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概念的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所谓揭示概念的内涵,就是通过简练的、高度概括的语词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将一事物同它事物区别开来。例如: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

以上两个例子简明扼要地揭示了“商品”和“国家”的内涵,即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如果没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或写篇文章来明确一个概念的内涵都不能算下定义。

定义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即被揭示内涵的概念。如前例中的“商品”和“国家”。

定义项即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如前例中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

定义联项即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成分。如前例中的“是”。

定义的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定义是总结认识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定义,可以从已经取得的认识中,概括出最主要的东西,把认识成果总结并巩固下来。同时,由于定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深刻理解科学定义,就成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第二,定义能够帮助人们明确事物的界限,正确区分事物。通过定义,可以把具有不同本质属性的事物区别开来,为正确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在科学论著、法律条文和辩论场合中,定义是阐明观点,批驳论敌,明辨是非界限的重要手段。

二、定义的种类和方法

传统逻辑根据定义反映的是概念的内涵还是语词的意义,将定义分为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两大类。

(一)实质定义

实质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定义,也叫真实定义。前面所例举的“商品”和“国家”的定义就是实质定义。

实质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两千多年前,逻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曾明确地提出了这种定义方法。他指出,如果我们不了解某类事物是什么,那么首先应该找到它们所属的更大的类,然后把该类事物与同属那一更大类的其他事物作比较,找出该类事物异于它类事物的特征,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关于该类事物的定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就是揭示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加种差属的下定义方法。

属种加差定义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这就是说,首先要确定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属于哪一类事物,即找出比被定义项范围更大,外延更广泛的概念——属概念。例如,“商品”的属概念是“劳动产品”,“文学”的属概念是“艺术”。

第二步,找出被定义项的种差。也就是在邻近的属概念的范围内,找出被定义项与其他同级种概念在内涵上的本质差别。例如:在给“文学”下定义时,首先找到文学的邻近属概念“艺术”,然后再找出“文学”与“艺术”中的其他同级种概念,如电影、绘画、音乐、舞蹈等的差别,即文学是“语言(表达)的”,这就是种差。

第三步,构成定义项。即将找到的种差加在邻近的属概念之前,从而构成定义项。例如,把文学的种差“语言(表达)的”与“艺术”这一邻近属概念相加,就构成了“文学”的定义项:“语言的艺术”。

第四步,构成完整的属加种差定义。用定义联项把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了完整的定义。例如,“文学”加“是”加“语言的艺术”,就构成了文学的定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逻辑公式是: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在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找到不同的种差。按照种差内容的不同,属加种差定义法又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等。

1.性质定义。

性质定义是以思维对象的性质作为种差的定义。大多数定义的种差是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性质的。例如:

①天文学是研究天体结构和演化的科学。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以上两个定义分别揭示了“天文学”和“宪法”的性质。

2.发生定义。

发生定义是以事物形成或产生的过程、方式作为种差的定义。例如:

①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②圆是在平面上绕一定点做等距离运动形成的封闭曲线。

以上两个定义分别反映了“水”和“圆”形成的过程。

3.关系定义。

关系定义就是以对象间的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例如:

①偶数就是能被 2 整除的数。

②钝角就是大于直角小于平角的角。

以上两个定义都是从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中揭示其本质特征的。

4.功用定义。

功用定义是以对象的功能作为种差的定义。例如:

①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②秤是测定物体重量的工具。

以上两个定义都是从事物的功用方面所下的定义。

属加种差定义是最常用的下定义的方法,但是,属加种差定义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用这种方法不能对单独概念和外延最广的哲学范畴如“物质”、“意识”等下定义,因为单独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对象,单个对象的种差很多,很难用简短的语句揭示它的内涵,因而对于单独概念常用特征描述的方来代替定义。商业广告在介绍某种具体商品时多用这种方法。哲学范畴没有属概念,不能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

(二)语词定义

概念是由语词来表达的。在某些情况下,对语词表达了哪些概念需要加以说明,于是就出现了语词定义。

语词定义是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的一种类似定义的方法。它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的定义方法,实质定义要求揭示出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属性,而语词定义则侧重于说明语词表达的意思,其作用在于明确(规定或说明)一个语词的涵义,只起辅助定义的作用。语词定义分为两种:说明性语词定义和规定性语词定义。

1.说明性语词定义。

说明性语词定义是对一个已有确定意义的语词作出说明。即说明一个语词表达什么概念。例如:

①犊就是小牛。

②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分别对“犊”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涵义作出了说明,都是说明性语词定义。

说明性语词定义在撰写辞典、理论宣传、语文教学和日常交流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由于说明性语词定义是对语词已有的意义作出说明。所以,这种语词定义有真假之分。使用说明性语词定义必须恰当确切,符合原意。同时,还必须明白易懂,不能以难释易。

2.规定性语词定义。

规定性语词定义是对某一语词(或符号)规定某种意义的定义。例如:

①双百方针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分别规定了“双百方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因此,都是规定性语词定义。

由于规定性语词定义是赋予某个词语一定的意义,所以,无所谓对错,无真假之分。

四、定义的规则

为了正确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定义的规则有四条。

(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所谓“相应相称”是指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二者必须是全同关系。只有相应相称,定义项才能准确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是“定义过宽”;如果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是“定义过窄”。例如:

①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②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状态。

在例①中,国家的法律不只有宪法,还有其他的法律,所以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在例②中,文明应是“(一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定义项的外延没有全部包括被定义项,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二)定义项不应包含被定义项

在定义中,我们是用定义项来明确被定义项的内涵的,如果定义项中直接或间接的包含了被定义项,就等于用被定义项自己去解释自己,定义项就是不明确的,就达不到下定义的目的。

