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校园是人们永生难忘的地方,也是人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大学校园更是一生一世的家园。我们身处大学校园这个环境,时时刻刻接受着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爱之、学之、读之、写之、痛之。大学校园是一个圣殿,充满了智慧、思想、文明、高雅乃至诱惑,因此大学向有“象牙塔”之喻。

在高等教育学经典著作中,学者眼中的大学

“在维护、传播和考察永恒真理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在探索新知识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在整个历史上所有高等教育机构中间服务于先进文明的如此众多部分方面也是无与伦比的。”

“大学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知识的保存、传授、传播、应用和创新,文明的传承和进步,人才的发掘和培育,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更新,社会的文明与理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无不依赖大学作为基础。”

“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 [1]

“大学是人格完整的象征,保存文明的机构,和探求学术的社会”。 “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

“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当然实际上不完全)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态的历史等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被提出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

学者的认识是一种学术的需要,而身处大学之内的被教育对象的学生们则用诗化的语言,诠释了他们心中的大学和大学校园:

“我理想中的大学像一座千年庭园。她古朴,但不古板。她是庭园,却敞开门扉。当人们进来的时候,双眼迷茫,走出时,双眸澄澈;智慧之火点燃了他的心,他的使命是传扬这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火。”

“大学是踏进社会前的修养课。”

“大学是一面镜子,让自己认识自己;大学是一个超市,让人各取所需。”

“我希望大学像知识的海洋,有丰富的书籍和优秀的教师。我希望教师能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带给我们更多的人生哲理。”

“大师面对年轻的学子,不沾世俗的交流开始了。他们从高处审视这个世界,把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睿智的语言教诲我们。”

大学生用诗情画意来阐释他们心中的大学的理想,其实也大体上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学的理想。我们写这本书就是要继续不断地、持续地追寻这个理想。

当我们读着最美好词语下的大学时,看着眼前真实发生着的大学校园文化现象,有时觉得那些描述似乎真的只是一种理想。因为我们身处其中的大学,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走下了圣殿,褪去了光环。在大学校园,到处可见摇身一变的教授商人、学生商人,导师的称谓更是成了“老板”。“不把学习当目的,生活才会有意义”、“神马都是浮云”、“学习有木有意义”是另类大学生的新新宣言和新潮疑问,一些学生根本不把补考或者说好听一点叫重修当回事,补考成了毕业考。有些学生一夜连一夜的网络游戏、麻将、扑克牌,白天精神恍惚,痴痴呆呆,开口闭口就是魔兽、 CS、副本,不谈学习,不谈认识,不再有一点年轻人的活力。也许是自由的一部分,也许是受了西方激情的冲击,现在的大学生们接吻、拥抱甚至是相互抚摸都不需要考虑场合,只要有情绪就来一把。做的人不觉得难为情,倒是看的人像偷窥了别人隐私。夏日的夜里最为明显:图书馆前,后花园里,宿舍楼下,卿卿我我——自是一番甜蜜景象。大学生过起了白领阶层的生活,手机一个比一个高档、吃饭请客一个比一个讲排场、旅游娱乐一个比一个在行、衣着时尚、处处品牌。有人对女生化妆品有一个典型的调查:大一用的是小护士、大宝,大二换了李医生,大三转战高丝,大四换薇姿,研一换理肤泉,研二换兰芝。步步高升“不是因为富足,只是跟上形势”。 也有人直接把当前的整个教育总结为“教育贪腐化、教学商业化、教师商人化、知识快餐化、大学企业化、校园工厂化、学者官员化、学生商品化”。

这些现象都是我们亲眼目睹,切身感受到的校园文化,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深切地感到,新时期新事物新现象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如何适应新时期大学面临的这些新形势、新特点,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新课题。

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同人的存在与发展紧密相联的,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诞生,文化也相应地产生和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文化过程”,它与文化同时发生和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从一所大学成立之时便已存在。在现代生活中,“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复杂历史、在不同领域、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含义的术语,几乎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我们这里研究大学校园文化,实际上是对我们生活工作的大学校园的一种记载或描述,是为了让大学校园更加“文化”化。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更是一杆风向标,它左右着大学生的思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要接受来自课堂的知识,还应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而恰恰是校园文化的无形浸润,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教学环境的整洁优美,更要注重强化校园的人文气息,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一些寓意深远的人文景观,使之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大学生特有的精神气质。说到底,我们身处的现实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追求心中的理想的大学校园文化,她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她是积极、健康、清新、高雅、智慧……的文化。

以文化的名义审视大学,以建设的眼光端详校园,没有尽头,我们从过去走来,也向未来走去……

作者

[1] Karl Jaspers,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 London Peter Owen Ltd, 1965, p19. 6xkRd6heRNwl8dHlLhMqPCVDVpwSXbrNhlB4EgcfL5G+iBwi8LPOWNWMMroGdK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