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管理人性观是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

不能认为,管理学科的发展完全是各个历史阶段“管理精英”创造的结果。“泰勒制”的出现是美国大工业生产时期,传统家庭式的劳动方式向大工业社会化劳动方式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传统家庭式的劳动方式来自于传统农业,其特点表现为:第一,小规模和不经常的劳动协作。家庭既是生活组织也是生产组织,只有在遇到灾荒时才可能出现短时的协作。虽然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各国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方面的差别,传统家庭式的劳动方式在国家、民族之间仍然存在很大不同。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时代,由于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灾害多发的自然环境,家庭之间、村民间为了尽快战胜灾害和重建家园,小规模的协作是较为经常的。而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则表现为长时期以血缘家庭为中心,以子女、亲属为主要成员的劳动组织。家庭收入的增加要靠人丁兴旺和勤俭持家,故很少与其他家庭有协作需要或经济往来。历史上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只有两次,一次是修筑万里长城;另一次是开凿大运河。第二,劳动遵循自然规律。劳动者遵循自然规律表现为按照时令节气春种秋收和沿袭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规则。第三,松散的劳动组织和随意性的劳动行为。由于传统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组织,加之产品、生产工具、生产过程科技含量低,因而不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经历大工业迅速发展时期,但是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劳动者素质远不能适应大工业发展的需要。社会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大交通、生产事故频发;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低下,劳动场所充斥着劳动熟练程度低,劳动行为散漫的劳动者。“泰勒制”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这一时期泰勒的劳动定额和“血汗工资制”能够被许多管理者接受和采用,正是由于泰勒对被管理者“经济人”的基本估计和评价是当时管理人性观的概括。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基本估计和评价与管理实践大相径庭,那种强调纪律、理性、规程的理论也逐步失去效用。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一种新的管理人性观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管理科学和数学学派、现代综合管理学派都经历了相似的管理人性观的转变。我国企业的管理人性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传统的儒家“仁”(爱人)的成分,有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有佛教的哲理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在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时,对我国企业最大的困扰莫过于管理人性观的差别。但是,凝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管理人性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更何况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是形成我国管理人性观的重要阶段,这需要千百万管理者、理论研究者共同努力,用一种积极主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提炼出适合国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型管理人性观。 Vs+/EiS0s1c9UhDgki0XH+BHvFS3+gNjjNw9b+Y5oBFOX1+bn3BsbwiaXwuEq4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