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学生性情教育刻不容缓

大家可能从报纸、电视中或其他媒体上经常看到了类似以下一些不愿意看到的消息:

消息1:昆明市14岁的小学生莫晓玉,因为考试没有进入前三名,心理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又给她施加压力,结果她喝农药自杀了。

消息之2:北京西郊16岁的中学生张英,对父母非打即骂,动辄勒令父母给他下跪。

消息之3:湖北省某中学高一女生,因和同班同学谈恋爱,被老师发觉,并告知父母,遭到父母的严厉斥责和毒打,结果该女生趁父母外出干农活的机会,留下遗书,喝下大量农药。

消息之4:某著名高校的一名37岁的博士后研究生,因为闹矛盾,掐死了同寝室的另一位博士后研究生。

……

上述几个案例,并非刻意搜寻,并非危言耸听。据前些年对几所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且随年级升高而呈递增趋势。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极端的个别例子,但是这些个别的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犯罪年龄提前了2~3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孩子的性情教育。

过度的社会竞争和物质化,导致青少年性情的缺失和荒漠化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从而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性情的荒漠化,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性情世界,从而表现出性情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

某报报道:有4个年龄相仿的少年,他们的父母都是同一单位的,这4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一个小伙伴不慎溺水,另外三个孩子居然既不呼救也不报警,“从容”地掩埋好小伙伴的遗物,若无其事地回家。这起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孩子们可能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更说明了孩子们缺乏起码的性情。无独有偶,《人民日报》曾刊登一则报道:《大学生家书惜墨如金》,写的是两名学生考上外地高校后给家乡父母写信,其中一名学生在信纸上写了“一切平安”四个字,另一名学生的父母接到儿子的来信,拆开一看,竟没有一个字,只见信纸上画了几个大问号,面对这些问号母亲思索片刻,苦笑地对老伴说:“儿子是嫌钱寄晚了!”。这两名大学生的家书反映出他们对含辛茹苦的父母非常无情。为什么他们会对父母如此无情呢?大概是与他们缺乏性情教育有关。

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忽视良好性情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多年来,我们在学校里一直设有思想品德课,从教学大纲、统编教材直到层层考试,不可谓不重视。但我们往往注重的是概念的灌输和记忆,致使许多学生答题时头头是道,稳拿高分;而在实际生活中却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具备。须知,人们的道德和信念都是融入了性情的。抽去性情的根基,道德信念的大树是难以稳固和成活的。

一个人乐观、自信,对事物有兴趣,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大。但由于传统教育不重视培养情商,致使一些学生长期生活在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中,很少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最终导致性格的扭曲。性情不良,非但个人痛苦,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某些过失行为并非思想问题所致,而是性情不良或心理障碍使然。

重视知识传授和智力教育,忽视人格形成和性情教育

我们非常重视的是学生的智育,以图学生尽快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在应试中取胜,性情教育基本上还是盲区。因而,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补上性情培育这一课,就会使学生容易形成冷漠、残忍的品性。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性情世界的贫乏以致畸变,往往比知识的贫乏和缺失更具危害性。徐力弑母、硫酸伤熊、马加爵杀人等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

椐媒体报道,浙江省金华市高二学生徐力,因为母亲总唠叨让他必须考上名牌大学,与母亲产生对立,直至用锤子把母亲活活打死了。该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社会的震惊和关注,从而促使人们对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的反思。

曾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伤黑熊的事件,以及云南大学生马加爵用榔头致死多名同学的事件,同样充分暴露出青少年性情教育的缺失。学校现在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性情需求来进行,对于他们在性情问题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缺少正确的指导。在应试教育意识的支配下,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好的学生的人格和性情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他们内心的苦闷无法向老师和父母诉说,等到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对社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

缺乏性情教育危害极大,性情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基本特征

如前所述,一个人性情品质和精神世界的缺失、贫乏甚至畸变,常常比知识和物质的贫乏和缺失更具危害性。因此,在当前大力倡导并实施的素质教育中,是否有必要把性情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一个人的性情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他如何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性情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此,重视性情和性情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充分重视健康完善的性情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社会也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是世界上最关心孩子、最关心教育的国家之一。可为什么在这样关心孩子、教育的国家中,却偏偏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除了自毁伤人之外,有许多属于亲子之间互相伤害的问题。这不能不令人反思!“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网上聊天好惬意,身旁却没一朋友”……如今,不少学生感叹情感空虚、性情失落。良好性情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们的关注与认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其实质就是性情教育)成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国家道德心理学最关注的话题和研究领域,各种新的研究项目和观点不断涌现,从综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到学校课程的渗透,再到旨在减少少女怀孕、青少年吸毒、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的研究项目,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很多领域。

当然,性情教育不仅靠理性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靠心灵的感受。过去大多数家庭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在那种环境中孩子往往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深沉的爱,也就自然接受着性情教育。现在的家庭中孩子少,物质生活条件好,独生子女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再加上对孩子的溺爱,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性情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如果孩子从小对人对事淡漠无情,长大后就不可能与人相处共事,也不可能对家庭、事业和国家有责任感。良好的性情是良好人格的前提基础,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师长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性情教育。

总之,性情教育是在不断实践并发展着的,但它是教育界急需直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如何,是加强学生性情教育的时候了! dMtor01hhnJAU0TV9EikGTSEuIEAJ48UtRszcq2T+oL2SnpNwQ6yn+gRlwQrM7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