如果违反了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只是语言形式不同,前者直接包含了后者,就是“同语反复”。例如:

①补偿贸易就是补偿性贸易。

②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在例①中,定义项“补偿性贸易”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补偿贸易”,没有揭示出“补偿贸易”的内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语反复”。在例②中亦是如此,也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如果定义项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定义项需要用被定义项来说明,就是“循环定义”。例如:

①所谓辩证法就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所谓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方法论。

②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在例①中,本来是要给“辩证法”下定义,在定义项中使用了“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又是用“辩证法”来下定义的,这样,定义项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结果谁也说明不了谁,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在例②中,也是定义项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三)定义一般不应是否定的

给概念下定义一般都是以肯定的形式,指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否定形式或负概念只能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不具有什么属性,却不能说明它是什么,具有什么属性,因而不能达到揭示概念内涵的目的。

违反了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否定”的逻辑错误。例如:

①唯物主义不是唯心主义。

②奇数就是非偶数。

在例①中用否定形式指出了“唯物主义”不是什么,但没有揭示“唯物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例②中虽然用了肯定形式,但定义项用的是否定概念,同样没有揭示出“奇数”的内涵,两个例子都犯了“定义否定”的逻辑错误。

(四)定义必须清楚明白,不能用比喻

定义项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一般不能用含混不清的语词,也不能用比喻的方法。否则,就达不到下定义的目的。

如果违反了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定义含混”是指在定义项中使用了含混不清、隐晦难懂的概念,没有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例如:

生命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

这是杜林给生命下的定义,其中的“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是含混不清的语词,没有准确揭示出“生命”的内涵,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以比喻代定义”是指在定义项中使用了比喻的方法。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寓意深刻,但不能说明对象是什么,具有什么本质属性,因此,不能作为定义使用。例如:

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②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这两个例子只是对“教师”和“儿童”作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但并没有揭示它们的内涵,没有说明它们是什么,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相关题型——定义判断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判断推理部分有 10 道定义判断题。定义判断作为一种考试形式,是逻辑学中的基本知识在实际思维中的运用,主要是检验考生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

从历年国考看,定义判断的题型主要有四种,即肯定型定义判断、否定型定义判断、单定义判断、双定义或多定义判断。

1.肯定型定义判断

肯定型定义判断要求考生根据定义,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该定义的答案,常见的提问方式是“下面属于……的是?”

例如,2011 年国考第 100 题、定义判断最后一题: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相互接触中,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的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者”,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提及的人群属于非正式组织的是( )

A.老王过生日,邀请了十多位同事在自己家中聚会

B.小刘下班后和本单位的几名年轻人一起踢足球

C.小张是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经他介绍,几名同学参加了文艺演出

D.几位退休职工自发成立老人曲艺社,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区演出

正确选项为:D。解析:非正式组织的定义要点是:①没有明确规定正式结构;②在其内部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③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A、B根本就不是“组织”,C “校学生会”是个正式组织,A、B、C三项都没有形成特定关系结构,不符合②。故答案选D。

2.否定型判断

否定型定义判断要求考生依据定义,选出与定义解释中最不相符的答案,实质上否定给出的定义,是从另一个方面检查考生对定义的理解,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看清题意后再作答。常见的提问方式是“下面不属于……的是?”

例如,201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 94 题:行政指令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不属于行政指令的是( )

A.体育局局长签发嘉奖令,表彰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B.消费者协会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发布《太阳能热水器选购指南》

C.市教育局紧急电话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D.市消防大队对未经消防设计备案擅自施工的违法工程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

正确选项:B。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 1.行政主体,2.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消费者协会不是行政主体。

3.单定义判断

单定义判断的出题模式比较固定,即给出一个假设为完全正确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的外延设计几个事实选项,要求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定义的一项。前面举的例题都是单定义判断的题型。

4.双定义或多定义判断

即在题干中给出两个或多个定义,分析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即某一典型例证至多只能与某一定义相对应,这意味着某一定义可以与多个例证相对应,但是某一例证只能与一个定义相对应。对包含两个或多个定义的题目,一定要分清题目要求符合的是哪个定义。这是解答多定义判断的关键要求。

例如,2011 年国考第 92 题、定义判断第 2 题:顺从是指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泛,除了有顺从的含义外,它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互相适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顺应的是( )

A.王某经常将垃圾堆放在家门口,影响了居民楼内的环境卫生,邻居们向他提出意见后,王某家门口变得干净起来

B.小燕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经理根据小燕的表现在员工大会上表扬了她,并给予奖励

C.某食品厂因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以 20 万元罚款,该厂以罚款过重为由提起行政复议,上级工商部门作出罚款 10 万元的决定

D.强盛公司与荣发公司有意进行合作,经过多轮激烈地磋商,双方都降低了自己的条件,从而实现了合作目标

正确选项为:D。解析:此题包含两个定义,即顺应和顺从。考查的是顺应,只需要对顺应进行分析即可。顺应的定义要点是:①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②实现互相适应。A选项只是王某调整了行为。B选项根本没有调整行为的事。选项C只有上级工商部门调整。A、B、C三项都没有体现互动的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不符合①。 D选项,两公司都作出调整,符合定义。

定义判断本质上属于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在分析时,一定要把握概念内涵中与该事物相关的本质属性,弄清定义中主要的限制和条件有几个,然后把四个选项分别与给出的概念作比较,把最符合或最不符合的选项选出来。 YUZa0jrF7/bBMnTfQQNDSKwrSRsz8aw/dkD/3pmTWitN59QXLTatDslABuT+Bb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