形成节约风气,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迈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通过政府、企业、公众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积极应对挑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并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肩负经济发展重任,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以低碳后勤建设为抓手,推进节约型高校建设,对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节能减排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节约型高校建设的诸多内容都属于后勤服务的范畴,要求高校要在后勤服务中高度重视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等等,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基建维修管理、房产管理、水电管理及饮食管理等方方面面。随着各地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后勤的投入和支出与高校整个投入与支出的比例又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打造低碳后勤,实行开源节流,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势在必行。这是当前各高校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高校后勤集团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办公和师生生活等各项活动的主要保障力量,在建设低碳校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低碳后勤,能从多角度提升后勤的战斗力,增强后勤的服务实力,不仅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后备保障,夯实物质基础,更具有示范表率作用,可以提高学生乃至全社会的低碳意识。
构建低碳校园,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学校的经费开支,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低碳后勤,可以降低后勤运营成本,优化服务理念,调整内部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实现高校后勤集团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可节能减排,缓解资源供需的矛盾。后勤集团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着很多可以利用的节能空间,建设低碳后勤,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提高资源的持续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可保护生态环境,收获良好的环境效益。
当前,绿色大学建设实践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校园建设逐步推进。1998年清华大学制定了包括教育、科技、产业、校园设施等在内的“建设‘绿色大学’规划纲要”,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设想,并于 2001 年被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为“绿色大学”。随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院校群起响应,提出了在高层次的“绿色人才”培养、高水平的“绿色科技”研究以及高质量的“绿色校园”建设等方面加以实施,绿色大学建设的实践蓬勃开展。
进入 21 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高校积极响应,结合校园建设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具体思路。2008 年教育部专门组织“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次就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开展专题研讨,32 所“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发布了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形成 8 点共识,倡议在大学的校园里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校园建设管理的每一个领域。2009 年,北京大学还专门组建“校园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开展可持续的绿色校园规划建设工作,提出科学、合理地使用学校空间,保证教学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传承北大悠久的历史文脉、重视文物古迹及其历史环境的保护工作;建设可持续绿色低碳校园,重视节能减排、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创建安全舒适环保的校园环境等创新思路。
2009 年 9 月 10 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世界权威杂志《Nature》以《你的校园有多绿》(How green is your campus)为题,对全球范围的大学在“绿色校园”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进行了综合报道。文章重点对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等美国大学,以及中国、西班牙、英国等其他国家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校园建设方面作出的各种探索和做法进行了介绍。文章特别强调,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校园和课堂,这将为试图融入低碳社会的其他机构提供借鉴。
通过初步梳理以上绿色大学发展实践可以看出,高校在低碳经济到来之际,必须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加强节能减排,建设低碳校园。这其中,低碳后勤的打造就是重要的战略抓手。
面向未来,高校建设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借鉴:
要积极推动低碳校园建设政策的制定,将低碳校园建设规划纳入校园发展规划中,明确低碳校园建设指标。
建立学校能源管理体系,实行全过程的节能监控、量化管理,采取必要的计量措施,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积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完善的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在办公环境推行节能降耗行动,倡议合理使用空调、电器。
要将节约理念和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学校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地集成先进实用的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及环保技术,努力建设低碳排放的高校社区,降低生活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要特别注重淘汰高耗能的设备,积极采用节能高效率的设备。
要发动师生坚持从身边的事做起,在校内坚持进行“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学生公寓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在倡导绿色节约方面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高校后勤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解决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的办学基本需求。但是与低碳后勤建设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后勤精细化管理理念不够重视,制约了低碳后勤目标的实现;后勤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低碳后勤实现的硬件不足;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氛围不浓,打造低碳后勤的软环境条件有待开发。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必须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低碳后勤的建设,以组织健全为关键,以科学技改为手段,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全员参与为根本,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校低碳后勤的建设。
高校建设低碳后勤,必须充分整合校内的发展规划、总务管理、学生管理等部门的力量,从整体构建起低碳后勤的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将后勤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位。可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后勤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高校后勤资源的统一规划、配置、管理、协调、节能开发利用等工作,并负责制定节能减排计划、督促、检查验收等工作。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节约措施有效、节能效果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实行奖励,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高校必须在准确掌握能源消耗现状和节能潜力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出学校的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后勤服务的节能减排。要坚持从加强节能监督管理、新技术应用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大力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中水处理站、绿色照明工程、楼宇节电工程等一批节能项目,实施水电指标管理。
高校后勤集团也要积极争取资金,尽可能多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多种植物相互配合种植,维持或者提高校园绿化面积,保护校园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要全面改造旧式耗能设备,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优先考虑“零排放、零污染”节能产品,如一些高校在浴室使用射频卡计费系统,每年学生洗澡一项节水 50%左右;公共洗手间水龙头换成自动节能控制的电子感应开关;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采用太阳能技术,校园建筑采用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等技术提供电力,采用管热技术提供生活热水等。
建设低碳高校后勤,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通过校园网、校广播台、校电视台、校报、以及各院(系)、各部门的宣传橱窗等媒体工具,在全校范围内加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校园节能减排、打造低碳后勤的重要意义,使全校师生员工深入了解我国节能减排形势的严峻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要发动团学组织,将节能教育与公寓文化建设、食堂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工作相结合,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节能意识,自觉参与到低碳后勤的建设中来。
总之,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后勤服务的精细化、低碳化发展为契机,切实履行高校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