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对“三难”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上学难、看病难和住房难这三大难题自出现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三大难题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从普通民众、专家学者、舆论媒体到各级政府,都在热议和思考这个问题。这一点,从街头巷尾的百姓话题、网络上的帖子、电视报纸的评论、“两会”代表的提案和政府的各项政策都可以看得出来。

“三难”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话,必然引起百姓的不满,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以及各种深刻的社会矛盾,导致一系列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因而,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民生的保障、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国家繁荣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

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应该“又好又快”,“好”是第一位的,“快”是第二位的,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属都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以牺牲百姓的利益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改革开放的成果应该“由全体人民共享”。

从“和谐社会”的视角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亦明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伟大的祖国,曾经饱受沧桑和磨难,先辈们为了改变祖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状况,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翻过中国近现代史的画卷,多少动人的场面仍历历在目。这些奉献和牺牲,其最终目的用四个字来表述,就是“国强民富”。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两弹一星”的问世,祖国已经和正在日益强盛。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神舟”上天,“嫦娥”奔月,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也彰显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强大;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第 24 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些都证明了祖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地位的提升,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国家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我们国家过去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的“三高”式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国富民贫”式的发展,首先是以牺牲“三农”为代价来换取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导致了现在的“城乡二元化”;其次是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导致了上学、看病和住房的“三难”问题。始于 1998 年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其最初的动机是扩大内需,但政府没有足够的投入,把本来该政府管的事情,转而让市场解决,结果导致了高校学费的猛涨,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不起书,甚至吃不饱饭。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医疗卫生条件非常之差,但老百姓没有抱怨看病难,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也改善了,群众反而看不起病。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政府“甩包袱”,把医疗推向了市场。至于房价高到离谱,让老百姓谈“房”色变,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推高房价,“经营城市”的扭曲行为。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现在已经转变了发展的观念,以“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指导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事实上,本届政府对民生疾苦一直非常重视,从废止几千年的农业税,到真正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十二五”3600 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这些前所未有的制度安排都清晰地证明了政府已经和正在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三难”问题。

政府对“三难”问题的认识是到位的,态度是坚决的。从近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可见一斑。在上学难方面,2010 年 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现摘录三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在看病难方面,2009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正式拉开了新医改的大幕。现摘录三段: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在住房难方面,2010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 号)》,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现摘录两段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三难”问题是民生问题,所谓“民生”,是近代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学说内容之一。“民生”概念在《左传》、《尚书》中就有使用。孙中山吸取并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关于“民生”的观点,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既然“民生”事关人民的生计,百姓的冷暖,群众的疾苦,我们就不能不对此倾注热情、智慧和汗水,去诊断“三难”症状,找到“三难”病根,给出“三难”处方,最后治愈“三难”顽疾。

“三难”顽疾真的难到令人望而生畏,真的难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了吗?非也。解决这三个难题其实并不难,只要政府真正把民生放在心上,认识到位,执行有力,“三难”顽疾是可药到病除的。解决三个难题的药方概括起来说,一是财政投入的改善,二是体制机制问题的变革。

解决上学难,药方在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的实现。

解决看病难,药方在于 5 个方面:财政投入、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公私分立、基层卫生。

解决住房难,药方在于 4 个方面: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土地财政”的纠偏、“GDP情结”的矫治和投资性需求的遏制。

“三难”问题多年来得不到解决,被看做三大“顽疾”,怎么到了笔者这里就被说成“小菜一碟”了,是不是哗众取宠,胡乱吹嘘?非也。大家仔细想想,这几年我们国家经历的灾难是怎么化解的。“98”洪水、非典( SARS)、低温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这些巨大的灾难,我们都能迅速、高效、稳妥地处理,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为什么?举国体制的威力。我们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这就决定了国家能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来办大事。只要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很多“疑难杂症”都是可以“妙手回春”的。实际上,当前的 3600 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就是被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的。作为“理性人”,地方政府既有利益的追逐,也得有政治的考量。

作为有良知的学者,笔者也将继续积极地调查思考、学习研究,力图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和执行力的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为三大“顽疾”的解决尽公民的一点社会责任。这就是写作本文的初衷。 ZcRUFmI88bBH0s+T4U2nExo3vI8gxSMINrRNr2KaY5avw7NymPGzPAhMyoj9A4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