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代汉字与现代汉字学

【提要】 随着现代白话文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文字生活中字量、字种等的改变,汉字的研究对象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汉字学的概念已经难以包容新汉字研究范围,于是一个新的术语“现代汉字”和一门新的汉字学科“现代汉字学”也就孕育产生了。如何厘定“现代汉字”的界限,如何更系统、更深入地研究“现代汉字”及“现代汉字学”,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现代汉字的必要性、现代汉字的研究范围以及现代汉字学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现代 汉字 汉字学

汉字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对文字的解释,比如《左传·宣公二年》:“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韩非子·五蠹》:“古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到了汉代,汉字的研究从零星的、无系统的散论变成了条理的、系统的学科。从事文字研究的人很多:刘向、刘歆、扬雄、贾逵、班固、郑众、许慎……,其中许慎的《说文解字》被公认为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汉以后的各个朝代,对汉字的研究几乎没有停止过。

1 现代汉字与传统汉字

1.1 现代汉字是以形声为主要造字方式,以楷书为通用印刷体,基本上采取语素—音节原则来记录汉语的一套符号系统。

1.2 现代汉字是从古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沿袭了以字写词(或语素)、字词(或语素)对应,综合表示词(语素)的音义原则来记录现代汉语。按照一般的说法,认为汉字中 10%左右是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有 90%左右是形声字(这是从造字法上说的,从构字法的角度来说,比率远没有这么高)。这些字大部分源自古代汉字,只有一小部分是新造字,所造字也有一部分采用了形声的构字方法,例如:炸、烤、咖、啡、氧、砸、猹、叼、癌、腺、碘、胺、傣、酯、吨、哎、哟、撂等。可以看出,现代汉字从个别符号到造字方法,依然保持着以形声为主的结构特点。

1.3 汉字从产生以来,形体不断地演变和简化,其结果使汉字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了不同的形体。在近四千年的过程中,出现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八种形体。甲骨文通行于殷商,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已经考释的有近千个。因为当时的书写工具是刀笔和骨板,所以笔画细瘦,圆转和方折相间,字形大小不一,往往因笔画多少而异,字的形体结构也不够定型,同一个字的笔画,有时繁简悬殊,异体字很多。金文主要通行于西周,多见于周代的钟鼎等青铜器上,又名“钟鼎文”,已经考释出的有两千多字。由于多铸在青铜器上,笔画比甲骨文丰满粗圆。金文的形体结构仍不够定型,笔画比甲骨文简化一些,异体字也比甲骨文少一些。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字体,也叫“籀文”,大篆结构工整,笔画均匀,圆转弯曲。小篆是秦代在大篆基础上统一的标准字体,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和整理,去掉了一些繁杂和重复的部分,淘汰了不少异体字,保留了篆书的圆转笔画特征。隶书是由小篆的省略快写而形成的一种字体,是汉字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简化,从出土文物看,它主要是古代奴隶、工人差役(皂隶)、小官吏等书写发展而成的。隶书在汉代是正式字体,后来的隶书经过艺术加工和美化,在笔画方面添了波势和挑法(弯钩)。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改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可以说隶变像一把利刃,将文字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古文字队段和隶楷阶段。

1.4 楷书兴于汉末,是隶书的简化或变体,比隶书更便于书写,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楷”是可作模范榜样的意思。楷书盛于魏晋南北朝,它吸收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笔画的波折改为平直,把形体的扁平改为方正。楷书出现后,方块汉字就定型了。它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楷书又有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常见的印刷体有宋体(老宋体)、仿宋体、长仿体、正楷体、黑体等。草书在汉初时出现,由秦隶连笔快写而成,从历史演变来看,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行书始于魏晋,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简化楷书笔画,兼采草书连绵笔法。写得稍微规矩一些,接近楷书的叫做“行楷”;写得放纵一些,接近草书的叫做“行草”。行书比楷书简便,比草书易写易认,所以直到今天还是手写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字体。

1.5 可见,现代汉字的字体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定型了,但这并不等于说魏晋南北朝时的楷书就是现代汉字,因为它还必须采取语素一音节的原则记录现代汉语。

