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裕固族民间传说故事

裕固族由于长期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迁徙,加之文字失传,使书面文学没有广为传播,在生活中裕固族更多运用口头方式的民间文学传播知识、记录历史、规范生活、述说民族情感和情绪,也仰仗民间文学的世代传承保证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延续,可以说是本民族的“全部心声”。因此,考察研究裕固族历史时,民间故事就自然成为研究裕固族历史的重要补充。从裕固族民间故事中,不但能了解裕固族的历史概貌,而且能看到裕固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善良的美德,它以其特殊的方式传承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并且补正了各类史籍对裕固族记载的不足和证实,它为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裕固族与蒙、藏关系的参考;二是研究裕固族东迁的佐证;三是研究裕固族部落制度的依据;四是研究裕固族与唐宋之诸朝关系的线索。

裕固族几千年辉煌的口头文学,无论在题材、体裁、形象、语言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今天的书面文学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借鉴价值。民间故事有很高的艺术性,大都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伏,质朴真挚,引人入胜。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独特,把个性与共识巧妙地统一于故事情节之中,大部分故事富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可以称之为神话故事。从思想性方面看,充分反映了裕固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主要分布在肃南县明花乡、大河乡、皇城镇、康乐乡。由于本民族文字久已失传,未能及时地用一定的物质形式将口头文学固定下来,因而一些作品随着历史的变迁被人们遗忘;一些作品经历了生活的沧桑巨变后发生了变异;一些作品保存在部分老人的记忆里,如不及时抢救将面临失传,在裕固族众多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口头文学作品最具代表性。

一、《萨娜玛的故事》

《萨娜玛》这首叙事作品主要流传在裕固族西部地区,即操西部裕固语的族群当中。主要内容如下:

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位叫萨娜玛的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死了,只有一个孙子道尔吉和她相依为命,全部的家产只有一顶破帐篷、一峰小骆驼、一只小山羊和一头小牛犊。有一年,当青稞成熟的时候,萨娜玛老奶奶在地主黑老爷的地里拣了几穗青稞,正好被白鸽子看见了,白鸽子向黑老爷告密,黑老爷就派白胡子和黑胡子把老奶奶抓起来捆绑在大柱子上,萨娜玛恳求把她放了,苦苦哀求道:

白胡子黑胡子别太凶,

原上天保佑你骡马成群。

白胡子黑胡子把绳子松一松,

菩萨保佑你家的羊群像白云。

但是白胡子黑胡子不放过萨娜玛,这时,有个老奶奶在一旁打酥油,于是萨娜玛求老奶奶把她放了。她唱道:

打酥油的老奶奶你快醒醒,

你的酥油早已打成。

昏混欲睡的老奶奶,好像根本没有听见萨娜玛的话,不理不睬。萨娜玛悲愤地诅咒那些黑心肠:

凶恶的大胡子你发很,

你把绳索捆的更紧,

让你的羊马、骡马全死尽。

白鸽子你帮助黑老爷,

上天会叫你害眼病,

眼睛永远看不清。

打酥油的老奶奶你别醒,

让你的酥油全往袋子外面流,

让锅里的浓茶全溢光。

白胡子和黑胡子听到萨娜玛的诅咒,气得发疯,他们用皮鞭毒打萨娜玛,萨娜玛眼看就要被打死了,临死前她悲愤地唱道:

我死后愿头发变成湖滩上的青草,

让穷人们的牲畜吃个饱。

我死后愿双眼变成佛灯,

让世人都来祭祀、崇敬。

我死后愿鲜血变清泉,

让穷苦人的牲畜喝个够。

我死后愿骨头变成鄂博,

化成神仙斗恶魔。

萨娜玛死后,白鸽子果然害了眼病,眼睛变得通红,永远也看不清,黑老爷家的牛羊两年之内全部死光了。

从此以后,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人们叫他“萨娜玛”草,据说那就是萨娜玛老奶奶的头发变来的,明花草原上的东西海子,据说是她的鲜血变成的啊。《萨娜玛》是裕固族人民家喻户晓的叙事作品,它采用散韵结合,边说边唱的方法,至今仍在民间传唱。由于她们是口头文学作品,所以产生年代及渊源无从考证。

——恩钦扎什讲述——

二、《萨里玛珂的故事》

妇女服饰中的头面据说与裕固族女英雄萨丽玛珂的故事息息相关。未婚少女的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在一条长红布带上边缀以珊瑚珠,下边缘是用红、黄、白、绿、蓝五色的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的许多穗,它像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前额,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有彩色的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

裕固族姑娘出嫁时戴头面的习俗在民间有各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过去裕固族女子特别能干,家里家外都由女人一个人操持,男人在家里没有地位,后来人们为了使女人结婚后顺从男人,就让女人结婚后前胸后背戴 3 条沉重的带状物干活,现在的头面也有七八斤重,由此形成了结婚戴头面的习俗。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裕固族女英雄萨里玛珂。传说萨里玛珂是裕固族白头目的妻子,在一次民族危亡的关头,她挺身而出,勇敢地穿上战袍,率领全部落的男女青年冲向战场,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敌人,成为拯救民族的英雄。但是白头目手下有一奸臣,他把萨里玛珂视为眼中钉,一直想陷害她。当萨里玛珂回娘家探亲时,奸臣在马背上驮了两褡裢“礼物”,并叮嘱萨里玛珂看见父母的帐篷时把褡裢口子打开。萨里玛珂走到家乡的山冈上,远远看见父母亲的帐篷,她兴奋地顺手打开了褡裢口子,“扑啦啦”一声,一群鸽子从褡裢中飞出,马受到惊吓,把毫无防备的萨里玛珂摔下马,拖着狂奔,当娘家人抓住烈马时,萨里玛珂头顶流血,前胸血肉模糊,脊背露出了白骨。从此,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裕固族姑娘出嫁时,一定要戴头面。前胸两条用红色珍珠镶嵌,表示要护住萨里玛珂的前胸,背后一条用白色的“董”(即用白石或海贝磨制而成的装饰物)錾满红底马布带,表示保护萨里玛珂的脊背。帽子缀上红缨穗,表示萨里玛珂头顶上流的鲜血。腰里扎红腰带表示萨里玛珂的满腔热血抛洒在故乡的土地上。

三、《天鹅琴的故事》

裕固族的民族乐器种类也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寺院乐器,有盾(也叫法螺或海螺)、法锣(也叫大锣)、手铃、巴郎鼓、铜质甘令、毕练、大镲、大鼓、喇叭等,也有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如天鹅琴和牛角鼓等,现已失传。

