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歌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鲁迅曾说:民间文学(包括民间歌谣)往往给衰颓文风以清新的活力。歌谣是各种文学的源头、鼻祖,是历代诗人的乳娘、母亲。并非俗话所说的“打鱼人说鱼肉好吃,养羊人说羊肉补身子。”而是有事实根据。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歌谣产生得最早(几乎是与语言同时产生),影响也最深,各种文学形式都在歌谣基础上发展起来。有人说“民间歌谣的历史要比专业诗人创作的历史长十倍、百倍”。笔者认为还不止这十倍、百倍,应该更长一些。因为歌谣的产生是在人类出现之初期,而专业诗人创作是在文字广泛使用以后,此两段时间为二百多万年与数千年之差距。中国文字史上,诗歌的源头在民间。 许多作家,注意向民间歌谣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屈原、李白、杜甫、陶潜等,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吸取民间歌谣的养料后,创作出不朽的诗篇。现当代的作家、诗人就更不必多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首长篇叙事诗,大胆采用了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和歌颂工农兵群众的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和翻身解放的新生活,为革命诗歌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毛泽东同志生前一再提醒我们的作家、诗人要向民歌学习,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对发展我国新诗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诗人们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新中国诞生以后,特别五六十年代,各地曾兴起了广阔的搜集民歌、学习民歌的热潮,诗人黄勇刹和韦其麟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他们的大量诗作,都是在民间歌谣或民间叙事文学的影响下,创作而成。

从中国的诗歌史上,由广大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与诗人个人创作的诗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几乎都是从民间歌谣形式中首先创作出来的。现存的古体诗歌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楚辞诗、词与曲等等诗歌体式开始都是民间歌谣,后来才为作家所采用。唐代是我国诗歌黄金时代,当时诗歌的形式民间早有存在,诗人们采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其他朝代产生的具有固定形式的诗歌更是如此。顺便说一句,我国新诗中由国外引进的“十四行诗”和“楼梯诗”的诗体也是由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的民歌体脱胎而出的。就是目前世界盛行的“迪斯科”,也是从拉丁美洲的民歌舞发展起来的,最初是歌谣,后与舞结合。

二是中国古代民间歌谣对后代诗人创作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如《诗经·国风》、汉魏乐府民歌的南北朝民歌等,都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流作品,有的成为典范之作。《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历次创作高潮都和民间歌谣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楚辞同国风,建安文学同两汉乐府,唐代诗歌同六朝歌谣,元代杂剧同五代以来的词曲,都存在这种关系。

四是凡卓有成就的伟大诗人,几乎都向民间文学(特别是民间歌谣)进行过认真学习。如屈原、曹植、李白、杜甫、白居易直到黄遵宪,都向民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在现代诗歌史上,不仅写民歌体的诗人李季、田间、阮章竞、张志民、戈壁舟等学习民歌,而且写自由体的艾青、公刘及写楼梯诗的郭小川、贺敬之等杰出诗人,也都受过民歌的哺育。甚至写自由体诗的郭沫若也从大量民歌中吸收营养。

上述事实表明,在诗歌创作和研究中,歌谣不可忽视。 M66IuBwq5+Gjwm7ctowYzh/jFnhPoSdBZ7k+/8wSCTEady3SiceXoI8W9jIPpx4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