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卞尊营

摘 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全面剖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生理疾病、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影响、人际关系等,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全面剖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指导思想不明确,认识上存在误区

首先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形式上多、实质上少,理论上多、实践上少”,加之许多高校教育观念陈旧,教学内容过时,学校仍然只把知识、技能的灌输当做中心任务,只重智育,而且尤其重视理论教育,轻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学校领导认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本没有“心育”的地位;有的认为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学校要抓重点,抓教学和科研工作,抓教师和教学质量,学生只要不出大事就行了;有的认为学校有政治课,有政治老师,可以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再搞什么心理健康教育等于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存在种种疑虑和模糊认识。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完成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德智体等其他学科教育处于平等地位,而不是作为其他学科教育的补充和辅助手段。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缺乏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据悉,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的机构和场地,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心理咨询室多为并不具备执业资格的兼职教师担任,大多数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心理学或者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心育”专业教师很少。作为兼职老师,他们无法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身份和形式极大地束缚了“心育”作用的发挥。而国外和香港的大学,平均每 1000 个学生就有一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医生,这些情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国高校的开展还很薄弱,制约着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落后、方法简单

许多学校仅限于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的水平,数据收集和档案整理完全停留在手工阶段,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次发展。没有科学的理念和技术做支撑,没有订阅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杂志和各类心理测试软件,也没有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去培训进修。有的学校仅仅依靠“心育”教师自己的主动性,任其自由发展,有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仅是一种摆设,对“心育”工作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等。

4.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够

强调形式过多,强调内容实效不够;被动形式较多,主动跟踪研究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是散兵游勇,单打独干,没有系统的计划和组织策略,个别学校仅把心理咨询当成一种摆设,应付检查和验收,有些心理辅导员作为职业心理咨询师意识淡薄,缺乏育人育心的职业道德等。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学生工作系统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指标,对高校心理教育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作出具体规范。从硬件上要对资金投入、心理教育的基地、设备条件等提出明确的指标要求;从软件上,要对心理教育的组织计划、教师安排、制度建设方面进行规范。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早日出台规范性的心理教育文件,对心理教育作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制定心理咨询条例,加强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规范和引导。

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建立从学生寝室、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辅导员到院系、学校的一系列反应机制,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有效预防。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把心理咨询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有必要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一级网络是以心理咨询中心为核心的专职人员的学校心理咨询网络;二级网络是以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院领导为主的系院心理辅导网络;三级网络是以心理辅导员队伍为主的年级心理辅导网络;四级网络是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的班级心理互助网络;五级网络是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宿舍长队伍为主的寝室心理自助网络;2.建设职业化的师资队伍

建设职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制定严格的执证上岗制度。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上岗,落实编制、报酬、工作量、职称评定等问题,并规范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不断提高从事工作所必备的理论素养、专业技术。同时开展院校间或区域性的案例分析交流活动,并利用寒暑假对专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为扩大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应聘请具有专业基础的兼职人员,以解决专职人员缺乏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要真正解决高校面临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短缺的矛盾,应从系统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入手。

3.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作用机制

净化社会环境,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合力,避免内耗,全方面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刺激与干扰对学生心理的冲击与影响,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长远之计。社会不正之风、影视传媒以及各种社会亚文化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冲击很大,他们很容易受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袭,难以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容易造成他们心态失衡。要净化校园社区环境,倡导校园文明风气,提倡健康娱乐生活。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校报、校刊、校广播电视、板报等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高校还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发挥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还必须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观念,规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不要给学生施加心理刺激和压力,让学生正确理解正确与错误,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4.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心理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疑惑,保持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开展挫折心理训练,使学生积累受挫的经验。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非课堂教育途径。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认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细致深入的谈心活动,以缓解大学生应对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剧场等活动,烘托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例如,可以让学生到贫困落后的山区,体验艰苦生活,以磨砺意志、发愤图强;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依靠党员学生干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咨询工作。

实践表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将学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控制和帮助,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实现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的目的,从而较大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针对性,有效地减少了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入学新生的心理普查更为关键,效果尤其明显。此外,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有效地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中的影响,同时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建立心理档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作,可采用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的措施。对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和监护,每天用固定的时间,设专职教师接待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为不愿来访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将同伴教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地运用于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安全性行为教育领域,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伴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也是从这个领域开始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率先在中国人民大学指导成立了“青春健康之旅同伴教育者协会”,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指导工作,如从招募同伴教育志愿者,到对他们进行分批培训,从培训中的小组讨论,到志愿者回到同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等等,都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同伴教育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学内容的易理解程度,教学态度的亲切性、生动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将同伴教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可行性。

(4)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为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学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社团活动,切实加强校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使心理咨询进网络。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和网站,大力普及心理知识;借助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以消除学生害怕暴露自己有心理问题的疑虑,帮助他们调控情绪,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XzwEcjRX057T2CF8i0fvZQNBB1wS4ubeRIzx61Ayn+dt8ptnedakBrQYWd+cV5H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