在裕固族民间传说中,天鹅琴是该民族独有的乐器。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有一副非常动听的好嗓子,每天都到海子湖边上去放牧,并在湖边歌唱,人们听了他的歌声,就减少了苦难和忧愁。时间久了,海子湖边的鸟类们都来听他唱歌,为他鸣叫,湖里成群的天鹅都为他的歌声舞动,冬天来临的时候,天鹅要飞走了,可有一只天鹅却留下来继续听小伙子的歌声并与他做伴。一天早上,小伙子来到湖边放羊,不见了那只天鹅,他以为白天鹅还在芦苇中睡觉呢!于是,急忙到芦苇丛中去找,终于在芦苇丛中找到了天鹅,可是它已经被一群毒鸟吃得只剩下了骨架和肚肠。小伙子扑上去抱住天鹅骨架大声痛苦,从早晨一直哭到星星闪亮,哭累了,也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发现,天鹅骨架变成了一把美丽的天鹅琴。再仔细一看,琴上装有六根弦,都是天鹅的肠子做的。琴头和天鹅头一模一样,眼睛还在闪光呢。小伙子惊奇地拨动第一根弦,天鹅琴发出了异常美妙的声音,琴声未落晴天突然打起了响雷,下起了大雨。拨动第二根弦,雨住了,云也散了,拨动第三根弦,天气格外晴朗,眼前落下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拨动第四根弦时,传来一支非常动人的歌声,拨动第五根弦时,发现一匹骏马从远方向他奔来,当他拨动第六根弦时,一位身穿白裙的美丽姑娘,从彩云中飞了下来,微笑着在小伙子的马前鞠了一躬,小伙子将姑娘扶上马,从此两人骑着马,弹着天鹅琴,走遍了尧熬尔人的家乡。

这虽然是个神话故事,但本着“神话、鬼话、都是人话”及文艺来自现实生活的原则,可以推理想象到裕固族先民曾经有过自己的乐器,只是遗憾未能流传下来。

四、《黄黛琛》的故事

《黄黛琛》也主要流传在裕固族西部地区,即操西部裕固语的族群当中。很早很早以前,裕固族还住在西志哈志的时候,尧呼尔部落有个美丽的姑娘,她叫黄黛琛。黄黛琛不仅长得漂亮,温柔贤惠,品格端庄,而且从小经高人指点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如果不是部落之间发生战争,部落不东迁,依她的才能,可能会当上尧呼尔人的首领。

战争爆发了,尧呼尔人为了保存力量,决定连夜东迁。尧呼尔人顶着狂风,不畏艰险,赶着牛羊,用骆驼驮着帐篷,离开故乡西志哈志,踏上了漫漫征途。

迁徙路上,善于摇唇鼓舌、造谣中伤的加瓦尕对黄黛琛怀恨在心,无中生有,给黄黛琛散布了很多谣言。家瓦尕的流言蜚语,给黄黛琛造成了终身的苦难,由于加瓦尕的谣言,黄黛琛没能当上头人,成了一个普通的牧羊姑娘。

黄黛琛成年后,父亲为了得到彩礼,把她嫁到远方。在婆家黄黛琛受尽了折磨,痛不欲生。她给父亲捎去一封一百八十个字的信,给母亲捎去一百八十颗珠子。信上说“亲爱的哥哥给我捎来一条三丈长的黑毛绳子,好用它每天到 40 里以外的地方背水”,等她哥哥闻讯赶到时,黄黛琛已经跳井自杀了。

《黄黛琛》和《萨娜玛》是裕固族人民家喻户晓的叙事作品,它采用散韵结合,边说边唱的方法,至今仍在民间传唱。由于她们是口头文学作品,所以产生年代及渊源无从考证。俄国突厥学家马洛夫在一百多年前到裕固族地区调查裕固族语言时就记录了这些叙事作品,并在圣彼得堡的相关杂志发表,由此说明,这些叙事作品在裕固族民间流传的历史是悠久的,而且是裕固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沙特》的故事

《沙特》是一首极为古老的创世神话,主要在裕固族东部地区流传,用东部裕固语诵唱。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后来大海中形成了天地,最初天地在一个金蛙身上,金蛙降临宇宙,天地共有三十三层,三十层已经稳定,还有三层没有稳定,天地间一片浑浊。八十八根金柱子的须弥山,形成十三层,八十四根稳定了,四根还没有稳定。请教了罗尔格特勒旦巴神和拉义绒毛加布龙汗,拉义俄绒毛加布龙汗的天空上,晴天看不见云彩飘荡,大地得不到雨水滋润。请教了鲁布桑汗。鲁布桑汗的大地上一片荒凉,没有牧草树木和群山。请教了具增加恩白汗,说是天和地需要结亲。

两家怎样才能结亲?要去印度请来高深经典。可汗的四个使者去了印度,请来了高深的经典,从此以后各事顺利。后来,又为拉义俄绒毛加布龙汗的太子和鲁布桑汗的哈敦准备婚宴,索要的嫁妆和礼品非常多,又去请教拉义俄绒毛加布龙汗,他说可汗要和诺彦结亲,诺彦要和百姓结亲,这样又降低了彩礼的标准。

请来了太阳的夫人,带来了金色阳光;请来了月亮的夫人,带来了银色月光;请来了八万宾客、八千侍者,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说沙特是这样唱的,两亲家像白色山峰一样永恒地和睦相处,像白狮子的青鬃一样茁壮成长,像白云一样旺盛壮大。

《沙特》是近 20 年学者在田野调查当中发现的一首裕固族珍贵的创世诗。“沙特”一词的含义目前说法不一:一是“传说”、“历史”之意;二是“公平”、“平衡”、“公道话”的意思;第三种意见认为可能是一种记载传说或规定的书的名字。《沙特》主要叙述的是人类、万物和婚姻起始产生的顺序和关于彩礼数量、请客数量和酒的数量在谈判中不断递减的内容。这些内容和操西部裕固语的裕固族在婚礼当中举行冠戴新郎时的颂词有相似之处。《沙特》主要在婚礼上演说,据老人介绍,过去《沙特》内容非常庞大,朗诵全部内容需要 2 ~3 个小时,现在失传和遗漏的很多,只能朗诵半个小时左右。《沙特》通篇诵说,音节长短不一,结尾押韵,语调优美,顿挫有致,语言精练,概括力强,诗意浓厚。其内容对于研究裕固族族源、历史、宗教、哲学、语言及风俗习惯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裕固族口头文学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

六、《赛维力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傻小子,名叫赛维力。别看他个头很高,脑袋里就像装满了一盆糨糊,啥也不懂。别人认为是好事,他却认为是坏事,别人认为是坏的东西,他却当成宝贝。赛维力成年之后,家里给他娶了一位美丽贤惠的姑娘做妻子。

婚后头一天,塞维力去放羊,妻子煮了一锅羊肉,等他回来吃饭。傍晚,塞维力回来,妻子对他说:你辛苦了,咱们吃晚饭吧。说着就把一大盘手抓羊肉端上来。塞维力一见火冒三丈,他说:“混蛋!这是什么烂饭,我不要吃,你自己吃去吧!”说着就把妻子毒打一顿。第二天,妻子想报复他,就把一盆狗食掺上羊粪蛋儿拿给他吃,谁知塞维力一看反而馋的口水直淌,他大声笑着说:“哈哈!这太好吃了,以后每天做这样的饭就对了!”说着就狼吞虎咽地把狗食吃完了。妻子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难受极了,知道塞维力是一个十足的大傻瓜,半夜悄悄逃跑了,正好有一支一千人的军队路过草原,于是,塞维力的妻子就和这一千人一块走了。

塞维力一觉醒来,不见了妻子,赶忙沿路去找。路上,塞维力碰见了一个放羊的青年人,他勒住马缰问道:“放羊的哥哥,有没有一个披头散发的婆娘从这里跑过去?”

“没有”。放羊的青年回答说:“正好相反,我看见一个俊俏的贵妇人,一千人带着她向东去了。”

“啊哈”。塞维力说:“那就是我老婆,她对你说什么来着?”

