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网络支持下的语文课堂的探究与思考

金海岸中学 金培忠

“网络支持下的散合式语文教学法”力图以崭新和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已有的成功教学经验与现代的教学设备相结合,打开一个新的上升空间,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和研究达到更高的水平。“网络支持下的发散思维课”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发散思维课”做准备工作,尤其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围绕教材查找到更多的资料,提高质疑和评价水平,这不仅对于学生目前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终身教育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智慧。这种课型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也留给了更多的反思空间。

一、网络预习的巨大魅力

这种课型由网络预习课+发散思维课+辐合思维课组成。尝试网络预习课时,我尽量动员学生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尽可能多的查找有关的资料,课后我要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上网成果,大部分学生当晚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成果整理出来。如《最后一课》网络课后,同学们上交的预习成果 135 条,学生们详细搜集了本课的疑难字词、都德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图片等等,有的同学甚至将普法战争的影片也刻成光盘上交。另有质疑共 16 条,学生们从语言、课文内容、写作特色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疑惑。有些如“小弗郎士连分词都记不住,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差的学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里他全听懂了,并且觉得很容易,很容易,可不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生活在 21 世纪的我们应该从本文中吸取哪些精神营养?”等问题,既有跨学科知识的思考,还有结合当前形势的思索,确实有一定的价值。通过网络预习环节,我初步了解到了同学们的疑问,这样极大地方便了课堂上的交流,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发散思维课堂上,有很多以前需要老师讲解的东西,学生也会了;有许多老师没考虑到的东西,学生也提出来了,一下子我感觉到了网络的巨大能量,也感觉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学生学得有兴趣了;老师教得也轻松了。

二、网络支持的巨大效应

借助于网络的支持,发散思维课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尤其让课堂的交流变得更为活跃。

通过几次试行后,我将原先由学生个人自己查找资料的环节改成由小组负责,每八人一个小组,网络课前需要大致确定好本组的主要查找内容,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材料,我将小组查找的重点进行了分工,这样每个小组都有所侧重,并且兼顾其他,既有信息量,又可以有所侧重,并且小组内又会有所讨论和分工,这样在课前就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黄河颂》,各小组就合作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演示文稿,在小组展示的环节分别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包括“黄河——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歌”、“关于黄河的诗”、“关于黄河的传说”、“黄河的今天和明天”、“我读《黄河颂》”等八个专题,将黄河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既有形象的资料图片,也有理性的拓展思考,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爱祖国的热情,同时提高自学、探究、表达和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情境,在学好范例、掌握方法的基础上,以网络资料为拓展资源,进行资源拓展型的“开放式”学习,使发散思维的课堂大放异彩。

小组合作交流还有利于同学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最后一课》,同学们通过网络查找交流,对“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就有多种回答,有的小组认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有的小组认为“屋顶上的鸽子的叫声是引出后文敌人强迫鸽子也要学德语的联想,从而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还有的说“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其实这里表达了小弗郎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等,这样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课堂的交流合作也更顺畅了。

往往在上完一节发散思维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总会进行一些讨论。同学们自己开辟了一些栏目,如“我还有话说”、“星星点灯”、“创作你我他”等,最多的是将自己的一课一得发表出来,让同学们“评头论足”,这既是展示自我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

网络作文课,我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素材,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内容去自拟文题,然后分组将预习成果上交,各小组上交的作文题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第一节作文课,我让同学们针对预习查找的文题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每个学生在这种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文题,不但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知识,还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同样,在讨论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最后统一确定了以“自由”为话题,我还是担心他们过于自由了,于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提示,“自由诚可贵,真实价更高,两者兼得之,才可拟华章”,同学们激发了久违的创作热情,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激情四射的文章,有同学干脆以这次作文实践课为内容,尽情抒发自己从中享受到的自由争辩的乐趣。这次网络作文课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非学生不懂写,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也能撬起地球!我也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效应。

活跃的课堂交流,也带来了课堂形式的灵活多变。在发散思维课堂上,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增加了一些娱乐的东西,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有同学就设计了“作家连连看”,板书出作家莫泊桑、福楼拜、伊万·屠格列夫、歌德、普希金、都德、左拉,然后分别列出代表作《包法利夫人》、《项链》、《父与子》、《浮士德》、《小酒店》、《最后一课》、《自由颂》等,让同学们迅速对应连线。还有如“智力大比拼”、“欢乐竞技场”等,每个同学都可以主动提出增设的项目,但每节发散思维课只能增设最多两项。还有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热情,主动请缨充当课堂的主持人的角色,让老师参与到学生中去,这种角色的互换也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问题与思考

几次课下来后,我发现网络固然对教学有巨大好处,但网络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尚需继续探索。

(一)学生缺乏对网络资料的思考和提炼

一般学生在查到有关资料后都会感到非常高兴,自认为已经拥有了真理,而有些学生对一下子拥有那么多资料感到很不习惯,“过多关注网络资料而忽略对问题的提出、思考、追寻的思维活动,以致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而排斥深入思考的‘想’”在课堂的展示中,有些同学根本没有关注其他同学的表现,一心只想推销自己的东西,从而导致课堂上很多同学一味地重复相同的问题,比如上《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在小组展示和自由讨论的环节中,就有很多同学在上面纠缠,而且总是重复同样的意思,尽管课堂气氛很好,但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多。另外,这些基本上是资料的照搬,缺乏应有的改造和自己的观点,对所掌握的素材进行加工的能力较低。

网络只是众多学习工具中的一种,“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手段,用来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信息,促进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获取和占有信息不是最终目的,运用信息并得到预期的效果才是最终目标”,真正的知识还是需要自己去收集和提炼,如果认为网络是万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利用得好,网络可以让我们大开眼界。反之,我们会成为网络的奴隶,它会束缚我们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用思辨的头脑,在拿来的同时也进行思考,而这些都还任重而道远。

(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网络的许多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如通过在线论坛进行讨论;利用校园BBS将文章进行在线发表;利用聊天室和E- mail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博客的交流;通过网站对作品进行展示等,这些就只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了。

四、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网络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使得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大语文观的学习环境日益成熟,后阶段我会更好地利用网络搭建的平台进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同体验阅读鉴赏和自我实现的乐趣。语文教学走进网络世界后,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和开放性,使得传统教学的权力、权威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重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平等地实现主体性的发展和表现,在网络上,他们获得了“自由”,拥有了自信,实现自我与自我观照,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正确处理人我之间的关系,调解人我之间的行为,达到人我之间的价值互补和主客体互相转化,使主体性得到最好地展现和发展,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对生命应有的尊重,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通过网络支持下的散合式语文教学法的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变得更加精彩。 SZrcIRaEOLW7cem5TGxswgHEHHK75prdfMY5BdsByQSX/ICbBVsyqtmf72aWaF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