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文化转向”对于研究鲁迅、林语堂的文化观与翻译观的意义

笔者注意到,在翻译史研究领域,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翻译事件的梳理和对翻译家的研究逐渐增多,对具体史实的考证也越来越精细入微,但对这些翻译事件和翻译家在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却缺乏宏观的把握,因为那样的具体梳理和微观研究远离了一种宏大的文化视野,既未能从翻译家所根植的文化出发来探究其源,也未能从跨文化交流的高度去研究其人其作,忽略了如翻译选择、文化立场、价值重构等问题的存在。这种“见树不见林”的研究方法,遮蔽了人们对翻译的文化特质的认识。虽然翻译研究包含对翻译技巧、语言转换等的微观研究,但比重不能过大,否则将导致对翻译的其他重要方面研究的轻视或忽视,从而忽略对翻译活动的文化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安德雷·列费维尔明确地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观。在他主编的翻译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原始资料集》导论中,他明确地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一种文化为什么要通过翻译引进外国的文本?这样做是否意味着自身文化的不足?是谁为自己的文化引进了外国文化的文本?换句话说,是谁翻译的?为什么要翻译?翻译的目的是什么?谁选择需要翻译的文本?有什么因素影响这种选择? 这些问题的提出,在翻译研究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促使了翻译研究界文化意识的普遍觉醒,也大大开阔了翻译研究者的视野,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赋予了翻译研究新的维度,那就是除语言之外的历史与文化维度。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翻译研究的文化构建,推动了翻译文化意识的日益觉醒与翻译文化观的逐步建立,从而将翻译理论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形成了翻译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转向”。这种与“文化转向”同步而至的翻译研究文化观,给我们研究鲁迅、林语堂的文化观与翻译观及其互动交错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可行的路径,并将引导我们去获得一些新的发现。 cZojyfbLpScpdxsAk2H8HYpUx4ZS8X+tmE7ZVIwXcALxiBeeJa0ycAhIpjY6M7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