她说:“等会塞维力要是来追我,你告诉他不必追了,我要到遥远的地方去,永远也不回来了。家里有七个山羊,可以用来挤奶喝,叫他回家去好好过日子吧!千万不要上到大树上,也不要到沙丘上瞭望我,那上面有暗箭。”

“不,我还是要去找她,要她回家。”塞维力说着又朝东追去。

塞维力在路上又碰见了放羊的人,放骆驼的人,他们都向塞维力重复了放羊的青年说的话,但塞维力继续向东追。

塞维力追呀追呀,最后来到一颗金枝玉叶的神树下面,他爬上这棵参天的神树向远处眺望,只见他的妻子骑着马和一千人一块向天边奔驰。塞维力看见了妻子,竟忘了自己是站在树上,他大喊一声:“我的老婆”。便跳下去跌在神树下摔死了。

那神树的仙质叫塞维力破坏了,变成了一棵普通的柳树,如今还在草原上。

——恩情卓玛讲述——

七、《雅当姑娘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明花草原上有位叫雅当的姑娘,她从小没有父母,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

嫂子常常虐待她,打她、骂她。每天天不亮就喊雅当去放羊,还要她边放羊边拾粪边捻毛线。羊吃不饱、粪筐拾不满,毛线捻不够就不准回家吃饭。雅当干的活很重,可是嫂子却给她吃最坏的食物,给她喝剩茶。雅当内心十分痛苦,于是就编了一首《雅当姑娘》的歌。有一次嫂子听到了这支歌,想听她唱些什么,就偷偷地跟在雅当后面,雅当姑娘一边放羊一边唱歌,歌中唱到:“雅当姑娘呀你呀为何这样笨,长角的绵羊它呀为何吃不饱、长角的紫牛它呀为何吃不饱、我的捻线杆它呀为何捻不满、黄昏的太阳它呀为何不落山”。她嫂子被歌声所感动,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天晚上,雅当回来,嫂子亲自出来迎接她,并对她说:“妹妹你辛苦了,羊我来帮你圈。锅里给你煮着肉呢,快吃饭去吧!”雅当姑娘走进帐篷一看,锅里真的煮着肉呢。她心想:“嫂子又要耍新花招治我呢!”想来想去心里更加恐惧,于是悬梁自尽了。

等嫂子圈好羊回来,雅当姑娘已经没气了。嫂子非常难过,就请了藏族的高僧为雅当姑娘念经超度。从那是起,裕固族人才开始有了为死者念经超度的习惯。

——恩情卓玛讲述——

八、《台木杨的故事》

在裕固族人的亲戚中,舅舅是最亲的。舅舅一般都很喜欢外甥,外甥也像尊敬母亲那样尊敬舅舅。可是很早以前草原上却有一个坏舅舅,今天我就给你讲这个坏舅舅的故事。

坏舅舅的外甥叫台木杨,他虽然年纪很小,但很懂礼貌。每次舅舅来,他都要到帐篷外去迎接他,坏舅舅看台木杨那样尊敬他,也很听他的话,于是就想把他害了,自己好吞并姐姐的财产。

有一天,坏舅舅又来了,台木杨又到帐篷外去迎接他。舅舅说:“走,今天我领你到山上去玩吧!”台木杨就跟着舅舅上山了。台木杨家的黄狗可聪明了,它发现舅舅没有安好心,就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

到了山上,舅舅说:“台木杨呀,你在这里等等,舅舅去找些吃的来。”于是他就把台木杨一个人留在山里了,他一去不复返。台木杨等呀等呀,太阳都落山了,还不见舅舅回来。他又不知道回家的路,就坐在山坡上哭起来了。

舅舅是想把台木杨扔到山里叫狼把他吃了。但着一切都瞒不过大黄狗的眼睛,大黄狗把舅舅咬死了,又到山坡上去,把台木杨带回家了。

——恩情卓玛讲述——

九、《山羊太木的故事》

草原上有只白色的野兔,老鹰想要抓住它,于是,野兔想了好多办法躲避老鹰的追捕。它趴在芨芨草下面,被老鹰发现了,趴在白刺敦下面也不行。这天,老鹰又来抓它,正好有一只名叫太木的山羊路过这里,野兔便气喘吁吁地对山羊太木说:“太木哟!请你行行好,让我藏在你的身下吧!”

山羊太木问野兔:“草原上能藏身的地方多着呢,你为什么偏要藏在我身下呢?”

野兔就唱了一首《山羊太木》歌,山羊太木就让它藏在肚子底下,果然老鹰没有发现野兔。从那以后,老鹰一来,野兔就往羊肚子底下跑,山羊和野兔成了好朋友。

十、《蜜蜂姑娘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方的红枣山上生活着一只蜜蜂。有一次她偶然飞到裕固族草原上来了,看见裕固族姑娘头上都戴一顶火红的狐皮帽子,裕固族妇女胸前都挂着用珍珠、玛瑙、海贝、镶秀的头面,心里羡慕极了。她想:我要是能变成一个人该多好,我要是也戴一顶狐皮帽子该多么漂亮啊,于是她就去找仙人。

“仙人仙人,我怎样才能变成人呢?我怎样才能戴狐皮帽子、戴头面呢?”蜜蜂姑娘问。

“你头上的触角太长了。”仙人说:“去到山岩上碰掉它,你就可以变成人了。嫁给一个裕固族小伙子,你就可以戴头面、戴狐皮帽子了,但是你变成人之后,就不能再变成自由自在的蜜蜂了,你可别后悔啊!”

“我不会后悔的,”蜜蜂姑娘说。她飞到了一个山岩下面,忍痛撞掉了触角,果然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来到我们的草原上,给裕固人当了媳妇。

我们这里的生活太艰苦了,哪能比得上百花盛开的红枣山呢?蜜蜂姑娘后悔极了,她说:“家乡的枣儿红又红,这里连一个也没有,那满滩的骆驼粪、羊粪蛋儿就是这里的红枣吧!家乡的挂面一把又一吧,这里连见也没有见过,只有一捆捆的芨芨草卖钱,芨芨草就是这里的挂面吧!”于是,她就变了一首歌曲《蜜蜂姑娘》每天在唱。歌中唱到:“蜜蜂呀蜜蜂,我就是苦命的蜜蜂呀,成把的挂面呀,我曾卖过它,成斗的枣子呀,我曾卖过它,成筐的骆驼粪,谁曾卖过它?成把的芨芨草谁曾卖过它?”

