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与分析

赵 琳

摘要: 在现代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极度个性、以自我为中心、自卑、骄傲,嫉妒等不健康心理,未能融洽地处理好自身的人际关系,时常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困惑。本文就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答案并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分析

社会心理学认为,所谓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面对现代社会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心理压力,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现代大学生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2] 针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并寻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途径,对于高等院校教育者有的放矢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具有十分宝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活跃在当今社会中,他们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欲求在和谐的人际交往中认识世界,并以此来充实自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多数是过集体宿舍生活的,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相对较小,交往频率也相对较高。一般来说,高等学府中同班、同宿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是否满意的重要指标。而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由于缺乏对人际交往的正确认识,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对人际交往的极度紧张心理,采取不正确的交往方式也导致了孤独、压抑的人际关系或陷入不和谐的人际冲突中,不仅使心情愉悦指数降低,也极大地影响着学习和生活状况,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化起到阻碍作用。 [3] 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指导其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近年来我在学生工作方面的经验积累,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做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案例一:

刘某,男,该学生自入学以来,持续出现烦躁、冲动、易怒的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上课时经常因不明原因发呆愤怒,摔水瓶、摔门,上课期间频繁走动,要求老师回答与课堂学习无关的问题。对待周围同学带有敌意,经常用充满仇恨的眼光盯着同学,如果被盯同学躲避他的眼光就会引来他的不满。当他向其他同学问问题时,同学向他讲述反而会与引发口角,甚至威胁恐吓同学。

案例二:

朱某,男,其性格孤僻,上课时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后面,眼神涣散,听课不认真,神情异样,不与同学沟通,经常一个人坐着发愣,老师与其谈话,该生神情很紧张,但该生尚能按时上下课。

通过上述两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态度的不断改变,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都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但也有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缺少知心朋友,并感觉周围人际关系状况很差,出现自卑、孤独等消极情绪。

寝室关系不和谐也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大学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群体。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经常会出现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和室友还是能融洽相处的,但也存在极少数人由于缺乏与室友沟通,从而走向极端的案例。宿舍成员一般是固定的,朝夕相伴使相互间的接触十分频繁,一起分享私藏心底的秘密,当然室友间的不愉快甚至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冲突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就会使看似平静的室友关系产生摩擦,诱发宿舍“战争”,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有些大学生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他们在大庭广众面前害怕表现自己,恐惧被别人注视,因此当着他人的面不敢以正常状态说话、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严重的学生还可能会出现面红耳赤、头晕、心慌等反映。

大学校园中不乏存在出现上述情况的大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得出下列原因,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1.重视自我,忽视他人。此类学生的突出表现是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只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看待身边的人或事,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或对人或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当代大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集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于一身,他们通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常常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为人处事只考虑到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忽视他人的切身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的独生子女群体会越来越多,亲人的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们性格趋向自私化,也造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紧张。

2.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有些学生的性格十分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也不愿与老师家长沟通,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真情实感隐藏起来,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冷眼旁观世界,周围的同学同他交谈时也感到困难。他们对班里的事情通常表现的很冷淡﹑不闻不问,对班内事务不发表任何意见,在原则性问题也不表现出是非观念。

3.时时以“有色眼镜”待人,嫉妒心强。有些学生在待人、接物、处事时较容易冲动,思想偏激武断,对他人的言行非常敏感、多疑和不信任;也有些学生常常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对其他同学的优点长处、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存有偏见而产生了嫉妒的心理,因而心怀愤恨,甚至在行为上对他人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或不文明行为;有些人甚至会因为同学的家庭状况比自己好而产生嫉妒心理,在学习或生活中处处与他人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谐融洽地相处。

4.由害羞自卑引起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环境不佳,或者因为相貌平平、成绩不理想等原因,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就会产生害羞自卑心理,不敢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若在交往中遭遇到一点儿挫折和困难,就会意志消沉,怨天尤人,甚至一蹶不振。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污辱,就会忍气吞声,沉默寡言,不仅交不到知心的朋友,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5.基于功利主义地讨好行为。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受网络或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带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观念踏入校园这片纯净的土地。只是一味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为达到某种目的,刻意地去亲近某一位同学或老师。这样与被亲近的人之间建立了一种虚伪的人际关系,让其他同学认为此人是一个谄媚主义者、功利主义者,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了被亲近者的声誉,不仅导致了自身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也会影响到今后的人生之路。

6.个性张扬,无拘无束。有些大学生受“求异心理”的影响,在校园里喜欢穿奇装异服,把自己打扮得与其他同学不同,主张无拘无束、放任自流的个性,却不关心大家普遍共同关注的班级、宿舍等话题,这样就使其他同学产生不满情绪,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7.因性格缺陷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问题。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都不同,其生活方式各异,因而性情也不一样。有些人的性格比较小气,对任何事情都会斤斤计较;有些人因为自身某些独特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过于挑剔,甚至对同班同宿舍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也有些学生因为性格比较孤傲而看不起比自己差的同学;还有的学生在性格方面过分地独立,因绝对认可自己的想法而不屑于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缺少集体观念,这样在大学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互相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也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融洽、友好、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与身边的人与事和谐相处,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完善的人际关系脉络。

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就迈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要做到最关键的一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保持一种全新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校门。同时明确在大学校园里,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大学生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

其次,要努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处,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大学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欢与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交往。若交往中存在恐惧、自卑、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与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这需要大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在同学中间树立良好形象,学会在交往中真诚待人,信任他人,宽容他人。同时在交往中要学会适度的真诚的赞美别人,有些人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一般来说,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5]

最后,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立场,真诚待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交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能过于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当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克服自我为中心等不好性格。要学会容忍他人的行为的观点,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学会热心帮助别人,关心身边的同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弄虚作假,说别人的坏话。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或不被同学接纳时,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大度,学会宽宏豁达,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心情感受,误会、委屈就会烟消云散,别人也会欣然地接受你。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果和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能否拥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其人生之路能否健康成长与科学发展。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将会日益受到重视,并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川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应用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2)

[2]吴君毅.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J].中国东盟博览,2011,(5)

[3]刘朝晖.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4)

[4]张春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N].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7)

[5]甘露,张旭,罗德秀,范存欣,马绍斌.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A].中国学校卫生,2007,(9) boFe1mJCN07LN4qecT0zcNy3zvVYWRfUeltFj0qHCzsKtfa8ycgDALhkEQFH6m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