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影响志书质量的资料问题及对策

近期,有幸拜读几部区县志稿,近些年又参与区县志书编纂工作,对于第一、二轮修志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发言权。现就影响志书质量的资料问题,谈点体念,与修志同仁商讨。

一、资料重要性

从修志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影响志书质量的问题固然较多,但志书的资料问题是志书质量的首要问题。《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资料的重要性是志书的性质确定的,离开了资料不可能是地方志书。对于志书的资料性,资料对志书的重要性不是每个修志工作者都体会那么深刻的。志书的资料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是资料翔实的文献。以自己多年的修志实践、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志书的资料应是体现一地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的系统的历史与现状。资料是志书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地方志没有翔实的资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据自己在实践中尝试到的资料问题,在几部区县志资料方面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二、资料问题

(一)认为资料就是材料

“资料”是修志的依据,“材料”只供著作参考,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问题在于修志的人们,特别是修志领导者,因参与修志没有“下水”,资料对志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现存的资料多的是,拿来就可用。将“资料”称为修志“材料”,有“材料”就可修志。认为志书不过是“材料”的堆砌、凑合而已。

(二)搜集资料没有切合实际的纲目

一般情况,搜集资料是一个相当长的艰苦过程,并贯穿于修志始终。首先要对“地情、县情、区情”有所基本了解和研究;再拟出搜集资料的提纲;分工开展搜集资料的工作。实际情况是,为在短期内完成修志任务,较匆忙草率地编拟一个区县志《纲目》,《纲目》与搜集资料的实际情况脱节。有的看到哪个地区的“纲目好”,就拿来作为自己的《纲目》,或自出心才编些《纲目》,把这样的《纲目》说成是“创新”。实践证明,这样的《纲目》很难指导搜集资料的工作。

(三)搜集资料就是下达修志任务

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是将全区域内各单位分管修志工作的领导或聘用外单位或本单位的“老同志”,通知来参加“修志动员会暨修志业务培训会”。以会代训,一般是半天或一天。主要是区县分管领导布置安排修志任务,动员会上,上下级领导少不了签订《修志工作责任书》,强调在规定时间内交修志“材料”。有不少单位第一次修志工作会未参加,之后补课一、二次,也未达到所有单位修志任务落到实处。特别是市管以上单位,总有那么几个单位落不到实处。

(四)把搜集资料看成是修志部门的事

整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说来是相当漫长的,虽然规定三五几月,但很难搜齐全。有的单位提供资料的任务长时间不落实,到交“稿”之时应付了事,急要多次,就将历年工作总结或领导讲话材料或会议记录、文件等交到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志总编室。有的单位不管你修志不修志,若无其事。“材料”要急了就请志办派人去整理,帮助写“材料”,以作交稿资料。

(五)搜集整理鉴别资料只是口头禅

照说,搜集整理鉴别资料是个艰苦细致负责任打基础的工作。然而有的修志人员只是口头说说而已,无实践行动。有的编纂人员,将搜来的资料乱堆乱放,不经整理、鉴别,更不建立“资料卡片”。因每个人都负责一大块,涉及很多单位部门,有的单位交没交稿无底细。至于资料适用否、真误缺失否、翔实程度如何心中无数。

(六)为了按期完成修志任务赶进度

到了编纂《资料长编》时,很多重要资料仍奇缺,一般资料缺误不少。怎么编纂?故言之,有多少资料凑合多少资料,是什么资料编什么资料。没有资料的单位急中之急,一是催办,二是多方搜集“找米下锅”。如找《年鉴》中的资料,找本地“小报”中的“豆腐块”资料,找有关人士的文章或口碑资料,或网上查找资料,可谓“七拼八凑”。不管篇目结构、体例要求、纂述语言符合不符合志体要求,也取名“区县志稿”。资料不足,于缺项缺块缺时间不顾,用一般工作总结报告式,新闻报道式,甚至文学艺术式,评论述语褒贬之词、时貌性语言堆砌补救,名曰“编纂稿”。

(七)生拉硬扯拼凑志稿

编纂区县志稿的方式各有“千秋”。因为资料来至不同渠道,不少资料奇缺。一些单位,特别是市管以上单位未提供“第一手”资料,全靠编纂人员“出之手上”。一些专题、专项、专业资料采取拼凑办法,只要找到一点资料“如获至宝”,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一些“豆腐块”文章作为资料用剪子剪下贴入志稿中,一些资料几经复印剪贴后成为难得的编纂资料。可悲的是用这种办法索取资料被喻为“最先进、最适用、最快捷、最真实”的“聪明”之举。

从以上情况看,编修区县志资料存在不齐不全、错漏失实的较多。有的还闹笑话。造成这种情况,在志书总纂过程中,不得不走一些弯路:1.未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单位,不得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仍强调要由单位提供资料,那么时间会拖得更长;2.为踏实起见,所有提供资料的单位,均将纂修的区县志《资料长编》返回各单位审核,提出修改意见;3.不少篇目的章节目需重纂、补救资料、审核数据、消除矛盾、处理好交叉重复等,工作难度增大;4.总纂必须着手体例篇目、内容史实、文字规范、数据图表等全志统一要求,均得从资料基础做起。不少志稿经多次修改,数易其稿,也难于达到真正的全志统一。

三、对策

(一)要充分认识志书资料的重要性

要使全体修志人员,特别是修志工作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志书资料的重要性。没有资料,资料的质量不好,是不可能修出良志佳志的。“无米之炊”是要不得的。要把资料工作做扎实,不遗余力地打好资料基础。始终抓住志书资料问题不放,志书的质量才有根本保障。

(二)要建立修志组织机构网络

要层层建立地方志(包括年鉴)编修组织机构,目前省市县有专门修志机构和修志队伍。但区县以下基层各单位乡镇街道无修志工作机构和队伍,更无专职或兼职修志人员,一到修志就将“老同志”请回来应急。各级党政领导要真正做到落实修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贯彻落实好《地方志工作条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地方志的资料问题。

(三)要抓紧培训修志队伍

指导地方志工作的各级机构,要层层抓紧培训修志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地方志专业培训班”,以适应修志队伍的不断变化。国家教育部门应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办方志专业,这样“双管齐下”,数年之后,形成一支具有良好修志素质的专业队伍,使修志事业长盛不衰。目前状况是:不少区县没有修志业务骨干,修志任务一来,急聘一些“老同志”顶起干,修志人员严重“青黄不接”。有的志办缺编制,有编制调来的人员专业不对口,不安心这项工作。修志部门被称为“冷门”。曾经有位“热门”的领导调到“冷门”任职,没过多久,深有感慨地说:“我到志办这么久了,连个蚊蚊都未碰上”。这位领导不久跳回“热门”了。20 世纪 80 年代,曾经北大、北师大、川大等院校培训的修志专业人员数人,到志办不久先后跳“热门”了。修志人员的“三苦”状况应得到相应的改变,否则谈不上志书质量。 uDCGIG67l8sjxmm92ILmuqGReOULMuMNhutJJuYUlJyAb80P6gT4TY+B3MsUja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