也有人说,蜜蜂姑娘不是蜜蜂变得,而是榆木山区一个富人的丫头叫蜜蜂,她从富饶的山区嫁到贫穷的草原上来,于是编了这首歌唱。不管怎么说吧,蜜蜂姑娘这首歌传了下来,我们这个地方苦也出了名了。

——恩情卓玛讲述——

十一、《于林秀才的故事》

黄家妈妈没有听女儿的话,还是把女儿嫁给了于家,黄家女儿的男人叫于林是个秀才,结婚没几天就又回到老师那里念书去了。

于家老婆子千方百计折磨黄家女儿,每天叫她套上车,像牛一样拉灰,晚上还要织三尺五寸绸子。有一天晚上黄家女儿不小心,香灰跌在绸子上,烧了一个小洞,于家老婆子就把女儿吊起来打,先用牛皮鞭子打,打到晚上又用狗皮鞭子打,打了三天三夜,把黄家女儿打死了,并把尸体放在磨房里了。

于林秀才做了个梦,梦见黄家女儿在哭,心想家里一定出事情了,于是就向师傅那里请了假回家。回家后不见黄家女儿,他问母亲:“黄家女儿到哪里去了?”“叫我打死了”!他母亲说。“埋在哪里了?”于林秀才又问,“我把她埋在磨房里了”。于家婆子回答道。

于林秀才到黄家去报告了黄家女儿的死讯,黄家女儿的娘家人抓了两个狸猫,并带来一个大口袋,把于家老婆子和两只猫都装到口袋里,两个狸猫把于家老婆子抓死了,并把于家老婆子和黄家女儿埋在一处,于家老婆子埋在下面了,黄家女儿埋在上面。

从此以后,如果哪一家的婆婆虐待媳妇,娘家人就说:“要抓上个狸猫去呢”。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恩情卓玛讲述——

十二、《八月十五的传说》

南哈亚德(即中原人)想推翻成吉思汗创立的王朝。他们在所有的村寨城镇举行了一次非常广泛的密谋,计划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同时举行暴动。到了那一天,四面八方发出了秘密通知,把通知单藏在月饼中,八月十五日大家都习惯相互送月饼,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秘密通知同一时间内杀掉居住于每个南哈亚德家庭的蒙古和尧乎尔(应该包括中亚各族)士兵。杀戮开始后,分散在各处维持秩序的蒙古和尧乎尔士兵均遭杀害,他们还杀了尧乎尔的赛英汗,统治者的士兵被彻底歼灭。据说,这场灾难结束了游牧人的统治,这样,古老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纪念农耕人驱逐游牧人统治的事件。纯粹的西拉尧乎尔人是不过这一节日的。现在,部分西拉尧乎尔人也过这一节日,但他们仅仅吧它视为一种与自己无关的节日。

十三、《哈拉萨日的传说》

哈萨拉日,意思是“黑色之月”。西拉尧乎尔人现在把春节叫做“察汗萨日”,意思是“白色之月”。而在几百年前尧乎尔人曾经一度把“察汗萨日”改称为“哈拉萨日”。因为在这一个月内,中原的大明可汗(指朱元璋)乘春节之际暴动成功后,屠杀从各地俘虏的蒙古人和尧乎尔人,西拉尧乎尔人为了记住那次可怕的大屠杀,就把这一月改为“哈拉萨日”,意为“黑色之月”。

后来,这个双重称呼的节日就意味着,人们在欢度察汗萨日(白月)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哈拉萨日(黑月)的灾难。至今,在西拉尧乎尔人中,尤其是东部地区,有种即将消失的习俗,就是在腊月三十的深夜或正月初一的凌晨即起床,人们打着火把或手电筒去亲友和邻居家问安。老辈人见面要拥抱着问“绵杜”,意为平安,嘴里念着“洪尼赛,赛尼奇安拉乌”,意为“年平安!白月平安”,这就是对大屠杀之后有幸的人们互相寻访,互相安慰的纪念,包含着过去察看清点和重新组织残余人员的意思,西拉尧乎尔牧民轻易不愿讲说这些往事。

十四、《黄莺妈妈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草原上有一棵榆树,它长呀、长呀,越长越高,最后长成了一棵大树。

不知什么时候,远方飞来了一只美丽的黄莺鸟儿,在这棵有九枒把的树上筑了一个窝住下了,回来这只美丽的黄莺生了三个蛋,她孵了七七四十九天,孵了三只小黄莺。黄莺妈妈从早忙到晚,在草原上抓虫子给小黄莺吃,三只小黄莺都长大了,黄莺妈妈都累得生了病。

黄莺妈妈腰子疼,三只小黄莺去找了大夫,大夫说这种病吃了桃子就会好的,草原上哪里会有桃子呢?于是三个小黄莺飞到三十里以外的农区张家老汉的桃园中去摘桃子。

它们在张家老汉的桃园中摘了许多桃子,拿也拿不走,正在想办法的时候,张家老汉来了,把三只小黄莺都抓住关在笼子里了。

三只小黄莺恳求张家老汉把它们放了,唱到:“你如是放了我们,你养的儿子以后可以当秀才,你养的丫头以后可以当裁缝。”

张家老汉觉得黄莺歌唱的声音很好听,决定把它们拿去卖了,所以他不但不放,反而把笼子关得更紧了。

三只小黄莺又诅咒:“你如果不放开我们,你养的儿子将会给地主拉长工,养下的丫头是瞎子。”

有人同情小黄莺的遭遇,就编了《黄莺妈妈》这首小曲子唱。

草原上的各种小鸟,也有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你若把它抓住了,应当放掉,要不然它们会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十五、《催眠歌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裕固族草原上有个叫卡拉莫台吉的人,他有一个儿子叫吉尔根。墨尔根,还有一个小女儿。卡拉莫台吉的妻子死了,他就又另娶了一个老婆。这个老婆百般虐待前妻所生的小女儿,并逼迫她吞下了一颗铜铃铛,于是小女儿变成了哑巴。后娘又抓了一只马鹿,把小女儿捆在马鹿的背上,马鹿就背着小女儿跑进了森林。卡拉莫台吉以为女儿丢了,十分伤心。

有一个年轻的猎人在森林里打死了这匹马鹿,解救了姑娘。由于在马鹿背上颠来颠去,姑娘嗓子眼里的铜铃铛也掉出来了,她便向猎人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猎人十分同情姑娘的处境,就把她带回自己的帐篷。后来,猎人和姑娘之间产生了爱情,猎人送给姑娘珍珠项链,向姑娘求婚,他们两人就结婚了。婚后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她在哄孩子入睡就唱《催眠歌》这首歌,后来这首歌传开了,卡拉莫台吉听到之后,才知道女儿还活着,就派吉尔根。墨尔根去找妹妹,最后终于找到了。兄妹见面,真相大白。后娘见自己的阴谋未能得逞,跳崖自尽,卡拉莫台吉一家又团圆了。

十六、《赛赛成的故事》

赛赛成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民族英雄,他为裕固族立过汗马功劳。然而很不幸,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妻子拿着他最心爱的银边木碗、绸缎袍子和牛皮靴子到前线去看望他,赛赛成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妻子让他端上银边木碗吃饭,并让穿上他心爱的绸缎长袍和牛皮靴子时,他回答道:“我已无力吃穿了,让这些东西放在我的枕边、头边、脚边留作纪念吧。”

通过这一小故事,可以广义地理解为裕固族是一个勇敢、勤劳、善良而互敬互爱的具有优良品质的民族。

十七、《贡尔建和央珂萨》的故事

有兄妹俩,父母早亡,两人相依为命。回来哥哥娶了媳妇,她行事凶狠,先逼走了妹妹,后又害死了哥哥。被逼走的妹妹思念哥哥,无奈回家探望。谁知家园竟是一片废墟,妹妹悲痛欲绝,正在这时,天帝派来一位神人老大娘,她对妹妹说:“你哥哥被你嫂子害死了,尸骨被凶兽吃尽了,你若要想见到你的哥哥,必须先去征服吃掉你哥哥的凶兽”。妹妹半信半疑地问:“死了的人还能活过来吗?”神人大娘回答说:“能!这是上帝的安排。”妹妹一心要见哥哥,在这位神人老大娘的指点下,她学会了一身武艺,杀死了那群凶兽,讨回了哥哥的尸骨和心脏。每天祭奠亡灵,祈祷天帝,一直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哥哥果然又回到了人间,兄妹重新团圆。他们不仅有了许多牛羊,而且还有一只看羊狗。据说这只狗正是嫂嫂死后,天帝为了惩罚她,让她变成狗专门来为兄妹俩服劳役的。

