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2006 年 3 月 4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尽相同的荣辱观。“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恩格斯选集》486 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国社会现实精神生活中存在着的“八对矛盾”作出了科学概括和深刻揭示,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以及人们应当如何对待荣辱的立场和态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创新的典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全面系统的表述。它从荣辱观的高度总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求人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按科学规律办事,抵制和反对各种违反科学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不仅是“崇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达到上述要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可靠保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我们时代的良心和荣誉。实践证明,一切背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思想和行为,就会背离科学,甚至陷入愚昧无知的境地。同样,在现阶段,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很难把握“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正确方向。只有立足本职,放眼未来,以实际行动积极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树立和实际地体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至于以“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则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要求。中华民族历来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一切耻辱行为都是同我们今天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所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我国全体社会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必需的基础性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深入到人们的荣辱观中,成为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尺度和行为评价的荣辱体验,才能保证其实践特性,使其成为坚实而鲜活的价值事实。

2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全社会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首先,“八荣八耻”是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升华。荣辱观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也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每每为后世道及。我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此后,古人又提出了不少有关荣辱的格言,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立大志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等。这充分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这种折射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荣辱观,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的历史。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追求。公忠体国、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死而后已、舍命为人的忠义之士,温良恭俭、勤劳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在国家危亡的战争时代,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者为荣,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者为耻;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者为荣,道德缺失、麻木不仁、见利忘义者为耻;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者为荣,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不思进取者为耻。正是这些深刻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知荣明耻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倍加珍重,认真继承,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旗,使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次,“八荣八耻”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井冈山时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比如,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每每谈起这些精神,我们都情不自禁地与热爱祖国和人民、与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联系在一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 90 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6 年春节期间在延安考察时动情地说,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我国人民用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幅幅壮丽的中华民族与时代精神的新画卷,包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近年来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 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各个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我们积极探索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三,“八荣八耻”是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社会风气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社会关系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古人云,“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对社会而言,风气是许多人通过思维及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好的社会风气可以陶冶、滋养人们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为良好社会风气的树立和形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把社会风气提升到更高层次。而不良的观念和行为一旦形成风气,就会腐蚀社会的健康机体。胡锦涛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何为“耻”?何为“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一把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为我们确定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基本衡量标准。树立良好的道德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于旗帜鲜明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奢侈腐朽、没落颓废的社会风气;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公民道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和约束每个人的言行。弘扬“八荣”,从善如流;对“八耻”说“不”,针锋相对。在道德领域,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提倡“八荣”,反对和抵制“八耻”,这是一件扬正气以利千秋的大事情。

(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改善为目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八荣八耻”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

2.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牢记党的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官气正则民风清。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就是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对社会道德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八荣八耻”为镜子,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扬荣抑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积极发挥思想教育、社会舆论和榜样示范的正确导向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方面又肯定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积极发挥思想教育、社会舆论和榜样示范的正确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虽然依赖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只有这个基础还不够,还需要文化上、思想上、理论上的努力。当然,人们凭直观经验也会自发地形成对荣辱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但由于缺少科学理性的指导,这些看法往往是混沌、脆弱、不稳定的,甚至是错误的。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所固有的自发性和趋利性容易诱发各种急功近利、狭隘片面的观念。另一方面,我国在几千年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封建主义荣辱观,至今仍残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继续在社会上发生影响。在对外开放和信息化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荣辱观念会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引导人们自觉站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正确认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性观察和思考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矛盾和问题,科学分辨是非利害和善恶美丑,才能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舆论对人们荣辱观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各种腐朽错误的荣辱观大都是通过社会舆论传播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因此,必须注重发挥党和国家主流媒体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凡属党、政府和军队开办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站,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的荣辱观念;必须依法加强对各种小报小刊和互联网站的监督管理,决不能容许腐朽错误的荣辱观念利用这类媒体自由传播泛滥;必须净化各种公共场所和人际交往中的舆论环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各种聚会和私人交往中自觉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错误的荣辱观念,决不能随波逐流,传播那些不好的“段子”或“顺口溜”。

榜样示范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干部群众荣辱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在干部群众中发现和表扬那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事迹,教育民众;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好模范作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自律,为群众做出好的表率,防止因自己思想不端正和言行不检点而对群众的荣辱观念产生误导。

4.从青少年抓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5.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机制的建设

古人说,“知之惟艰,行之更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真知”,更要“真行”,特别是要用体制机制来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

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亦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人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康有为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这说的就是荣辱观教育要从“知耻”做起。

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内因在于修养机制。我国的先贤们格外注重“修身为本”。欧阳修说过:“廉耻,立人之大节”。道德修养是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逐步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八荣八耻”,实际上是崇高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是指公民通过接受道德教育、特别是经过长期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情操水平。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角度分析,道德修养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动态上的“下功夫”,即依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进行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和实践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功夫”,即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所达到的道德境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即在于广大公民能否通过道德修养,升华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先进集体、先进人物,都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荣辱观的示范机制要求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即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努力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示范机制的关键。

第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道德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善恶标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加强评价机制的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方面。为此,需要确立评价善恶的标准。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既要以阶级利益为标准,也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善主要是指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恶主要是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当代中国国情,放眼世界未来,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论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阐明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就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BHNrrnNRx8a5n6y/ViiBzq1VzIJSKpst/v8l8dDPghNEdvURECbYwLT9dCaxO7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