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绝大多数,通常一个汉字就是为一个单音节语素造的。汉字的书写单位就是一般所说的字,每个字通常念一个音节,像“儿”起儿化作用时不能自成音节,“浬”(海里)、“瓩”(千瓦)一个字两个音节的情况极少,而且也都不再是规范的现代汉字了。

2 研究现代汉字的必要性

2.1 研究现代汉字是科技发展的需要

对现代汉字的重视和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的。过去对汉字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古代汉字,即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侧重于对文字起源、结构、形音义的演变的研究。在古代,这种研究主要是为读经、解经而服务的,是在古籍整理中发展起来的,是经学的奴婢,许慎也首先是名噪一时的“五经无双许叔重”,然后才是《说文解字》的编撰者。以后许多文字学家也都致力于《说文解字》的注释和研究,用《说文解字》考古字、考今字、考方言、考俗语。到了现代,对古文字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近些年来,由于科技发展的需要,促使文字工作者不得不从现代汉字这个角度出发,在汉字信息处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教学效率等方面做深入细致地探讨。

2.1.1 科技的发展要求提高汉字的运用效率。汉字运用包括阅读、书写、检索、教学等。

阅读方面,由于汉字是一个个孤立的形体,所以需要一个个记忆、背诵,掌握了每个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后,并不等于解除了阅读中的障碍。即使认识了 3755 个最常用的汉字(国标一级字),有些幼儿读物中的常见字依然是阅读的障碍,如:蝙蝠、狒狒、蝈蝈、猢狲、獾、(尺)蠖、(斑)鸠、蝌蚪、蝼蛄、喵、哞、蜻蜓、蚯蚓、螳螂、喔、蟋蟀、蜥蜴、鼹(鼠)、莺、鹦鹉、蚱蜢等。所以我国学生大量阅读一般要等到初中或高中以后。而拼音文字情况不同,拿俄罗斯的小学课本与我国的相比较就可看出端倪。俄罗斯的小学课本共三种:《识字课本》、《语法课本》、《阅读课本》。而《识字课本》仅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使用,之后就同时使用《语法课本》和《阅读课本》。《阅读课本》共四册,翻译成中文 73 万字,内容有古典名著、科学常识、历史地理等,而中国的小学制六年课本总共才 25 万字,阅读部分很少,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寓言、故事、歌谣、谚语等。

教学上,由于汉字的种种困难,使得我国初期语文教育普遍滞后于先进和发达国家,大量时间花费在字体的学习与掌握上。书写问题则更加突出。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书写困难。尽管经过一番整理和简化工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字笔画偏多,如霸、露、繁、髓、爨、齄、赣等;汉字的结构也很复杂,合体字要分出偏旁部首,先写哪一部分,后写哪一部分是固定的,哪部分占多大面积、在哪个位置也不容随意变更,有些看似简单的字却不易书写,如凹、凸等。

检索方面,汉字自动检索虽然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汉字数量的庞大,使得汉字检索依然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对于不能认读拼音的汉字来说,只能依靠汉字字形的因素和字形的特征,检索方式既多且烦,笔画、拼音、著者、类别,其中笔画又有笔画数、起笔笔画、一笔笔画、两笔笔画等不一而足。

2.1.2 科技发展要求提高汉字的应用效率。汉字的应用指汉字在技术领域中的利用。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人类社会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传统的语言文字应用领域正逐步被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所代替,汉字的信息处理要求人们对汉字展开更多的研究。

技术应用中汉字的基础研究。它包括许多研究内容:通用字量、常用字量、次常用字量和罕用字量;不同语体、不同学科用字量;繁体、异体、简体的用字量;笔画数和笔画分布;综合字频统计;构成汉字的字素;不同语体、不同学科的字频统计;字的使用频度和流通频度;高频字的选取;同音字、多音字、形声字;构词能力;字义频度和分布……

