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

张启翔

为适应国家花卉发展的需求,2005 年 1 月经科技部批准依托北京林业大学组建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中心这一平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中心的各项建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社会区域发展,结合市场需求,积极谋划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努力将中心建成国内花卉工程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建成花卉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基地,建成我国花卉技术国际交流的主要窗口。目前,“中心”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心,为推动我国花卉行业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情况

“中心”目前拥有一支以陈俊愉院士、尹伟伦院士等著名园林园艺科学家为工程技术指导,以国家及省部级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现有研发人员总计 261 人,其中固定人员 150 人,包括院士 2 人、高级职称研究人员 61 人(其中教授 22 人,副教授 39 人),流动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客座研究人员)111 余人,是全国乃至国际有重大影响的花卉研究群体。“中心”现有教育部园林环境工程研究中心、花卉研究所、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林科技”)、名花研究室、花卉研究所、中国插花花艺中心等花卉教育培训、研究与生产机构;现有实验室 30000 平方米,组培室 6000 平方米、现代化自控实验温室 14800 平方米、现代化生产温室 13.4 公顷、日光温室 13.2 公顷等研发基地和研发设施。

二、结合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市场,做好花卉工程技术研发与推广

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据“科学保护、适度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开展我国野生花卉资源和特有花卉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拓展了新花卉工程技术开发领域;利用中国特有的优良花卉种质资源,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花卉品种;为适应国内外花卉市场的需求,提高对整个产业的约束与监督,加强花卉产品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拓展了花卉产后的工程技术研究内容;注重观赏植物的生态效益评价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拓展了利用观赏植物构建城乡宜居环境配套工程技术研究领域;针对花卉贸易壁垒对中国花卉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双重影响,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中规避花卉新贸易壁垒能力的研究。

中心根据国家花卉行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对花卉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行业基础技术以及跨行业技术进行研发创新,包括花卉新品种培育、商品花卉标准化生产等共性关键技术、花卉优异种质挖掘和种质创制,以及基质研发、园林植物应用等跨行业技术等。中心重点以梅花、牡丹、菊花、热带兰等重要传统花卉和商品花卉为研究对象,以培育新品种、研发配套商品化生产技术两大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发和推广。中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利用中心强大的研发力量和完善的技术研发条件,建立了高效系统的花卉育种技术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栽培技术,并通过完善的技术推广网络,将成果快速地推广应用到花卉生产企业,推动我国花卉生产技术的整体升级。

中心将优势学科与龙头企业相结合,拉近了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加快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通过在全国花卉主产区设置 18 个分中心,有效地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辐射推广。

三、积极面对当前困难和难点,探索发展新思路

经过 7 年的建设与运行,中心已具备自我运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的发展。

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长时间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的积累,中国现代花卉产业仅有 20 多年的历史,起步较晚,在工程化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我国整个花卉产业的基础相当薄弱,在花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管理等方面积累不足。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品种推广应用体系,在品种使用和保护方面虽然已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但非法使用品种的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国内植物品种保护不力,新品种推广往往得不到应得的效益。中心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新品种,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育种者的积极性和工程中心新品种的推广。

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公益性平台,虽然其实体具有法人资格,但中心本身不是独立法人,在中心以国家平台的身份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法律障碍,不能体现中心在国家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无法体现工程中心作为主要承担单位的贡献。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一是继续强化中心在全国花卉行业的平台作用,通过整合全国资源,为解决我国花卉行业存在的共性瓶颈问题提供保障,同时提高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二是建议国家加强对花卉行业的扶持,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同时中心从多方面筹措资金,提高研发能力;三是明确中心的独立法人地位,给中心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以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明确未来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心以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任务与目标。中心“十二五”期间发展设想和预期目标为:充分发挥“中心”在全国花卉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升我国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研发、核心技术、组装技术等方面集成创新,实现“中心”推广辐射网络覆盖全国主要花卉产区,完善花卉产业布局,形成以中心为理事长单位的花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自身产业实体上市,实现自我发展,推动我国花卉产业整体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一)工程技术研究开发

结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从限制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品种与技术)着手,确定今后四年工程中心技术研发重点为:重要商品花卉、中国传统名花新品种培育,新花卉(具有重要观赏价值野生花卉)开发,优质高效低能耗商品化生产技术体系优化,基质、肥料等花卉产业相关产品研发。预期目标:培育新品种 20 至 30 个,开发新花卉 5 至 8 种,配套新技术 10 至 15套,研制新产品 3 至 5 个。

(二)技术成果应用、扩散和开放服务

化那个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在我国主要花卉生产区 15~20 个企业中推广应用。筹建全国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提升我国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宗旨,立足产业需求,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成果转化,突破花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探索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上的有效结合模式,完善创新机制,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花卉产品从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到生产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引领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联盟”平台的建设,计划到 2020 年,整体提升我国花卉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显著提高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达到 30%以上;建立并完善现代花卉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中心开放服务,技术培训,技术转化率达到 80%以上,使联盟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提高 15%,形成合理的花卉产业布局。

(三)完善内部运行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完善内部运行体制,提高运行效率。推动“中心”实体北林科技股份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成为我国重要花卉和园林绿化企业,实现“中心”的自我发展。为实现近期发展目标准备采取的措施:

1.构建花卉产业联盟,完善推广网络。建立由 30~40 家科研院所和花卉龙头企业组成的全国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覆盖全国的花卉产品、技术开发和推广网络,全面促进我国花卉产业的整体升级。

2.提高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成果转化效率。四年内,工程中心开发2 ~3 个成熟产品,孵化 1 ~2 个以中心成果为核心技术的企业,培育花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大研发设施投入,改善研发条件。争取今后四年投入 800~1000 万经费用于研发实验室、基地等设施条件改善。

4.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优化中心团队建设。中心今后四年引进花卉应用技术研发、推广、产业化生产、市场开发方面的人才 20~30 名。注重改善研发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重视对中青年骨干培养,有计划的搭建研发梯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成果推广和技术培训队伍。

5.立足国家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工程中心公益性特点。争取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企业等研发经费支持 2000 万以上,加快技术研发进程,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促进花卉产业与国际接轨。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laBkDS1Psu0jaR7F7wwYn5OJ+ilcngY7nn16MMWFYM19bvyTPClhM5gCsu4rhId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