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文化改革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早在建国之初,他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基础上,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促进艺术繁荣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的正确方针。对待封建主义文化应当善于分析,吸取其精华,删除其糟粕,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同样,在对待外国文化上也要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的东西,以发展中国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是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对待知识分子,应当给予信任,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积极发挥他们的才能。因为他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但同时,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逐步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一起列为革命的奋斗目标,肯定了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当时客观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思想,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系列原则、方针、政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国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这些构成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的原则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这些原则。邓小平指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我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观念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在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能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二为”和“双百”方针的基础上,邓小平还提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他指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也是政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是党、国家、人民对文化事业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本质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实现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强调必须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他指出:在思想道德建设,如果只讲共产主义建设,不讲社会主义实际,就容易使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空泛化、抽象化,脱离我国的实际,与我国的经济、政治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相脱节。因此,必须既提高标准,又照顾现实,把广泛性的要求同先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总结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在十五大报告中,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们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的目标和任务是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就目前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做了明确的表述: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江泽民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针原则。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坚定不移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首要任务。其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本质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再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元化统一起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主旋律,还必须提倡多样化,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尽力使宣传报道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在文化和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提倡不同艺术观点的自由讨论,实现文化产品在体裁、题材、主题上的极大丰富。最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江泽民同志多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发扬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的论述,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提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认为它的作用是“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首次提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又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特别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改革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由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可以看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从而有力促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毫无疑问,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宝贵机遇。 VYpfzIAYBz/zXqAYmDIVxiZnkUwvkFNVJKgZFXGlVHtlRVxeC6/MHAf9riGtnd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