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历史源远流长,图书馆的发展变化永无止境,图书馆的价值永存不息。人类社会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产生了文字或文字符号及其载体以来,图书馆即应运而生。早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就出现了图书馆的雏形。悠悠历史长河,图书馆以自己保藏的图书资料,如一面镜子反映出或保存着不断兴衰变化的社会足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造就了图书馆。图书馆的存在与利用又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无形的推动力。从古至今,图书馆也许只是一间小屋、一爿小阁楼,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图书馆以其巍峨的大厦、丰富的内涵,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等文明的标志。这是图书馆的藏书和利用藏书的读者催化而成的历史必然。当然,关于“藏书”这一命名,它已随着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之发展逐步演化为更加内涵丰富的“文献资料”“文献信息资源”等。图书馆也不再是围墙里的楼宇及其所包含的实体藏书及其他物质,图书馆的读者也从过去为部分人员群体转化为全社会一切需要利用图书馆的人们。图书馆因藏书而存在,藏书因读者之利用而产生价值,彼此相辅相成。这种互为因果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就是图书馆产生价值之所在。
图书馆的存在目的全在于使用。图书馆的利用依赖于藏书,藏书的价值是读者利用产生的结果。使用图书馆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时至今日,仍有一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图书馆意识的形成与建立。所谓图书馆意识,是人们认识、认可与利用图书馆,并以之为工具或手段解决实践问题的思想。在此,且不说古代社会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与利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当今,在世界,在我们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科技、文化落后或较落后的地区,在各种不同的人群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对图书馆十分陌生,甚至不知道图书馆的存在及图书馆的内涵,或者只把图书馆当成仅看看小说、报纸、期刊,以及消磨时光的场所。诚然,图书馆意识的建立和养成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图书馆的繁荣是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体现,同时,也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发展图书馆事业,让全社会普遍树立图书馆意识,其意义十分深远。做好这一切,有待于国家、政府各级部门的关心与支持。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的尝试,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就在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建立“农村图书馆推广部”,实施图书馆的农村宣传工作及实践服务;80 年代末开始,实施每年开展一次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上世纪末开始,国家大力斥资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共享单位一直延伸到广大农村的乡镇;在教育部门,特别是高等学校,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面实施新入学大学生入馆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高校全面推行“文献检索课”教育。如此等等,对于宣传、利用图书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形成、树立图书馆意识的另一手段或者方法,就是坚持不懈地广泛开展和加强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理论和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这是对图书馆社会化的宣传与深化。此处所提出的“广泛”,其义有二:一是对其内容之研究的广泛性;二是在图书馆当中广泛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这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及情报界与国际图书馆界之间开展和加强了交往、交流及学术研究,思路打开了,眼界放宽了,图书馆界的学术研究风气空前高涨。如文献标准的统一化、标准化,图书馆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与应用研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数字图书馆,等等,真是硕果累累。这对图书馆及情报事业的快速、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及应用起到了史无前例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十分欣赏本书作者宋剑祥先生对图书馆事业的执着、热爱与追求,以及他对图书馆学的孜孜不倦地研究的精神。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果实与回报。至今,正如他在本书后记所说,已发表了近百篇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教育学论文、译作,编著5 部教材与专著。本书是作者的一部研究集子,是其又一部智慧与辛劳的结晶。书中内容丰富,包括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图书馆学研究、基础业务与读者服务、图书馆情报与企业发展、大学图书馆等内容,深广均兼。它对于图书馆是一种深邃的展示,对于同行是一种交流与参考,对于广大读者是一种引导与教育。愿本书为推动全社会认识和利用图书馆发挥积极的作用。
李高远
[李高远:研究馆员,原云南省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编委和《云南图书馆》季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