这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最好例证:希望那些行凶作恶者能以此引以为戒。

十八、《十二生肖的故事》

裕固族人的生活中离不开十二相,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文化也很丰富,在民间风俗中保留有其他民族所共有的文化特征。裕固族人对动物的崇拜和神话表现在十二生肖上,在裕固族人的历史上,广泛用十二相纪年,推理年代和出生时间,现在的裕固族老人都会用手指按十二相推算纪年和年龄。

裕固族人的民间故事中有很多关于十二相的传说,对十二相顺序的排列是这样传说的:很久以前,当十二种动物被作为生肖时,谁排第一争论不下,于是请来骆驼评判,骆驼当众宣布,谁第一个看见东方升起的太阳,谁就是第一相,十二种动物选择早晨等待太阳出来,太阳从地平线出来时,兔子跑到土堆上叫喊先看见太阳了。牛说:“我比你大,我怎么没看见太阳。”这时老鼠明知自己最小,无法抗争,便急中生智,从骆驼尾巴爬到骆驼头顶上,大喊:“我看见太阳了!看见太阳了!”最后,骆驼作证说:“我看见太阳了,老鼠可以作第一。”猪来得迟,占最后一相。所以,裕固族人都认为骆驼全身占有十二种动物的特征,它们是:鼠耳、牛蹄、虎牙、兔嘴、龙脖子、蛇眼睛、马鬃、羊绒毛、猴头、鸡腿、狗肚子、猪尾巴。

还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裕固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有一条河,名叫母亲河,人们在那里繁衍生息,一年又一年,无法纪年,也无法纪生肖,于是可汗提出用动物排列。如何排名顺序,确定哪些动物作属相,人们争论不休。可汗说:“我们自己知道附近有哪些动物,就确定哪些。”人们最后确定了十二种动物,但是排名次很难办。可汗说:“把十二种动物赶到河里,谁先游到对岸,谁就可以当第一,其他动物也都按到达对岸的先后顺序排列。”人们赶着牲畜和动物到了母亲河。过河时,老鼠怕被淹死,急忙爬到牛背上,到达对岸时老鼠先跳下牛背大喊:“是我第一个上岸的。”人们就按到岸的时间顺序排名了十二相,从此,就有了纪年的十二生肖和属相。

十九、《三头妖与勇敢的青年》的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对裕固族新婚夫妇,男的出去打猎时,女的在家不小心把火弄灭了,她只好外出去找火。深夜,她找到一家有火的帐篷,把来意告诉帐篷里的老奶奶。老奶奶满口答应,她在新媳妇的抱襟里先放一层灰,然后把火放在上面,这样,新媳妇在回家的路上撒下了一道灰线。原来这老奶奶是一个三头蟒古斯,她沿着灰线找到了新媳妇的家,天天喝她的血。新郎回来得知情况后,与蟒古斯决一死战,但最后两败俱伤。在此,蟒古斯象征的是先民发现火、但尚未掌握火的时代的火神形象。蟒古斯既有人性,又有兽性,是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祸患的高度概括和反映。人、神与蟒古斯的斗争实际上是原始先民在天灾人祸的自然环境中既无能力又苦苦挣扎的一种反映。在早期的萨满世界里,火神属神力之首,人们对火的敬畏尤为突出,失去火就意味着降临灾难。蟒古斯和灾难相联系正是精灵巫术的重要特征。

二十、《可敦的礼物》的故事

可汗一直没有儿子,出征前问三个可敦准备什么礼物欢迎他征战归来。前两个可敦许诺用金丝、银丝绣成的花袍欢迎他,第三个可敦许诺可汗归来时迎接他的将是可爱的儿子。可是当第三个可敦分娩时,前两个可敦使法术变成两个接生婆,把第三个可敦的儿子弄死,抱来一只小花狗放在她的怀中。可汗回来得知第三个可敦给他生了一只小花狗,恼羞成怒,把她赶出了家门。可弄死的孩子埋在门后,长成一株白刺,总是把进进出出的两个可敦的袍子划破,他们把白刺挖出来扔进牛圈,牛羊又受惊不进圈……最后可汗在海子边弄清了真相,原来前两个可敦是可恶的蟒古斯变的。

这个故事和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狸猫换太子》属同一类型。但是所讲述的内容具有浓郁的草原游牧文化色彩。

二十一、《金银姐妹和木头姑娘》的故事

木头姑娘用种种魔法和金银姐妹同时成为可汗的妻子。木头姑娘将金姐推入湖水中,银妹每次到湖边偷偷呼唤三次,金姐就从湖中出来,给银妹很多食物。有一天,食物被木头姑娘发现,银妹说出实情,金姐脑袋又被木头姑娘砍破,最后,可汗得知金姐的遭遇后,除掉了由蟒古斯装扮的木头姑娘,救出了金姐。

二十二、《珍珠鹿》的故事

裕固族猎人萨卡为其怀孕的妻子出门打黄羊,在追赶打伤的黄羊时进入沙漠,忽然天气发生变化,黑风卷来,萨卡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由此他过了十年的乞讨生活,在走投无路,准备自尽时,一头美丽的花鹿出现在他面前,花鹿带他到有吃有喝的地方,并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家,这头善良的花鹿就是被萨卡妻子救活的一头母鹿生的小鹿。

二十三、《狐皮帽子》的故事

神箭手射死两只小狐狸后黑风大起,一只红毛大狐狸把神箭手引到大沙漠中,让其未婚妻也险些误入死地,最后又留一线生还的希望,以此惩罚残杀幼小生命的人。从此,狐皮成为裕固族新娘的帽子,结婚前三天就要戴上,以表示怀念、感激、警示。

二十四、《猴媳妇的故事》

兄弟三人通过射箭方式向两个姑娘求婚。老三的箭落在一只猴子旁边,他只好和猴子成婚。有一天,父亲给三个儿媳妇每人一碗面,要求做出一个塔一样的蛋糕。猴媳妇在锅里放了一点面和水,很快就做出了塔一样的蛋糕,而两个嫂子什么也没有做出来。父亲又给每人一尺绸子,要求各做出一件漂亮的袍子,猴媳妇又做出来了。又过了几天,父亲要请客,让每人做一顿好茶饭,猴媳妇做好了茶饭后,把猴皮脱在屋里,出来给大家跳舞。这时两个嫂子嫉妒她能干,偷偷把她的猴皮烧掉了。猴媳妇回到家里一看猴皮不见了,就不辞而别了。老三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媳妇不见了,只好外出找猴媳妇,却被一怪物抓住关在一间屋里。原来这怪物有四个女儿,其中三女儿就是老三的猴媳妇。猴媳妇见自己丈夫被父亲关起来,就求三个姐妹帮忙,姐妹们变成四只麻雀,把另一件麻雀皮披在三姑娘的丈夫身上一起飞走。她们的父亲发现后变成一只鹞子跟着追,她把丈夫变成拾牛粪的人,自己变成筐里的牛粪。一会儿父亲又追上来,她又把丈夫变成一个卖瓜的,自己变成西瓜。一会儿父亲又追上来,她们把三姑娘的丈夫变成一座房子,姐妹们变成谷穗子挂在门头上。父亲马上变成大公鸡叼谷穗,谷穗掉下来被公鸡吃完飞走了。这时只剩一粒掉在门槛的谷子,这就是三姑娘,公鸡一走,他们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从此夫妻恩爱,生儿育女,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十五、《白母羊、兔子和狼》的故事