2.1.3 汉字属性的研究。汉字字形、读音和输入编码等方面的特征都属汉字属性。各种输入方法的研究与运用,无论是音类、形类或形义结合类,其输入编码的制定都利用了汉字字音、字频、构词能力等多方面的属性。其中的形,包括汉字的笔画、部首、起笔、笔画数、字素等;输入编码包括国际编码、四角号码、电报码等。汉字属性常用在情报检索与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经济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印刷排版等各种事物处理领域。近几年来,汉字识别的研究,使得汉字属性的应用更加重要了。

2.2 研究现代汉字是汉字学科自身发展的结果

为了赶上信息时代,汉字由于各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字形来说,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不仅线条简省,而且不断产生着简化字。这些简化字起初产生在民间,用在民间,用在手写体上,尤其是草写体中。《简化字总表》有许多都是直接从草书中借用过来的,如“长、对、时、东、易、夹、乐、麦、孙、书、学、为、爱、罢、参、带、单、当、动、断、会、尽、娄、仑”等。这些字成为正体后,要求人们去研究它、解释它。显然,单单从六书出发,单单从古代汉字学的角度出发,很难给这些字一个合理的拆字方法。另外,即使是形声字,有的形旁和声旁也难以辨别,比如“金”从土今声,“年”从禾千声,“布”从巾父声,“在”从土才声……对于这些字,知道不知道是否形声,对于记忆来说已没有多大必要了。汉语常用字 3500 个,通用字 7000 个,单就 1964 年的《简化字总表》而言,就有简化字 2238 个(尽管并不完全包容在常用字或通用字之中),这对汉字结构是个巨大的冲击。虽然有些字仍可用传统六书方式去解释,如小土为“尘”,火上加一横为“灭”,土火为“灶”等,但数量十分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字成为特殊字形:

标记符号:區一区 義一义 風一风

特征字:奮一奋 婦一妇 豐一丰

轮廓字:马龟鱼虎豕虫山

在信息处理的字形编码中,这些字如何分解,有许多争论。所以必须对现代汉字重新认识,并做出统计、概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开拓研究领域,这正是现代汉字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2.3 社会、时代要求汉字规范化、标准化。

我们知道,甲骨文、金文中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构字字素的位置也可以有多种,这是由当时书写工具、材料、文字特征所决定的。发展到今天,社会、时代、科技要求汉字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从科技的角度来说,汉字与计算机紧密结合,从编码、输入、存贮到输出、打印,都需要标准化模式,都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的字形。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近年来我国对外交流日趋频繁,汉语汉字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用日益加强。汉语在联合国成为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就要求汉语和汉字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其实文字作为约定俗成的符号,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只有规范化、标准化,也才能使它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从时代的角度来说,各国为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在制订语文政策。而中国目前语文政策的制订,就离不开对现代汉字的认识,如汉字的性质特点、汉字的难易与文化普及、汉字的发展方向、汉字工作的经验教训等。

3 现代汉字的研究范围

现代汉字的范围很广,应用也很普遍。可以说,只要与现代汉字有关的研究,都可以纳入现代汉字学的研究之内。不过粗分一下,它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汉字自身的研究,二是现代汉字的运用研究,三是现代汉字的应用研究。

3.1 现代汉字自身的研究

现代汉字自身的研究,即有关现代汉字的理论研究,主要指汉字的性质、范围、特点、字音、字形、字义等。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了解汉字,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正确运用汉字。

汉字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字?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的性质是否相同?目前学术界讨论较多的是古汉字的性质,或者泛泛称为汉字的性质,缺乏对比的研究。实际上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已经表现出了很大不同。首先是形体的区别,古汉字保留着较多的图画性质,即所谓的象形特征,如“日”字是太阳形,“牛”字是牛头形,“虎”字是老虎形,尽管小篆的形象性有所减弱,线性特征有所增强,但依然属于表形的范畴。其次从汉字和汉语的关系看,古汉字记录古汉语,字与词基本对应,现代汉字记录现代汉语,字与语素基本对应,字义与词义的关系也表现出了多样性。另外,字的结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古汉字可以明确地按六书进行分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各有所属,而现代汉字中记号的比重增大,包括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中的许多字,如山、水、鱼、火、马等典型的象形字。不懂古文字的人也能辨认出甲骨文符号所表示的这些词的意义,而处在现代汉字体系的这些字,丧失了象形的特征,变成了纯记号;更、寺、罔、台等字在古汉字中是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却已经无法分辨其形旁与声旁了。所有这些变化,势必要影响到文字性质的变化,现代汉字必然表现出与古汉字不同的性质。剩下的问题便是如何认识这个性质了。

