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创新与探索

朱洪发 颜廷凤

摘 要 大学生情感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分析当前高校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对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情感问题未受关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情感教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等问题,提出了要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情感素养、编制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情感教育网络举措,以期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情感;情感教育;情感意识

情感教育,如同智育、德育、体育一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忽视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碍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但当前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中,偏重道德认知轻视情感体验的倾向依然较为普遍。走进我们的德育课堂,授课内容脱离大学生实际、教材建设滞后、授课方式陈旧、课堂实效性差的现象司空见惯。灌输式的课堂道德教育方式,压抑着大学生们对道德的热情,迫于考试压力而走进课堂的大学生们其实内心早已充满了怨恨和逆反。这种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受教育者内心的道德需要和情感体验的道德教育。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主体仅有理性认识上的提高而无情感上的共鸣、需要,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培养了一批讲大话、空话、假话的道德伪君子,而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道德人。所以,道德教育要促使个体的道德内化,不仅要重视其道德理性层面的提高,更应加强其道德情感层面的认同,唤起其道德情感的需要。目前大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都在促进着情感教育的发展,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开始渗入教育方针、进入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的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大学生情感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情感问题未受关注

当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较强的依恋心理,他们到了大学之后因为远离家人,更存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困惑。同时,他们又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人格问题和情感问题也就容易被忽视。因此,大学生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与期望会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他们仍然渴望维系心灵桥梁,需要教师不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一旦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反叛的心理与行为。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杀人事件和因感情问题发生的自杀事件,凸显了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存在的人格障碍问题,以及此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所带来的恶果。他们对友谊、亲情、爱情等情感都有强烈渴望,但他们的生活己不能满足其年龄阶段需要的丰富情感。数据显示:在已有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重视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意识和观念(占被测试者的 71.7%),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只占 28.3%。正是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情感素养的关注与培养,面对大学生复杂的思想意识,深层次的理想、信念问题,往往缺少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去丌展深入细致地“内化”工作,这样就很容易影响对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尽管这些现象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也采取了措施进行改革,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在主观上对大学生情感状况的准确把握,所以得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由于长期受到偏重应试教育而忽略情感成长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更多的是把教育重点放在认知的问题上。在教育方法上,以单向传授思想品德规范和政治理论思想为主,“填鸭式”的灌输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宽松、民主、热烈的教学气氛,缺乏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竞争的加剧,纯知识、智力的教育大大加强,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在高校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情感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都仍然处于较薄弱状态。据一项对全国 2l所大学 839 名教师的调查发现:61.1%的教师认为当前教育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50%以上的教师认为“不知道怎么运用情感”,原因是“无理论无具体方法”,89.5%的教师“有时写进”或根本“未写进”情感目标。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情感教育的认识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仅仅是知道而已,至于具体的内涵、特征、实施策略等了解并不多,对情感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看得见,却看不清,说得出,却说不明,在云里雾里。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范畴,基本处于随意活动的方式,缺乏一种完整的体系。

(三)情感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情感教育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该是教育者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各个领域中开展的活动。而现阶段高校中的情感教育在广度和深度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不够。枯燥与空洞的教育内容和陈旧的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反而易使学生表现出对教育内容和活动的不感兴趣甚至引发逆反心理。其次,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一种宽松、平等、热烈的教学氛围,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激发学生产生情绪体验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再次,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于少数群体已经存在情感问题缺乏应有的关心,对不良的情绪和情感未能及时加以调节、引导。最后,实践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大学生缺乏情感体验,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近年来,高校教育中相对加强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又出现了不少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现象,轻视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激发和情绪体验,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讨论自主选择、能动参与的空间,时常流于形式,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缺少情感的激发,不能引导他们在亲身经历中实现情感体验,获得真切的感悟,因此,这样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成效的,甚至出现了与教育初衷相反的现象,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抒发情感的新场合和领域引导关注更显得有些滞后。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加强情感教育作进一步思考。

首先,要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情感素养。教育是师生共同参加的双向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的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者培养自身的积极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教师积极情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反应敏感,但同时由于他们涉世未深、缺乏必要的人生体验,容易在复杂的事物面前是非不分、难辨真伪。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不断更新,不断摆脱传统说教模式的束缚,把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研究和把握教育对象心理特点和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学会运用情感力量激发教育对象内在潜力,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与其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从而接受其教育,达到高校情感教育工作的预期目的。

其次,编制适宜学生认识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情感。教育者应根据具体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新的组织、编制,在深刻地剖解和领会教材的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忠实于教材内容,高于教材内容,同时又契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利益、需要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深化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识,激发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增强其情感的理智性、稳定性和深刻性。

再次,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是人与人情感上最微妙、最细腻的相互接触,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实现的。教师自身的情感、品格、为人,对学生人生观及个性的发展影响巨大,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感情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会使学生感知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并产生模仿意向。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思想的沟通,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自尊和受人尊重是当今大学生的一项基本需求,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大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和自身的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强化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漠视学生的情感,没有倾注情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不能唤起大学生的美好情感和巨大潜力。

第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情感素养意识。校园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风、校训为精髓,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氛围和活动参与使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既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加强大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有效载体的潜移默化、覆盖渗透作用。首先,要倡导、组织和引领大学生开展以情感培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中的板报、海报、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而又深入浅出的形式在同常生活中持续推出,以长期的正面引导,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使学校真正成为“充满关爱的社区”,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社区”受到尊重,有人关心,与其他同学、老师及整个学校都能融为一体,从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情感能力培养的整体影响力,营造平等、真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精神、物质和管理多方面加强培养的力度,以高尚的情操激励和鼓舞大学生,将培养高尚情操的强烈意识渗透进大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全体大学生自觉的成才需求。

第五,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情感教育网络。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解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有效的办法是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情感教育,构筑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情感教育网络。首先,要重视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虽然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大部分都离开父母,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独立生活,但大多数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还不很成熟,他们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鼓励和肯定,所以家庭仍然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长辈需要重视和加强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子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体贴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进而激发他们热爱集体、爱国爱乡之情,丰富他们的思想感情。其次,学校在教育管理之中也要重视情感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强化情感教育,于求知中明事理。同时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总体把握情感教育的标准并严格管理,提高教育者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管理和服务水平。再次,要将情感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即在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各项活动中突出情感教育。大学生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要注意在社会生活中渗透和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对家庭情感教育和学校情感教育的有益补充。因此,学校要继续深入开展如“专业实习”、“志愿者”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广泛发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精神生活方面的实践活动越多,得到情感上的激励越强烈,感情必然丰富而充实。高校要努力培养和造就情感丰富、道德高尚的人,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这样当他们步入社会后,就不会一厢情愿地只考虑自己想要做什么,还会按所预料的实际效果,来思索自己究竟该怎么做,从而具有更强韧的心理承受力,在为他人、为社会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k/H2OiyF8PF55n3UeVQL1Q922FTWRTDsruz5xkLgtHzmidYrdWLS5oW/gGj7vD+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