有一只白母羊带领两只小羊羔去远方朝拜,途中遇到了狼。狼要吃它们,白母羊说:“现在是春季,我们还瘦弱,等秋天我们肥了,你再来吃。”这样狼把它们放了,到了秋天,狼要来吃白母羊,这时兔子为白母羊想办法,它捡了一片包茶纸,把白母羊送到狼跟前说:“狼大哥,白母羊带来了一封天格尔汗的圣旨,圣旨上说,天格尔要一张狼皮、一张兔皮、一张羊皮,还有一张狐狸皮。眼下你、我和羊的皮都有了,就少一张狐狸皮,不知这家伙在哪儿?”狼一听要剥它的皮,吓得魂飞魄散,借口去找狐狸,一溜烟地跑了。白母羊母子得救了,分手时,兔子说:“今后你们要是见了鹰扑打兔子,一定把兔子围在中间。”

二十六、《喇嘛和班弟》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儿子在一起生活,奶奶每天给小儿子炒麦子吃。有个喇嘛对奶奶说:“告诉你孩子,记住每天吃多少颗炒麦子,明天我要来问。”老奶奶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可儿子听后说:“明天我来告诉他。”第二天,喇嘛骑着一头土黄骡子来了。进门就问:“你今天吃了多少颗炒麦子?”这孩子说:“请问你的土黄骡子今天走了多少步路?”喇嘛被问住了,于是就收这个孩子为班弟,带着他走了。

他们来到一条河边,喇嘛要在这里过夜。他把经褡裢放在头上方,让班弟睡在河沿上。到半夜,喇嘛把脚一蹬说:“班弟、班弟,水上漂。”班弟坐在他上方说:“喇嘛、喇嘛,你的经褡裢水上漂。”原来班弟早有堤防,趁喇嘛睡着时和经褡裢换了个位置。

回到家后喇嘛对班弟说:“把骡子拴在槽上喂好,你睡在草垛上。”半夜里,喇嘛一把火把草垛点着后说:“班弟、班弟,火里面烧。”班弟站在马槽边说:“喇嘛、喇嘛,你的土黄骡子火里面烧。”喇嘛看着骡子被烧死,气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几天喇嘛说:“我要到别人家念经去,你好好看家,别让鸡在屋里拉屎!”喇嘛走后,班弟撒了一地鸡屎,然后又在鸡屎上面抹了一层蜜,他把剩下的蜂蜜吃掉后,在蜂蜜罐子里装满了蜜蜂,喇嘛回来一看满屋都是鸡屎,一把拧住班弟的耳朵,让他趴在地上把鸡屎舔掉。班弟舔了一会儿说,这鸡屎特别好吃。喇嘛也舔了一口,果然特别甜,他又猛吃了一口,结果吃了一嘴鸡屎。喇嘛叫班弟拿来蜂蜜罐子,罐子一打开,一罐子蜂蜜全爬到他头上。他被蜇得大叫:“快拿笤帚给我扫!”班弟轻轻扫了两下,蜜蜂哲得更凶了。“快那扫帚给我使劲扫!”班弟又扫了两下。“快拿头给我砸!”班弟拿起榔头狠狠地砸在喇嘛头上,把他砸死了。

机智的小班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愚蠢的喇嘛,直至他死。故事到此还没结束,接着小班弟连续五次战胜前来捉拿他的差役,保住了性命。

二十七、《阿斯哈斯》的故事

裕固族婚礼上有一段重要诵词(有时为散体,有时为韵体),裕固族称之为“阿斯哈斯”,是“庆祝”、“祝福”的意思。其目的是向年轻人讲述裕固族婚礼的来历,但主要是解释天地的形成、人类起源等。

传说很古的时候,只有天堂和大海。释迦牟尼从天上请来青龙和白象,他在青龙身上披上黑绸子,驮上黄金,在白象身上披上白绸子,驮上黄土,每天不停地往海里撒,想铺出一块陆地。但一段时间后,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不见地面形成。释迦牟尼没办法,只好去天上求教拉依尔昂迦神,拉依尔昂迦神说:“你要使海中形成地面,必须在天的四角立四根柱子,火神要生火胎子要生人,这样地面就自然形成了。”释迦牟尼听后感到很为难。拉依尔昂迦神问他:“马是怎么站起来的?”一句话提醒了释迦牟尼。于是他找来像马腿那样的四根柱子立在天的四个角上,这时海洋渐渐变小,不但出现了陆地,还形成了山川河流,接着他又说和了当时在地面上唯一生存的祯格斯汗和鲍岱尔汗,让他们的王子和公主结了婚,开始繁衍人类。

二十八、《日父月母》的故事

天地刚分开时,世上只有月亮和太阳,他们是一对情人,也是人类的父母。他们有无数的牛羊,那就是星星,天上的大神创造了陆地后,日母月父赶着牛羊来到草原上生活,不知啥时发了大洪水,日母月父由赶着牛羊重新回到天上,我们看见的天上的彩虹正是日母月父的木鞭。

二十九、《神珠》的故事

是关于日月星辰的神话传说:很久以前,天地间还是黑洞洞一片,人就像动物一样在黑暗中爬行。不要说人很怕,就连天帝也感到不安,天帝只好把黄白两颗神珠扔到人间照明。一天,一对夫妇到荒野去挖草根吃,猛然间看到这两颗神珠,男的高兴地拿到了黄珠,女的欣喜地拿到了白珠,两人正在玩耍,突然他们连同神珠一起变成了两个圆火球,一个黄灿灿,一个白光光,“哗啦啦”地升上了天空,一前一后地飞转,光亮得很,人们睁眼一看,地上什么东西都有了,后来人们把白火团叫太阳,黄火团叫月亮。

三十、《恰威》的故事

裕固族历史上有一名叫“恰威”的人,他立志要到天上看个究竟。他一直走到了天与地的交界处,发现天边是红铜做的,地边是黄铜做的,天地边几乎连在了一起。他到了天边后,天地间忽然开了一条缝,他便上了天,看见天上的人都系腰带,但腰带系在腋下。他们把恰威当做鬼,将他绑在了一个用草编成的牛上,从天上扔了下来,因天地间距离很近,他没有被摔死。因为他勇敢,族人便推举他做了头目,他便是姓安的人。这是裕固族先民对天地的一种幻想解释,它反映了原始游牧民族“天似穹庐”的观念,寄托了他们了解大自然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三十一、《阿木兰汗的传说》

