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这样走来

张开祝 刘晓东 颜晓英 马涛

题记:20 年风雨沧桑,20 年矢志不移,20 年薪火传承,20 年春华秋实!从昔时的中国煤炭经济学院走到今日的山东工商学院,回眸 20 年的历史,是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是一首高歌传颂的诗篇,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在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东端,坐落着一座令人神往的魅力城市——烟台。她依山傍海、山水交融,渲染着一种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美丽风光。这里有明代狼烟墩台烟台山,有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昆嵛山,有中国四大名阁之一的蓬莱仙阁,有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有始皇东巡、徐福东渡的历史遗迹……

就在这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矗立着一所高等学府——山东工商学院。她犹如一艘扬帆远航的轮船,抱着对大海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在经历了无数的明滩暗礁之后,终于一路逶迤驶来。

1983 年,为了适应煤炭工业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原国家煤炭工业部决定建立华东煤炭经济学院。此外,为了加强煤炭企业干部培训、培养矿区中小学校师资,决定同时建立华东煤炭教育学院,并将煤炭经济学院和煤炭教育学院统一筹划,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命名为“华东煤炭大学”,校址就选定在我国 14个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的烟台市。

对于这所学校,煤炭部的领导曾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绘就了一幅美丽的蓝图,并表示要把学校建设成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花园式高等学府。1984 年11 月,华东煤炭大学建校指挥部成立,学校的筹建工作全面展开。正当征地任务完成之际,国家压缩煤炭部基本建设投资。1985 年 4 月,煤炭工业部决定缩小学校建设规模,提出建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经过几番周折,同年 12 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正式成立,隶属煤炭工业部领导,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面向全国分配。

1986 年 3 月,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破土动工。针对当时的客观形势,学校提出了“边建校边招生”的方针,力求实现当年建校、当年招生的目标。此后,各路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紧张施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使各项教学设施基本配套。由于学校的宏伟蓝图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和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前来任教。同年 9 月,学校迎来了第一批 107 名全日制本、专科大学生,创造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当年建校当年招生”的历史,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赞誉,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 年前的烟台东郊,俨然一番渔村农庄景象,公共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不全。偌大的校园冷清荒凉,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只有空落落的几栋楼房,白天一望无际的荒草尽入眼帘,晚上呼啸的北风夹带着海水的潮汐声令人心寒。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里,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依然很高,他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精神,开展了“南泥湾式”的垦荒建设运动。他们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与学生一道美化、绿化校园。没有奖金,没有加班费,无人抱怨,无人退缩。一种责任心和创业的成就感,使当年的建设者们心甘情愿地为学校的建设奉献着青春,贡献着才干。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炭行业出现了持续亏损和效益滑坡的局面。历尽艰辛建立起来的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发展规模也受到了限制。1989 年,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重新核定了学校的规模为 1100 人,煤炭教育学院停办。每年的财政拨款仅能艰难地维持日常教学费用。由于学校规模萎缩,原定专业无法开办,致使许多教师闲置,无办学效益可言。这时候的学校建设虽然被称为“小步快跑”,但“小步”是步履蹒跚,“快跑”是举步维艰。

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教职员工,都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疑问。在前途渺茫的情况下,学校党委及时调整了办学方向,从以规模的扩大为主,转向以内部管理机构和机制的建立、完善为主,使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校产等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但终因资金所限,校舍面积不足,学生人均建筑面积、图书资料等硬性指标连续几年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为了弥补国家投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领导不得不将相当精力投入校办产业,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部分资金。1988 年,在高等学校率先创办了外向型校办企业。1991 年,校办产业在煤炭系统高等学校范围内率先实现收入超千万,利润过百万。1992 年,被原国家教委作为“经营开道,发展校办产业”的典型向全国高等学校介绍和推广。

1995 年初,学校接到国家教委关于实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的通知。对照评价指标体系,当时的办学条件远远未达到合格标准。但如果评价不合格,学校将面临着停办或降格。学校再一次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面对痛苦的现实,学校党委决心化压力为动力,以挑战为机遇,号召全校师生员工下定决心,背水一战,“以评促建,边评边建,不惜代价,确保合格”。

为了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广大教职员工发扬了高度的“舍小我顾大我”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工资低、福利待遇差,但仍无怨无悔,坚定地团结在党委周围,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就连初评专家都为此发出过感叹:教师这么清苦,福利待遇这么差,敬业精神还能这么好,真是可敬可佩!

