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

行为文化是指见之于大学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起居等各种行为之中的,具有鲜明的大学自身特点的行为模式。大学校园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也有具体行为和习俗的鲜活体现。在长期的办学积累中,每个大学的行为——体现在师生行为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特点甚至是习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地域性质的民风民俗。《礼记·王制篇》说“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汉书·王吉传》载“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都是对于人类行为文化的明确指认。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的行为文化,“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地创作。即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和发起的,但是它们也必须经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成为民俗。其次,跟集体性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

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包括大学校园内广大师生从事的教学活动、科技活动、组织管理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等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风貌。事实上,有时候一所大学所倡导的学校精神——主要是某一届领导所倡导,而非长期自然形成的精神——不一定反映了真正的学校文化,只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师生员工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做事方式才是一所学校真正的文化。很多时候,我们所倡导的所谓文化,只是一种个人的意愿或认识,但却忽略了学校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文化,导致了两者之间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表现出学校文化的双重性。

(一)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大学生,目的是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以及社会道德、思想意识等是已经掌握了的,而学生对于所要接受的这些教学内容是未知者或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者。教师将人类社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认同社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社会已有的知识、技能、道德、意识。所以,教学活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直接促成了学生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形成,这是大学与其他社会机构的本质区别之一。

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制定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课堂教学、教学检查、教学研讨、学生成绩检查等。开展教学活动一般首先要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基本要求等,以便针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规定讲授知识的范围、深度以及体系结构等,同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要求。教学活动的主要过程是课堂讲授。课堂教学是我国大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明规律等。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或者说是学生获取间接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还包括对课堂教学等活动的检查评比活动,这是约束和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研讨活动一般是指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大学一般都设有教研室或类似的基层教学组织,它不是一级管理部门,主要就是为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成绩检查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一般包括平时检查、学期考试、毕业论文审查等,批阅作业、组织考试等是一名大学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此外还有社会实践、课外调查、专业实习、现场教学、技能训练等形式。根据客观条件,不同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比如:社会实践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或社会特定的场所,直接观察接触客观事物或现象,以获取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与兴趣的激发,因而在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被经常采用;博物馆学专业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一个地区的文物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学习知识;铸造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工厂铸造车间观察生产流程和工艺,由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则必须到中小学校进行专业实习或通过微格教学模拟专业实习;以培养“双证书”(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则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

(二)科技活动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大学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而发展科学则主要通过科技活动来实现。大学科技活动主要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必要条件,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从人类的认识活动来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才有可能进行各个专业的教学。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大学即是大批高级专门人才集中的重要基地,又有较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承担着培养科技发展所必需的专门人才的任务;大学同时还具有多学科共生的综合性优势,具有开展现代科技协作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大学进行科技活动既是职能需要,又有实际条件,是历史发展赋予的使命。

大学科技活动一般要经过选择课题、申请立项、实施研究、发表论文、学术交流、学术鉴定(奖励)、推广应用等环节,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过程与研究评价三个阶段。选题准备是科技活动的首要环节,课题选择要解决三个问题:课题要正确、选题要恰当、力求选题最佳,坚持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四项一般性原则和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特殊性原则。 选题准备首先要明确研究方向、意义和价值,要了解前人对这些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要充分估计自己的主观力量和条件。不同类型的科研,使用的方法往往不同,所以选题方法也很重要。不论哪一种课题,从提出到选定,一般要经过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选题——开题报告——课题论证——确定课题等程序。

研究过程是科技活动的关键环节。现代的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合作和资助,所以在大学开展科研活动一般需要申请立项,获得资助后才开始实施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学科一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理工科研究往往需要运用实验方法、社会科学研究常常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医学需要临床诊断法、地质学需要野外考察法等。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教师往往在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就急于把成果予以发表和公布。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一方面是学习前沿知识、了解最新动态,一方面也是交流推广自己的最新学术成果。个人自为的学术研究活动一般不需要立项资助,但也需要及时的发布和交流。

研究评价是科技活动的最后环节。研究最终完成并得出结论之后,需要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承认,以体现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现实中,研究成果的完成一般要经过本学科专家组成的、不同级别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一般来说,级别越高,表明成果越有价值,也越有可能获得高级别的奖励。对于一些人来说,获得奖励就标志着这项科研活动的终结,通常都要开展另一项新的研究。但事实上,就科学研究的规律而言,专家的鉴定和理论上的先进都不是最终的结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研究成果必须经过推广应用才能体现价值。所以推广应用是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综合化趋势的加强,科研协作在大学科技活动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并成为科技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学科相互渗透、技术趋于综合,科研任务的综合性也日益明显。一个研究项目往往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部门,科研实验手段的大型化、精密化要求科研人员从事更广泛、更复杂的科研协作劳动,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要求尽可能地缩短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的周期。大学学科齐全、专业多,具有实现不同学科科研协作的有利条件。这种科研协作能够有效地综合各个不同学科教师的知识,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研究和产品研制的优势,能够使所研究的问题较快地取得突破,并促进新思想的交流,缩短研究周期,复杂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大学科技协作的主要形式有:根据专题研究任务组成的专题协作组、由大学与生产单位结合组成的科研生产协作组和专门针对重大研究课题组建的协作攻关组等。其中专题协作组最为常见,各种临时性的项目组、课题组、专项组等其实都是一种专题协作组,这是大学科技活动中最普通的一种经常性组织形式。