现代汉字的特点包括了它的优点和缺点两部分,可以说,汉字的优点和缺点差不多是共生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这样说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汉字特点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提法、新的观点。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不同的认识。从书法角度,有人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成为书法艺术的文字,这是它的特点;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有人提出它是复脑文字,这也可以成为它的特点;从文字符号性的角度,有人说它具有超时空性,这同样是它的特点,不过这个特点不独为现代汉字所有,而是所有的文字所共同的。总之,从语言学、信息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出发,研究汉字的特点是新尝试、新探索,相信这种尝试和探索对于正确认识汉字是有裨益的。

现代汉字的范围从历时角度来说,即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的分水岭在哪个时期,这是研究现代汉字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既是现代汉字学的问题,也是关涉到古汉字学的问题。因为如果现代汉字的范围宽泛了,那古汉字的范围就会缩小;反之,现代汉字的范围窄小了,古汉字的范围就会宽泛。“古文”、“古文字”的名称古已有之,远在汉代,人们就把当时不通行的先秦文字称为古文或古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班固在《汉书·郊祀志》中说:“张敞好古文字”。关于古文字的下限,学术界尚无明确而一致的看法。从广义上说,楷书以前的汉字均可称为古文字,也就是说,秦汉的隶书也在古文字范围之内。然而从文字形体上来考察,我们倾向于把小篆作为古文字的终结,小篆以后的文字称为隶楷文字,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汉字。研究现代汉字的范围,就要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化,切实总结出划分的依据。

如前所述,现代汉字的形体较古汉字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字形的研究也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传统六书的造字方式上,而应该有新的突破。以往人们使用“字形”这个术语,所指并不完全相同,一种指汉字的字体,如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区别在于字形有差别;一种指汉字的结构,如是独体的文,还是合体的字,合体字从字形上分,又有偏旁组合的多种方式,这里的“结构”,又包括结构单位、结构层次、结构关系、结构模式等。同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每个字的字形是不同的。字形是字记录语言中词或语素的音义载体,现代汉字怎样由它的成形线条构成字素,字素又如何构字,这就需要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剖析。现代汉字字形的研究,在文字学领域和信息处理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现了多种析字方案,使汉字字形的编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字音”和“字义”,是指“字所记录的词(语素)的声音”和“字所记录的词(语素)的意义”。古代汉字学侧重微观的研究,即对某个字、某组字的考释,现代汉字学更注重宏观上的研究。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量的统计,把握现代汉字字形与音义之间的联系,以及字音、字义的总体特点。比如有人研究声旁的表音功能,统计汉字的构词频度,研究字义与词义之间的联系类型,尤其是复合词中字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等等。

3.2 现代汉字的运用研究

现代汉字的运用无所不在。它虽不属于汉字自身的研究,却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包括汉字字量、阅读、书写、教学、排序等。

现代汉字研究区别于古汉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越来越注意量的研究,这个“量”,既指汉字的数量,又指在每个问题上的量化分析;既指汉字的总体数量,又指汉字的使用频度。在字量研究上,越来越注意对使用状态中的字的研究,从静态的储备状态的字,到动态的流通状态的汉字研究,是现代汉字研究的显著特征。古汉字学大多总结静态的字量,结果字典一本比一本厚,字数一本比一本多。《说文解字》收字 9353 个,《字林》收字 12824 个,《字汇》收字 33179 个,《康熙字典》收字 47043 个。现代汉字的研究更侧重于从使用的角度看汉字,重视字的频度统计与分析,这对汉字教学、信息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对文字阅读的研究,包括:阅读速度与文字信息量关系的研究、文字视觉分辨率的研究、文字占据空间的研究以及文字与语言要素的结合度研究。为了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广泛获取知识,也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汉字特点,比较汉字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的。

