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共峄城区委书记 刘振学

在中国共产党峄城区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由中共峄城区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峄城地方史》第二卷(1949 ~ 1978)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全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峄城党史研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的地位。1949 年~ 1978 年的峄城党史,自然地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峄城作为枣庄市直辖的一个县级区,在地域位置和文化传统上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她北接曲阜,南通徐州,西连微山湖,东望大海,为古郡兰陵峄县之旧疆。自中国大革命以来,这块土地上走出了一批批革命志士,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政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峄城历史的新篇章。处于执政地位的峄县党组织,肩负起建设新政权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新的历史使命。从建国开始到 1956 年 7 月间,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此期间,党的组织迅速发展,政权机构逐步健全起来。1953 年 7 月以前,峄县辖 11 个区、镇委。同年 7 月白彦县撤销,将其三个区划为峄县,9 月兰陵县撤销,将其 6 个区划归峄县,至此,峄县辖 20 个区;1956 年 8 月又调整为 10个区,4 个镇;1958 年 3 月撤区建乡,峄县辖 34 个乡、4 个镇;同年 9 月撤销乡、镇,建立了 12 处人民公社。1960 年 1月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专辖市),3 月,将滕县的临城公社划归枣庄市,市辖 13 处人民公社党委。1961 年 9 月,枣庄市改为省辖市。1962 年 6 月划社建区,枣庄市辖峄城、台儿庄、齐村、薛城 4 个区委,枣庄 1 个镇委。峄城区由原来的城关、阴平、峨山三个大公社组成,自 1962 年 6 月开始办公,辖 15 处人民公社党委。通过组织机构的调整充实,加强了政权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从 1957 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间,虽然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等运动,出现过严重失误,县、市、区委及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受到了一些挫折,一度造成党内民主生活不够正常的现象,加上自然灾害的因素,导致国民经济从1959 年至1961 年的严重困难。但是,各级党组织,根据中央 1960 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困难,全面调整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峄城区党组织政权机构和人民群众,同全国一样遭到严重的挫折,蒙受了一场灾难。许多工作机构被撤销,领导干部被停止工作;党员停止了组织生活。1968 年 3 月,成立了峄城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区委、区办事处的职权。继之,各公社也成立了“革委会”,组织上严重不纯。粉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峄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此迈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面对这样一段新旧交替、复杂曲折的历史,写起来是异常困难的,可是我区的党史工作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广征博采,历尽艰辛,发扬把冷板凳做热的执著精神,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记载了我们峄城区党组织从 1949 年 10 月至 1978 年 12 月这 29 年的历史,再现了峄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拓进取、拼搏奋进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峄城地方史》第二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尊重历史事实的科学态度,全面记述了峄城党组织领导峄城人民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历经艰难曲折,逐步发展的历史事实和基本经验教训。新中国建立初期,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峄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建设在内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克服了诸多困难,经受了严峻考验,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党组织又领导人民群众认真实践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不失时机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之后,对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艰辛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失误的过程中,跨入以改革开放为显著标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掀开了峄城历史新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峄城地方史》第二卷所反映的新中国建立后29 年中共峄城地方组织的历史,既是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一个县级党组织主政一方的执政史,又是峄城党组织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在曲折和探索中前进的历史。大家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引发思考。比如,在党的建设方面,党员干部如何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群众同甘共苦,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如何正确认识并注意及时改正,以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如何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经济建设方面,如何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避免盲目性;如何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等。探索中积累的种种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少犯错误,少付代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峄城地方史》第二卷是峄城党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 29 年历史的浓缩和见证,内涵极为丰富,用党史正本的形式加以总结,意义异常深刻,是一部宝贵的党史资料,有着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峄城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区委要求把这部书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读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从中汲取执政为民的经验和教训,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能力等方面深化认识、提高水平,真正做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广大共产党员要从中学习老一辈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品德和吃苦、拼搏、奉献的精神,净化心灵,激励斗志,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先进性,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积极贡献。

峄城作为鲁南的一个革命老区,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更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峄城的进程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奋力开创峄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把峄城建设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2011 年 12 月 ECv/lq49zjlODcP+iVwEYYiaIK9xEITx/BhBDpi5qn8MLnzaYCqpRIqvL4KM+S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