(三)组织管理活动

大学组织管理活动的对象是大学教育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形成的系统,其中核心是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组织管理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和协调有限的教育资源,以满足教育培养人和发展科技文化的目的。组织管理的过程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执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动态过程和环节。“教育管理活动不同于教育、教学、生产、科研活动的根本点,就在于管理活动是对这些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和指导的活动,是为这些活动的开展和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各种资源条件和‘人和’氛围,并使各种资源条件、内外部环境成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效能的动态过程”。

大学组织管理一般采用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种模式,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模式。通常大学管理者在把二者结合的同时,更加注重目标管理。

过程管理可以归纳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计划”是起始环节,统帅着整个管理过程。制定计划最主要的内容是确定管理目标。“执行”是使计划付诸实施,执行环节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职能,其内容包括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组织人力、物力,指挥行动,协调关系,教育激励等。通过这些手段,协调人、财、物等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使其效能充分显现出来,使计划得以实现,达到既定目标。“检查”是对执行的监督和加强,检查环节与执行环节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检查环节主要实施管理的控制职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检查同时检验计划的正确程度,必要时采取追踪决策,调整计划。修改或补充执行措施。“总结”是终结环节,是对计划、执行、检查三个环节的总检验,是用计划目标作为尺度对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总评价,也是为制定新的计划提供依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管理目标统帅、指导着管理全过程,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

目标管理是运用目标指导管理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根据组织的任务共同确定管理目标,包括把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和各成员的个人目标;动员各部门和全体成员自觉地为实现各自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用管理目标检查工作的进度和评估工作的成效,根据成果实施奖惩。目标管理之所以在大学管理中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其特点很适用于大学管理:⑴目标管理把制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考核评价作为管理的重点。至于如何达到目标,上级要下放相应的权利,放手让成员运用自己的才智和被赋予的权利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大学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都是以个体劳动为主,并且各自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恰恰要求管理者对下级和被管理者赋予更多的自主权,而不要对管理过程做过多的干预和直接控制。⑵目标管理要求管理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各部门、各成员的目标都必须有管理者(上级)和被管理者(下级)共同制定,目标的执行者也是目标的制定者,使全体成员都对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很明确,上下一致,这对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大有好处。由于大学教学、研究人员要求管理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般有较强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参与管理目标的制定,有利于保证制定目标决策的正确性,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实现管理目标的责任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⑶目标管理是重视成果的管理。管理目标水平的高低及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度,不仅是衡量整个管理活动的成效的标尺,也是检查每个基层单位和个人的成绩及其为整个组织所做贡献大小的标尺,能够满足职工的成就需要,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学教学、研究人员是高级知识分子,都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更大的成就和贡献,他们的成就欲更强。实行目标管理,更有利于增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文化娱乐活动

大学校园文化娱乐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内容,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它的内容有深有浅、有雅有俗、庞杂多变,几乎所有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校园文化娱乐活动要注意针对全体学生,要组织好有规划的活动,引导好学生的自发活动,使强制参与与随意参与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和人文讲座

作为专业教学的有益补充,科学讲座必不可少。由于科学讲座形式多样、时间灵活,其内容往往是科学前沿或科技最新动态,主讲人不固定,有些可能是著名学者或专家,因此学生对科学讲座更感兴趣,从中学习和了解的专业知识对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书本知识。即使对于非专业学生,也能够从中学习和了解一些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人文讲座则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讲座包括名著导读、心理咨询、传统文化介绍、音乐舞蹈欣赏、书法摄影欣赏等诸多内容,它涵盖了文、史、哲、地理、艺术及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有益于开发思维。它的作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人文讲座和科学讲座,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定期讲座可列入教学计划,也可作为选修课给予一定的学分。

2.文娱活动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枯燥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们课余生活往往追求一种活泼轻松的生活方式。这不是一种享乐主义,而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是社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折射。为此学校可以有组织地举行格调高雅的文艺晚会、周末舞会;放映一些艺术性强、思想境界高的影视作品,并结合专家讲座、学生座谈等来提高鉴赏水平;也可组织或引导学生自发举行辩论会、演讲赛、歌咏比赛及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和展览等活动。这些对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对于科学和人文讲座,文娱活动更自由、更随意,学生在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表现自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我能动性。

3.社团活动

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为了有一种归属感和便于活动,他们常常很愿意结成小团体,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小集团意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正确的方法是学校应该对此加以组织和管理,比如组织并支持学生自己管理书法协会、演讲协会、摄影协会、艺术团、运动队等。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组织社团走出校门,深入工厂、农村、军营及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竞争和挑战自然。这些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参与意识,锻炼毅力和意志具有重要作用。

4.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几乎是任何一个学校都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由于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几乎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天气下都可开展某一项运动。但学校体育运动的普遍性并不完全代表体育运动的成效。体育是一门科学,体育运动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生自我锻炼,需要学习必要的健身方法和一些运动常识;体育活动也不仅仅是健身,通过组织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顽强意志和集体荣誉感;体育运动还是美的创造,高水平运动队的表演和比赛能够让人领略其中的强健、柔韧、技巧和人体线条,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6JgF4q8U9ZpVbr3ZfnDqNyrWHfyVdLqJPHmvJ6qYMWKkE+fvxK1A/0qBpOE2AE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