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转变

马新民

摘 要: 本文梳理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消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建立健康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新工作观念带来启发。

关键词: 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 积极防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宣传心理健康理念、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受到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普遍认可。但同时也存在着制约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因素,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问题“突发性”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充当灭火队员,实施心理辅导、咨询、危机干预,导致工作陷入被动。

2.经测量、排查发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主动到咨询中心接受帮助,存在排斥、防御心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关系对立,学生不愿意把自己作为“问题对象”接受老师的分析、诊断和干预。

3.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千差万别,更多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贫困生,有的学生自尊心太强、追求完美,有的则太过自卑,因此从众多心理问题中总结、探索的规律很多难以在学生中引起共鸣。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文化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消极心理学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消极心理学兴盛于二战之后,面对全人类治疗战争创伤的需要,它的研究焦点集中于测评并治愈个人心理疾病,出现了大量对于负面心理现象的研究。 Seligman曾注意到在对人类情绪的研究中,就有约 95%的研究是关于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研究。消极心理学“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测量、排查人们出现的心理问题、障碍,处理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人们误将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以此理论为指导,也往往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教育目标存在偏差

以消极心理学为理论导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大多以心理问题为专题,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交友和娱乐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习的模式是先陈列出心理问题,然后举例说明如何克服问题,提出克服问题的有效方法,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讨论。这样的教育模式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问题取向上,忽视了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2.教育形式单调性和教育途径单向性

以心理问题为取向,忽视了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最美好、最完善和最积极的方面,忽略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重视引导学生以相同的模式对待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脱离了学生丰富的生活环境和心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个体差异性,使学生只关注到消极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切身性的感受,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条、空洞,教育形式单调,教育途径单向。

3.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对立

在教育中以心理问题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批评、疏导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为手段,将教育的对象和教育者的关系对立了起来,教育者往往将学生放在心理问题的焦点上,使学生认为自己或他人一定存在心理问题,容易消极地自我暗示和印证,在心理上产生排斥和自我防御,大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生即使遇到心理困扰,也不愿主动向教育者求助,以免自己被作为问题对象进行分析。

4.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枯竭

以心理问题为取向,使人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重点放在解决心理问题上,而心理问题只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能解决。这容易导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分开,将心理专职教师与各学科教师区分开,把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教学中分离,使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文化资源、家庭教育环境割裂,似乎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辅导与咨询者的工作,这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枯竭。

三、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为转变传统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1.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对心理健康标准采取的是消极的取向模式,研究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显然,这种价值取向是片面的、消极的。积极心理学强调应该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矫正。从这种意义上说,积极心理学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这种价值取向给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丰富的内容就在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上和周围,既可以是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是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既可以是积极的习惯养成,也可以是积极人格的培养;既可以是积极的认知方式,也可以是积极的意志品质;既可以是个人的主观幸福获得,也可以是周围积极的组织与群体等等。这些内容既来源于日常生活,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带有普遍的社会性,新颖变化,鲜活生动,富有价值,每时每刻都可以产生。只要用心去关注,努力挖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会充满灵气,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成长的、发展的个体,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不仅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成长的经验、流畅的思维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还要善于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教师还应多使用平等的、积极的词汇,如尊重、分享、快乐、体验、感受等,鼓励学生发展潜能等。积极心理学的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受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学生不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体,被动地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也是主体,可以通过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优秀的、积极的品质对教师加以影响。与此同时,对教师和学生每个个体自身而言,他们都既是有潜能的主体,又是待开发与认识的客体。因此,积极心理学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主观性与积极性,促进了二者的健康相长。

4.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的方法取决于心理学对人性的认识,取决于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涵的理解。在传统主流心理学背景下,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比做动物与机器,精神分析心理学把人当做精神病人,认知心理学把人隐喻为一种信息加工系统,这些对人性的认识与假设只能使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趋向单一与贫乏。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都具有多种基本需要,都重视自我发展,这种人性观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必将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①重视教师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积极心理。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利用积极心理,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②重视与学校其他工作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不仅包括积极的教师,也包括积极的学生。③努力烘托与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师生感受到满足、乐观与充满希望。这样,就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互动多维的交叉网络,也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渠道与各学科教育、各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④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只有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把学生当做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学生的主体性与发展性才能得到保障,工作的实效性才能显现。

5.构建积极的校园组织系统

除了个体的积极体验和积极人格外,积极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积极的社会制度。主张积极的社会制度是构建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也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因此,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还应注重积极的学校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完善。首先,树立积极的教育制度,通过教育纠正学生的缺点、培养优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道德,将使所有大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把生活幸福作为高校教育奋斗的目标。其次,优化校园环境,通过绿化、建筑等美化校园。注重学生在校生活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要关注贫困生,通过提供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予以帮助,使他们自强自立,顺利完成学业。再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愉悦其身心,提高其校园生活的满意感,同时还可以通过板报、广播、社团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来宣传积极的心理健康内容,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潜能,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

2.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3).

4.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 vlNd2UHFjJ8uTq+ThAwsHEmYCBhX+oix804+atUWg1uAlo/LzLxLsdclwi/L7e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