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两个方面。学好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汉字教学的研究虽有很悠久的历史,但为了迅速扫除文盲和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仍然需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字序是指现代汉字的排列次序。汉字的字形结构复杂,表音功能差,使得汉字排序工作变得很艰难。尽管长期以来不少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找不出一种无可挑剔的排序法,然而排序在汉字运用中的地位又是举足轻重的。它直接关系到编排工具书索引、编排图书资料、档案目录以及研制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的编码方案等各个方面。

3.3 现代汉字的应用研究

汉字的应用指借助于机器、设备对汉字符号进行处理的科学技术,尤指汉字的信息处理。它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关键部分,包括汉字的编码、输入、输出、汉字的识别、汉字的频率统计等。文字作为最古老的交际工具之一,已经和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文字不再是“人际关系”之间交流的信息工具,同时也成为“人机”沟通信息的纽带,汉字使用范围和功能上的变化,使文字具有的功能产生了质的飞跃,汉字在信息处理中的功能究竟如何,这是汉字研究的新课题。

4 现代汉字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汉字学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清代末以前,一直把研究汉字的学问称为“小学”。《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说文解字·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所谓“六书”,就是文字。可见,“小学”因文字是小学教学科目而得名,后人便用以指称研究文字的学问了。汉代以来 1800 多年间,汉字学的历程是光辉的,成果是丰硕的。然而,社会和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或出现,要求人们去认识、去研究。汉字应用到今天,无论在形体结构上,还是在读音、意义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眼于现代汉字的研究,无论在研究方法上,还是在研究对象、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理论也更臻成熟,以致有人呼吁建立以研究现代汉字为主的新学科——现代汉字学。

研究现代汉字的学问被称为“现代汉字学”,这个名称是 1980 年周有光在《现代汉字学发凡》中提出来的。事实上,历史上就曾有人对当时的汉字状况进行研究,不过只限于编纂字书而已,如唐代的《字样》书。民国初年又有人尝试改进查字法,提倡简化字,后来进一步有小学用字统计、汉语常用字研究等。1962 年,文字学家唐兰就呼吁过展开“近代文字学”(意即“现代汉字学”)的研究。

“现代汉字学”这个短语,从语法的角度看,可以作两种切分:现代/汉字学和现代汉字/学。采用哪一种切分方式。牵涉到对现代汉字研究的认识问题。

现代/汉字学与古代/汉字学相对应,是汉字学在时间上的断代。现代/汉字学可以理解为“现代的汉字学研究”,它可以包括古汉字的研究,也可以包括现代汉字的研究。

现代汉字/学与古代汉字/学和外族汉字/学对应,是从研究内容上区分的。现代汉字/学可以理解为“研究现代汉字的学问”,而古代汉字学可以理解为“研究古代汉字的学问”,外族汉字/学可以理解为“研究外族汉字的学问”。应该说,它们都是汉字学的一个分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古代汉字是记录古代汉语的书写符号,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外族汉字是用汉字记录外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现代汉字与古代汉字和外族汉字在字形、字音、字义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即使在古代汉字、现代汉字和外族汉字内部,也还可以细分。比如古代汉字又可分出:甲骨文、古金文、古玺文、春秋文字、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现代汉字又可分为:繁体字、简化字、新造字……,借用汉字字形的文字又可分为:越南的喃字、广西壮族的僮字、古代西夏的西夏字、契丹大字、女真大字、日本假名、朝鲜谚文……。

由此可见,现代汉字/学包含在现代/汉字学之中,它属于“现代的汉字学研究”。它的侧重点在现代汉字上,研究它的性质、范围、特点、形音义等。

参考文献:

[1]周有光.现代汉字学发凡[M].语文现代化.1980 (2).

[2]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 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4]高家莺,范可育.建立现代汉字学刍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 (4).

[5]孙钧锡.中国汉字学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6]王凤阳.汉字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7]詹鄞鑫.汉字说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8]张静贤.现代汉字教程[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

[9]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现代汉字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dHuK7tyPNC4ladptsJRlaU3SL/gayy5FPxiSGHf8khiiZageYvuAOlJmHrIdTW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