阿木兰汗的传说,叙述的是元朝忽必烈之子铁木尔汗和当时的裕固族可汗阿木兰汗斗智斗勇的故事。传说铁木尔想灭掉阿拉木兰汗的汗国,连年发动战争,但总分不出胜负。有一年,阿木兰汗得一儿子,小可汗出世不久,铁木尔汗也得一女。这时,铁木尔汗提出要和阿木兰汗结亲,想利用相亲的机会,杀掉阿木兰汗父子,灭掉阿木兰汗的汗国。可是阿木兰汗手下有一博学多才的斋桑(大臣),他识破了铁木尔汗的奸计,并向阿木兰汗请求让他佩带可汗的剑并代替可汗带着小王子前去相亲。铁木尔汗见阿木兰汗没有来,就想长期拖住王子,不提送亲的日子。可足智多谋的斋桑施巧计让王子和公主见了面,王子和公主一见钟情。有一天,不知内情的铁木尔汗让王子从他的七个女儿中认出七公主,如果认不出来,就不许再提婚事。聪明的王子在桑斋的指点和公主的暗示下轻而易举地认出了七公主。铁木尔汗只好答应择吉日送亲,但又提出双方必须各拿出一样稀罕之物作为婚娶的信物,他拿出一个金“尧达”(羊小腿),问阿木兰汗能否拿一个银“尧达”。斋桑看出来这是在找借口想废除婚约。他从两国人民的习俗和传统说起,劝铁木尔汗另送一物,并指出以羊群中的领头羊做“尧达”如何如何好,铁木尔汗觉得斋桑说得有理,只好决定送亲,但在送亲的路上又设下了种种圈套,集中勇敢的斋桑巧妙地躲过了这些圈套,终于把公主迎回了国内。在隆重的婚礼上,斋桑把这次出使、相亲的经过编成一段生动的颂词——尧达曲格梅,通过冠戴新郎的方法,颂说给阿木兰汗和所有的人听,从此这首优美的颂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十二、《红湾寺的由来》

相传,裕固族八格家部落想建一座喇嘛庙,最早把寺址选到松木滩东沟,可就在破土动工那一天,电闪雷鸣,暴雨连天,修寺院准备的材料都被洪水冲走了。僧官只好重新选址,选到西柳沟坐北向南的青色楼儿山脚下。寺院建成后连续几年,八格家部落牛羊不产羔,妇女不生育,并且疾病蔓延,瘟疫流行,头人请活佛念经颂神也无济于事。一天,活佛骑一匹枣红马,出西柳沟,向隆畅河边的红湾走来,路上看见一条花蛇追赶一只白兔,白兔跑跑停停,忽左忽右,一直在马前窜来窜去。活佛骑马跟了过去,走到红湾山根的一块平地上,白兔和花蛇突然消失了。活佛在蛇兔消失处下马,极目远眺,但见红湾四周高山起伏,中间是一块盆地,山上的白雪银光闪闪,山下松柏常青,波涛滚滚的隆畅河从盆地中间穿过。活佛想,玉兔前面引,小龙(蛇)后面追,兔龙消失处,必是佛祖点化的风水宝地,活佛当即决定把寺院迁到这里,并取名“红湾寺”。活佛为使八格家部落人杰地灵、百业兴旺,将一尊三尺高的铜佛,埋到山上,作为镇山佛。从此,八格家部落逐渐兴旺起来。民间流传着“五格家的羊毛格格家的马,八格家的姑娘赛棉花”。1954 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就把这块景色秀丽的地方选为自治县首府所在地。

三十三、《三墩的来历》

是关于裕固族居住的明海和汉族人居住的天城之交界处界址的一个动人传说。它叙述了两方发生边界纠纷后,天城一老者出面裁决。他说不论哪一方,谁能背动这块定界石碑,背到哪里,就以哪里为界,明海的巴特尔背起这 600 斤重的石碑走了 5 里地,为明海的裕固族人争回来一大块草场,但自己却累死在碑石旁边,从此双方以此为界,互不侵犯。

三十四、《北山与南山的传说》

讲述的是肃南有两座山,原来像亲兄弟一样要好。但后来北山变得骄傲起来,总觉得自己比南山聪明,经常嘲笑、为难南山。有一天,北山对南山说,咱们比着长,看谁长得快,长得高,但是只能白天长,晚上休息,可北山没有遵守约定,晚上也偷偷地长,北山越长越高,终于有一天,“轰隆”一声,起火爆炸了,而南山却越长越威武、英俊,后来人们就称北山为“瘪山”。

三十五、《狗的传说》

说人不能用脚踢狗(东部裕固族有这样的禁忌),这是因为狗的岁数原来比人大。很早以前,麦子从根到梢都是麦穗,有一天,因为人们浪费粮食,老天震怒,下了一场冰雹,庄稼都被打掉了,只有狗嘴里含了一截麦穗头,拯救了人类。从此,麦穗头就剩现在这样长了,当时人的寿数比狗小,狗又将自己的寿数减下添给了人,因此狗对人有功。

三十六、《戴胜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两个人一个说,我打死了一只戴胜鸟,另一说,你用什么东西打的,我用冻牛粪打的;什么时候打的,我是夏天打的,夏天哪有冻牛粪,我是冬天打的,冬天哪有戴胜鸟。哈哈!我是在开玩笑。

(诺尔琪口述 达龙东智整理)

三十七、《卧龙达坂》的故事

很久以前,裕固族古代大头目与库古格额勒琪赌咒,让额勒琪用法力降下天上的巨龙,库古格额勒琪向大头目发誓约定在七天内降下巨龙,并请求大头目保证巨龙起飞。

额勒琪临行前吩咐大头目,让千家万户管好牧畜、拴好狗。额勒琪回到家中开始向汗腾格尔诵咒叩拜,祈祷上天降雪。从额勒琪祈祷的那天起,空中彤云密布,大雪纷飞,七天七夜后云飞雾散,巨龙降到腾格里达坂。大头目没有料到额勒琪如此神奇,为了践行自己诺言,大头目请来了康隆寺的三百名喇嘛僧人聚集在腾格里达板,在卧龙周围生起了一百零八堆篝火,支起一百零八个锅,融化了一锅又一锅的雪水。此时,裕固人不停高呼“汗腾格尔!保佑巨龙”。藏族人向部落里的神祈祷默告:“俺嘛呢叭咪嚎”。喇嘛僧人诵经三天三夜。雪水的蒸汽飘向天际,大火像烈日融化了卧龙身边的积雪,但巨龙依然横卧不起,口里不住地吐唾液,似有气无力。不久大头目去请额勒琪,额勒琪答应了大头目的请求,他又吩咐千家万户管好牲畜、拴好狗。他又一次向天神祈祷,天又下了七天七夜雪后,突然,巨龙抖擞着身躯,遥望蓝天长啸一声,闪着银光腾空而起,以后腾格里达坂,也叫卧龙达坂。

三十八、《尧熬尔来自西至哈至》

这是一个产生得较晚的叙事诗,它与裕固族的东迁有着直接的关系。是说裕固族东迁前,曾遇到了强大敌人的攻击,在整个部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部落长下令杀掉全部老人以利轻装转移,其他人都遵命将老人杀死,只有一姓安的小伙子偷偷地将老人装在了牛皮袋内(一说箱子内)。部落转移到茫茫沙漠时,因缺水全体又有被渴死的危险,面对严峻的形势,部落长下令谁要能找到水,谁便做部落头领。安姓小伙子偷偷地问了老人,老人告诉儿子,将牛放开,任其所行,看到其刨地,则底下必定有水。安姓小伙子依其言,果然找到了水,拯救了全部落。部落长问其故,安姓小伙子以实相告,部落长不但不以违令处死他,反而令从此废除杀老人的作法,还让安姓人做了头目。