1997 年 9 月,煤炭工业部调整,充实了学校领导班子。新班子一成立,就以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新形象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在此后的时间里,师生们没有了休息日,没有了你我的工作界线,人人顾全大局,人人恪尽职守,全校上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997 年 11 月 17 日至 21 日,是全校师生有史以来最受“煎熬”的五天,也是最有期盼的五天,更是决定学校前途命运的五天。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专家组经实地考察认为,学校各项指标基本上达到了“B”级标准,在某些方面,还达到了“A”级标准。

以 1997 年 11 月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为契机,学校终于结束了痛苦挣扎、徘徊不前的历史。1998 年至 2003 年短短的 5 年,是学校高歌猛进、日新月异的 5 年,是抢抓机遇、迅速崛起的 5 年。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本科教学,夯实学科基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8 年 9 月,学校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山东省为主,在学校发展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2003 年 2 月,由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更名为山东工商学院,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牢固,科研工作的重点地位更加突出,教学科研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成效,全校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精神状态良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扩大发展用地,新征办学用地 514 亩,教工生活区用地 118. 6 亩,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2003 年 1 月,学校又接到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学校党委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积极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非凡的勇气,率先而且独自在山东省高校中扛起了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大旗。

从接到教育部评估通知到专家组进校的 300 多天时间里,全校上下自觉地迸发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003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5 日,教育部专家组进驻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实地检查评估,并对办学定位、发展速度、育人环境、办学质量、校风建设、人才培养等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获得良好成绩。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表明,学校已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2004 年 1 月,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乘势而上,提出了“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工作目标和“加强主体、壮大两翼、形成特色、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2004 年 7 月 2 日至 4 日,中国共产党山东工商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向全校师生吹响了建设山东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号角,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全校上下高举团结的旗帜、学术的旗帜、发展的旗帜、改革的旗帜,大力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使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势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工六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多科性、有特色”的高等学府已经凸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的山东工商学院,高可以望山,远可以观海;春来花团锦簇,草木泛青;夏至绿树成荫,湖光潋滟;秋日云高气爽,落英缤纷;冬日银装素裹,松柏傲立。楼房鳞次栉比,景致各具特色,树木错落有致,草地四季常绿。

她是中国教育系统信用AAA级单位、山东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山东省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

目前,学校占地 1450 亩,校舍建筑面积近 37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00 余万元,图书馆藏书 86 万余册。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16000 余人,教职工980 余人,其中教授 70 人、副教授 183 人,博士 49 人、在读博士 82 人、硕士 355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等高层次人才 36 人。

拥有“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 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其中“企业管理”还被确定为“十五”期间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拥有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部级行业研究基地 4 个。

《经济数学基础(一)》《计算机学科导论》《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管理学》5 门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工程估价学》被列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自 1998 年以来,学校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35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17 项,合作研究国家级项目 20 余项,省部级项目 200 余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7 项。

拥有一级学科 16 个,二级学科 43 个,设二级学院和教学部 17 个,本科专业31 个,“人力资源管理”和“统计学”被列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经过探索和实践,学校已形成了以管理学科见长、以煤炭经济见强、以区域经济见优的办学特色。

广大学子在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文学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山东省电脑知识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辩论赛、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山东省校园剧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5 年多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0%左右。

学校是山东省中外合作办学最早、正规学历教育并且拥有《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单位之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目前已与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 15 个国家的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0 年的风雨凝结了今天的春华秋实,20 年的成果也必将酿造未来的香醇!如今,山东工商学院人已经为自己绘就了“三步走”的发展蓝图:

第一步,到 2010 年,在校生规模达 2 万人,部分学科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拥有 30 名以上省内知名、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拥有 10 个以上硕士学科点,把山东工商学院建设成为山东高水平财经大学。

第二步,从 2010 年起到 2020 年,在校生规模适度发展,部分学科在省内处于一流水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涌现出若干名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把山东工商学院建设成为山东一流财经大学。

第三步,从 2020 年起,向全国高水平财经大学迈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山东工商学院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能够创造历史,也必将赢得未来。我们相信,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山东工商学院一定会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凤凰山下、黄海岸边!

(本文发表于《山东工商学院报》2005 年 10 月 6 日第 243 期) G09KBC3JH/ly6McjMM092r6xDJclu90G3GgD7P/dFjooiuq999iYDxOoF+i4DO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