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本书的宗旨和概要

歌谣的采集和研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无数先辈于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国歌谣的方方面面。较早从事歌谣研究,并有突出成就的当属朱自清和郑振铎。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们就在大学分别开设讲授《歌谣》、《中国俗文学史》课程,对中国民间歌谣的起源、发展、类别、艺术特点等专题作了一一剖析。在现当代,有不少研究歌谣的专家、学者蜚声文坛。华东的天鹰,北方的吴超、王文宝、段宝林及已故的张紫晨,南方的过伟及已故的黄勇刹,西北的王克文、韩燕如、郭超,西南的杨知勇,等等,在歌谣研究史上成果累累,贡献巨大。段宝林和过伟对歌谣的研究,不仅深入于全国50多个民族歌谣艺术、格律(他们称之为“诗律”),而且申延到国外重点民族相关的内容和题材。他们主编的《民间诗律》、《中外民间诗律》和《古今民间诗律》三部巨著中,收编了李赋宁、江枫等近20名著名学者研究英、法、德、日本等10多个国家民间歌谣的文章。本书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采集涉猎印象,进一步梳理中国歌谣起源和发展的脉络,探索中国歌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阐明歌谣学与各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分析歌谣思想内容特色和艺术形式,特别是剖析一些特殊形式的歌谣表现手法,补充鲜为人知的实例,以充实祖国民族文化的宝库。在阐述论证过程中,理论上主要参考和引用上述专家、学者相关成果的观点、说法,实例上主要采用本人常接触的少数民族歌谣例子,让广大读者与笔者一起共同分享中华各族民间歌谣之美感和魅力。

全书绪论一章对民间歌谣的称谓和定义等略作解说。接着对民间歌谣自产生以来所展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作总的介绍,让广大读者粗略领会本专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也初步感受民间歌谣的魅力。第二至七章大致分析民间歌谣产生、发展、类别及存在过程中,与内外各种因素的关联、效应,意在说明民间歌谣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至十二章主要阐述民间歌谣结枸、章法、句式、音律、表现手法等一些形式技巧方面的东西。第十三至十六章叙述汉族几个不同地区(不同方言区)、不同形式的民间歌谣概貌,包括台湾本岛汉族两种不同方言民间歌谣和民间谚语的一些风格、特色。十七、十八两章对中国的儿歌和中国民间歌谣盛会及其演变情况,作些微观地论述,亦进一步印证民间歌谣正在发展之中。最后两章为摘引江枫等几位学者研究外国歌谣的文章。

为了让读者也从这本书了解国际民间歌谣的一些概貌,感受到民间歌谣不仅在中国各民族文化生活中有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在世界各国各族中,也同样具有深沉的魅力,从段宝林、过伟、刘琦主编的《中外民间诗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引入几篇研究外国民间歌谣的论文,作为后几章的内容。所选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有一定的代表性,读者可以通过它们管窺世界五大洲具有代表性民族歌谣的一些特点和概貌。 2UZByP+DlZu0cR364+EVJjFBAMmkp19Jr3ZewXV8S7bkuScYayuItMunhwwo58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