三十九、《东迁的传说》

其基本情节和《尧熬尔来自西至哈至》略同,只是杀死老人的方法不一样。说部落长下令杀掉全体老人后转移,大家将用羊肉、羊油拌好的炒面装入羊的肥肠里,硬让老人吃,噎死了老人。只有安家人没有这样办,后来因为这个老人的智慧,拯救了全部落。为了纪念老人,除了让安姓人做头领外,还是将这个老人杀了,用他的肉缝制了许多“洪哭开勒”(香包子),分赠给众人,以示纪念。

另有一说法,说裕固族东迁是跟着乌鸦来的,在转移过程中,安姓小伙子问老人,哪儿才是裕固族安身之地,老人说跟上乌鸦走吧!哪儿乌鸦、喜鹊多,哪儿就是尧熬尔安身的地方,哪儿芨芨草多哪儿就能生活。于是,裕固族朝着祁连山的方向走,到了黑河,水深浪急,冲走了一些人畜,没法过来,人们又问老人,老人说等到冬天吧!冬天到了,黑河结了冰,才过了河,来到了祁连山。

裕固族来到祁连山时,这一带由“红帽子”人(啥玛拉埃特)占据着。红帽子人请裕固族头领做客,用夹着砂糖的煎饼来招待。而裕固族人在回请红帽子人时,却在煎饼中放了石头。红帽子人认为裕固族人心肠狠毒,不好相处,双方才搞恶了关系。裕固族人头戴山羊皮帽,嘴叼旱烟锅,红帽子人认为他们头戴(山羊的另一种叫法),口中喷火,了不得,当时红帽子人手中有火枪,安姓老人就让大家在山羊角上绑上草把,蘸上酥油,夜晚点着,红帽子人以为那是火枪捻子,就吓跑了。以后,裕固族人和红帽子打了几仗,占据了祁连山。

裕固族到了祁连山后,尚无地界,官家指定了一块石头,说谁能将此石背动,他所走过的地方,以后就是裕固族的地界。其他人都背不动,只有安姓小伙子能背动,他背上巨石沿着祁连山、双海子等地转了一圈,圈下了裕固族的地界。

四十、《摔跤手的故事》

一个年老的摔跤手由于争胜好强,去异地和著名的石娄加花、铁木耳加花兄弟俩摔跤,被兄弟俩摔死。他离家时妻子已怀孕,后来生双胞胎,取名习盖阿里玛、代阿里玛。稍大后逼母说出无父真相,然后去复仇。一路上碰到牧马人、牧羊人、牧牛人,牧人们表示只要他抓住公马、公羊、公牛,就可以杀了来招待他,可他没法抓到,到了铁木耳兄弟帐篷前,又被牧羊狗挡住,进帐篷时,推不开老阿妈堵门的石头,从帐篷底下钻过去后,又抽不动铁木耳兄弟俩地烟锅子,拿不动他们用的茶碗……而他的两个儿子一路上抓马逮牛杀羊踢狗,拨开了石头,捏碎了茶碗,吸裂了烟锅,最终将石娄加花、铁木耳加花兄弟俩摔死,为父报了仇。

四十一、莫拉

《莫拉》是一篇民族风味浓郁的民间故事,它生动地描述了一个裕固族人民的儿子——莫拉,为了解除草原的雪妖灾害,克服种种困难,翻山越岭去东海拜见太阳神,向他讨宝贝,带回了降服雪妖的宝葫芦。归来后在广大牧民的支持下,终于战胜了为害人民的雪妖。雪妖被烧死了,可山洞里的大火却仍然不息。莫拉为了防止大火蔓延烧毁森林和草原,给家乡带来新的灾难,便毅然下定决心,奋身跳进火中,抱住吐着神火的宝葫芦,压住了喷火口。这样,周围的火渐渐地熄灭了,可是勇敢的莫拉却被大火炼成了一座红石山,屹立在草原上。这座红火山,永远热烘烘的,消融着祁连山的冰雪,灌溉着草原,造福于人民。

四十二、《神箭手射雁》

这篇故事,叙述裕固族的一个部落首领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要为公主选择一位武艺出众,弓马娴熟的英雄做女婿。它通过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富人后代和一个武艺高强、聪明能干的贫苦猎人的后代进行射雁比赛的故事,集中塑造了有真才实学、保家卫国的英雄青年的形象。

四十三、《火种》的故事

火种是一个关于寻求和保存火种的故事,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从此,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仪式上新郎向新娘射三箭的风俗与之联系起来,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四十四、《俄郎盖塞》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地上有许多妖怪,兴风作浪,搅得人不得安宁。有兄弟二人,兄名阿克哥里干,弟名阿克桥登,二人共有一个妻子。二人的妹妹名叫蒙格阿扎,哥俩对妹妹十分不好。有一天,妹妹去河边背水时,拾到了金线碗子,就含到了嘴里,回家后告诉了哥哥,哥哥让取出来看看,但嘴一张,碗却掉进了肚子,于是妹妹的肚子一天天大了,哥哥们说这是妖怪作祟,就借机在“三九”天分了家,只给妹妹分了一匹老骡马,九个老山羊,一条老母狗,并且将妹妹送到了一个高山顶上,搭了一个草窝便回去了,到家后,哥俩祭天求雪,要冻死妹妹,大雪下了七天七夜,寻思妹妹早冻死了。到山上一看,妹妹生下的孩子站在门口,老马下了驹,母狗生了崽,草屋的四周开满了鲜花。哥俩回家后,宰了一只羊,拿了一匹布,一袋酥油来看外甥,外甥将全羊吃到了嘴里,一只羊连牙缝还未塞满,一匹布还不够缠手指头,一袋酥油连手心都未遮住,舅舅认定这是妖怪,于是派来一只乌鸦吃外甥,外甥让母亲做了一张弓,射死了乌鸦,自己做了汗王。这是一个英雄史诗,其神话色彩很浓。和许多民族的英雄史诗一样,英雄出世必有一番苦难的经历。所不同的是俄郎盖塞所遇到的敌人来自他的母舅,反映了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过程中在财产继承权问题上尖锐的斗争。这个英雄史诗显然是藏族《格萨尔王传》在裕固族中的流传。“盖塞”即“格萨尔”之音变,裕固族的相当一部分早在东迁前就与藏族生活在一起,现在居住在紧靠藏族,又信仰喇嘛教,受藏族文化的影响很大,《格萨尔王传》在裕固族中流传就不足为怪了(有一传说肃南境内马蹄寺的“马蹄”印,即为格萨尔王地马所踏)但也很明显地不是原来的《格萨尔王传》,它经过了裕固族民间艺人的加工和再创造,已经成了裕固族人的《俄郎盖塞》了。 QhqHn2BfB/0wrd1n2IjrvlnudsBW2XdzaUW0VsviXQLuaR6u+wLKfFwm3cKLi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