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县志《经济综述》的粗浅认识

通过编纂县志《经济类》的实践,我就如何编纂好县志《经济综述》谈点粗浅认识。

一、《经济综述》的地位和作用

新编《长寿县志》篇目中单独立《经济类》而又将《经济综述》列在《经济类》之首,这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经济类》在县志中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应是县志的主体,应起到比其他类更重要的作用。我们编拟的《长寿县志纲目(修改稿)》除概述外,设置了 8 个类目,计 51章,其中《经济类》包括《经济综述》计 24 章,约占全志篇目的一半。这体现了新县志的特点,以力图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的历史概貌和现状。为什么新县志要加重经济篇目的比重?这主要是:第一,经济是基础,而政治、文化(当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因此,新方志的编纂应该以经济为重点。第二,我们当今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就需要我们把经济作为新方志的重点。第三,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我县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县,农村和城镇各行各业都在广泛深入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理所当然地要把《经济类》作为重点来编纂。第四,纂好《经济类》,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地方志的“资治”作用。《经济综述》放在县志《经济类》之首,可以综合反映我县的宏观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是新县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经济专篇所不能代替的。

《经济综述》与各经济专篇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但《经济综述》并不是把各经济专篇的内容凑合在一起,或者加以浓缩。更不是各经济专篇的机械总和。《经济综述》是有它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所要研究的应该是经济的全局问题,战略问题,宏观问题。就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整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过程。要很好地研究这个问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等基本观点来研究篇纂《经济综述》。

二、《经济综述》的基本内容

《经济综述》要反映本地区宏观经济概貌,其基本内容应是:

(一)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不同,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特点。我们准备在《经济综述》一开头就介绍本地区生产的基本条件,反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即社会生产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力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者三个要素。

劳动对象:指社会生产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工具:劳动的技术装备情况;劳动力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质量的指标即科学文化水平,以及生产与技术的水平,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历史上形成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等。《经济综述》在记述这些基本条件时,主要是反映宏观经济,是记述对本地区整个经济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条件。至于细述自然条件,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情况由《地理篇》作专门记述;社会条件,涉及本地区的技术装备情况,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水平等方面的情况由《社会篇》、《文化篇》等各专篇作专门记述。《经济综述》只记述宏观方面的情况,其目的是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服务。因而在写法上不是把生产条件的细枝末节都记上去,而是着重反映本地区的特色,做到比较准确地全面地把握本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扬长避短,为本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从而体现我们修志的根本目的。

(二)经济的发展和变革。《经济综述》应把本地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要内容。在记述中,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反映国民经济中主导行业的形成、现状和变化趋势,生产结构的形成、特征及其变动以及合理化,基础设施的状况等,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这样可以比较科学地、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经济发展和经济变革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30 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土地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大跃进、1963 年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体制改革等,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体制变革的紧密关系。在记述中,着重记这些变革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发展还是停滞,是前进还是倒退,是成功还是失误,从中得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记述中,要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划分时期和阶段。我们觉得应从大的方面来分期,可分为两个时期,1840 年(县志上限一般是 1911 年)至 1949 年,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50 年至 1985 年为社会主义时期。在编纂中,我们准备将新中国成立后 30 多年经济的发展,分为 5 个小阶段记述:①1950年至 1957 年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②1958 年至 1962 年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③1963 年至 1965 年调整时期;④1966 年至 1976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三线建设;⑤1978 年至 1985 年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时期。在记述中,按照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略得当的要求,有机地记述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

(三)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控制。经济的发展,贯串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中直接影响于经济基础的国家政权。为了实现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国家有计划地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合理地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因此,这部分内容应系统地反映本县在中央和省、市计划的指导下,如何把本县经济纳入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它应包括计划机构、计划内容、方针任务、计划编制实施、综合平衡等内容。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对国民经济所采取的一些管理手段,包括计划管理、物价管理、劳动工资管理、物资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银行、财政、税收管理等内容。在记述这些内容中,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记述经济的整体和全局。在国家政权的经济职能中,着重是两大问题,一是综合平衡;二是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从这个问题中记述新中国成立以来 30 多年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经验教训,以此引导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记述这部分内容时,我们觉得不仅要反映现在国家政权对经济管理的调控,而且对新中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也应反映,就是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例如,田赋征收、货币发行、平抑物价、盐铁官营、重农抑商等,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官僚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宏观管理更有所加强。所以,对旧中国的经济宏观管理和古代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亦应记述。当然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多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要详记。

(四)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这是经济建设的落脚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社会更是直接满足全体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经济综述》要很好记述这方面的内容。应着重记述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积累和消费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情况。《经济综述》在记述计划生育时,应从国家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从社会劳动力,从人口的增减与社会生产、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关系来记述计划生育,这与医药卫生篇中记述计划生育不会有多少交叉重复。

三、《经济综述》的体例和篇目问题

基于上述粗浅认识,我们认为:《经济综述》采用史志结合体,以志为主。根据内容的需要,宜横则横,宜纵则纵,纵横结合的体例比较好一些。内容决定形式,志书的体例应服从内容的需要。应不拘一格,或一个固定模式。

我们对《经济综述》的篇目只是有了个初步设想。在制定篇目之前,我们对全县的经济发展概貌,进行了一些调查,经过粗浅的分析研究,拟出了这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我们认为,现在它虽然不能作为编写《经济综述》的纲目,但可以指导我们作为搜集《经济综述》资料之用、待以后成志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改、完善、定形。

《经济综述》篇目设想:

第一章 经济概况

第一节 社会生产的基本条件

一、地理环境

二、自然资源

三、劳动力状况

四、生产与技术水平

第二节 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的形成

二、经济结构的基础

三、经济结构的特征

第二章 经济发展和变革

第一节 经济变革

一、土地改革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人民公社化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

一、主导行业的变化

二、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基础设施

第三章 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

第一节 国民经济计划

一、计划机构

二、计划内容和方针任务

三、计划编制和实施

四、计划综合平衡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

一、计划管理

二、物价管理

三、劳动工资管理

四、物资管理

五、工商行政管理

六、银行、财政、税务管理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中的失误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第四章 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

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速度

二、国民收入的增长及速度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积累

二、消费

三、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变化

第三节 人民生活

一、生活水平

二、消费品供应状况

三、城镇居民收支变化

四、农民家庭收支变化

五、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四节 计划生育

一、人口政策

二、控制人口增长

三、提高人口质量

四、在编纂《经济综述》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觉得,首先应明确指导思想。《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对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指导思想作了明确规定,我们在编纂《经济综述》中,应该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两个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编纂《经济综述》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一方面要学好这两个文件,一方面要以此为指针搞好编纂工作。这样编纂的志书才能为本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资料的使用问题,《经济综述》所使用的资料,我们采用反映宏观的、整体的、综合性的资料,从而用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具体资料,这样可以使《经济综述》与其他部门经济尽量减少交叉重复。第三,以文字记述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图表,但图表不宜过多,图表的制作应根据文中记述的需要来设计,尽可能做到画龙点睛,节约文字,表述得当。 ztg9+35WKjF1xBkFm8ibiicZMtxwN76OMToJDAm4yMzHXZaVcPvzVSp+dy/oOd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