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依照专业职业岗位的考核标准,严格建立考评体系

考评体系是对实施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和测评,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理论课除采用闭卷考试外,还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开卷考试、口试、独立完成大作业等评价方法;实践教学尽可能以完成的某项工作标准、实验报告、实习实训报告等成果来进行鉴定和审核,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参加社会上各种认可的考级、考证等成果应按有关规定计入学分。此外以“循岗导教”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其教学绩效的评价也应按照行业的职业岗位考核规范和考核标准进行。为此,要大胆实施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将学校内视评价与社会外视评价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使评价机制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评价模式

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采取社会职业资格认证式评价、信息反馈式评价、设计探究式评价等教学评价模式。

1. 社会职业资格认证式评价。将社会职业资格认证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学渗透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直接参照职业资格认证规范和标准进行课程考核。参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课程,其认证考核成绩作为课程考试成绩记入学籍,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2. 信息反馈式评价。即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或实习企业按照其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做出总体的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与周围同事的关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工作中的创造性等若干个核心要素进行全面考核,做出鉴定。在对实习学生进行鉴定评价的同时,也对专业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适时的评价,将行业要求、企业反馈的信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校企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3. 设计探究式评价。在标准化、规范化育人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创新性人才。在教学考核方面采用设计探究式评价,通过对学生所设计的各种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评价,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思维的深度及创造的层次等。例如,在进行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之后,让学生独立进行旅游营销方案的设计、旅游线路的设计、景区规划方案的设计等,使学生在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设计中得到创造性的锻炼,教学也实现创造性的升华。

(二)目标要求

1. 教学评价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任何一种评价都有局限性,因此,具体适用哪一种评价模式要视考核的目的、考核的内容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对高职教育来说,考核的关键是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考核,因此,作为整个教学导向的教学评价,不论哪一种形式,都要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 教学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设计探究式评价的核心在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品质的引导和考核,应多关注其创新点。

3. 教学评价的趋势是由以学校内视为主向以社会外视为主转变,社会资格认证评价、企业信息反馈评价,有利于把握教学的方向性,提高评价的权威性。对资格认证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认证率和过关率,又要注意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要防止这样的评价流于形式。

4. 学校教育的质量最终要以与社会的适合度、企业的认可度来衡量,因此,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应是高职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就业率是最高的、最具说服力的教学评价。

(三)运行条件

1. 要有完善的社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学校应积极创造认证的条件争取作为认证点。

2. 企业有育人的热情,有负责任的态度。

3. 学校有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学籍管理环境。

(四)工作的重难点以职业岗位的标准主导专业教学的绩效评价的工作重点,在于建立有利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评价机制。

以职业岗位的标准主导专业教学的绩效评价的工作难点,在于教师学生教育观念的改革。

(五)支持文件

1. 旅游管理专业前厅服务(中级服务师)资格认证标准

2. 旅游管理专业餐厅服务(中级服务师)资格认证标准

3. 旅游管理专业客房服务(中级服务师)资格认证标准

4. 旅游管理专业初级导游员资格认证标准

5. 旅游管理专业评价体系

6. 旅游管理专业评价考核记录一览表

总之,“循岗导教2AB”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到教学评价,从理论教学、岗位模拟仿真、岗位专项实训到顶岗实训、毕业实习,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这一核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按照由单项到综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的培养贯彻始终,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具体化,将高职教育的服务宗旨、就业导向落到实处。 Ky0Vh7/NvPSnkltUs+TTwqg1IpvhpJrI1csGHUrnB2nU+VxUKOyrdSILf+m1Xd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