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性恋古往今来

性是人的本能,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综合,没有谁可以回避或改变。通常所说的“生理”,指的是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所谓生理需求,往往隐含婉指性的需要或性欲。而性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从青春发育期开始,人们就有了性欲。古语有“人不风流枉少年”之说。少男怀春,少女衷情,天经地义。可以断言,性普遍到每一个男人和女人。男人、女人对性的态度也许不同,但却无法否认自身这种自然的要求。许多专家学者调查表明,男女在梦境中都出现过一些有关性的内容。女性梦的内容较为朦胧含蓄,而男性却在梦境中出现更多“霸王强开弓”式的内容。男人想到性爱、梦到性爱、幻想性爱的程度,远比女人猜想的要多得多。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性欲的发动虽然既有心理原因,也有生理作用,但其根源在于性激素导致体内有堵塞不通畅,而性欲这种不通畅,要么通过性交、自慰等方式卸掉,要么通过修持化掉,即道家所讲的:“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总之,要找到一个出路。

在男女交媾的说法上颇有讲究,土得掉渣的字是骂人用的脏字,较为文雅的用词是性交,比较浪漫的称谓是做爱,而民间常用的阿Q对吴妈说得“困觉”的俗语,在一般场合下也不刺耳。男女依存,正常的性生活是人类天性之需,是生理和生活情趣上不可缺少的。如果人为地抑制这种功能,会对身体和心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带来许多疾病。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协调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而且是健康心理的需要。性科学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性压抑,会对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直至损害心身健康;然而,由于性在我们这个儒家文化思想渗透的国家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话题,所以一旦直言谈到性,通常会有人感到难以启齿,甚至还会认为卑鄙、下流、无耻甚至罪恶。其实,性本来与龌龊、肮脏无关,性是干净的,清洁的。性是完美曼妙的生理过程,性在进行时,是人最美的享受,不仅仅享受爽快,还享受精神的安慰和美感。就传承生命来看,性是圣洁的,高尚的。男女性的分泌物是人身体的精华,是成熟吐出的芳香,是鲜花,是果实。没有性,人类的发展历史是难以想象的,会不会有人类都是个说法。因此,性本身无罪,而有罪的是罪恶的心理和行为,如强奸、重婚、纳妾、婚外情、包“二奶”或包“二爷”,等等。

纵观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不难看出,古人都是把繁衍后代作为性活动的首要目的。因为那时生产方式落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日出而起,日落而归,完全靠天吃饭,难以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经常多灾多难,生存条件十分匮乏,传宗接代自然成为当务之急,性的生殖繁衍功能自然而然被摆在重要地位。中国民间流传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话,也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此说对现代人来讲,看来有些片面和强人所难,或者说是形而上学,譬如要是人家因生理缺陷、天生不育,即便具有孝心,也难兑现孝行。千百年来,正是这个“无后大不孝”演绎了无数休妻纳妾的悲喜剧,尤其是农村更为严重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性这种亘古不变的首要生殖功能在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人更看重表达感情的性爱。尤其是计划生育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来,生育与性的分离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实践,不仅“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儿”,而且丁克家庭逐年增多,同居现象屡见不鲜等大量事实都是佐证。当然,除此之外,性还有延年益寿等功能。中国古代的养生观认为,性可以延长寿命直至长生不老,长期禁欲可以导致前列腺病、妇科疾病等病症的出现;还有关于采阴补阳、采阳补阴的观念以及关于精液宝贵、还精补脑的思想等。如中国古代《千金要方》中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又如中国古代房中养生学《素女经》中素女曰:“阴阳不交,则生痛淤之疾”;至于将性交易商业化的妓院等卖淫业,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为了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虽然予以取缔,但躲在阴暗角落中的色情行业在所难免,近年来“严打”过程中处理的犯罪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其中包括什么脱衣舞、卖淫娼妓、陪伴业、色情出版业、色情影视业,等等。如2011 年 8 月 25 日中国公安部发布消息,中国警方与美国警方联合摧毁全球最大中文淫秽色情网站联盟“阳光娱乐联盟”。该联盟旗下拥有 1000 多万会员,48 家中文淫秽色情网站,淫秽色情信息上亿帖,其中 18 个网站涉及儿童色情信息。再如北京市公安局2011 年9 月17 日透露,9 月6 日,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卡片招嫖组织卖淫案,打掉 4 个犯罪团伙,抓获 112 名犯罪嫌疑人,收缴招嫖卡片 6 万余张。

人类源于动物,自然具备动物的本能。人是万物的灵长,其构造也许是动物类最精巧的。人是一步步从动物走到人,也是一步步对本能的升华的过程,在本能的基础上产生智慧、精神和文明,并以文字予以表达,形成文明社会。人们知道如何使用自己、挖掘自己,也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了吃到精美的食物,人们学会烹饪;为了快捷运输,人类发明了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人类的聪明可以设计出精密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计算机,是科技发展到前人无法想象的高科技领域。在世间,人类尽管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然而在性的问题上,似乎有待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索。例如: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大部分人是男人爱女人,所以男人应该爱女人,而男人爱男人是不正常的,女人爱女人更是不循规蹈矩。人们约定俗成的这种观念没有任何逻辑推理可言,其本质只不过是“感觉”而已。我们知道,大圣人老子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如果他所说“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话,那么有异性恋则必有同性恋,即男人“菊花”男人,女人“慰藉”女人是顺理成章的。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喜爱。就像生活中四川人喜欢辣,而山西人喜欢酸一样。再如京、沪、穗三地消费观念、消费文化都各具特点:北京人是只要我喜欢,不管花多少钱;上海人是花钱要花得值,品位我也要;而广州人是精于投资,随意生活。由此可见,让大千世界模式化的观念是不客观和不现实的,典型性往往寓于普遍性之中。古今中外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是异性恋,少数人是同性爱或双性恋,况且所有人都是异性恋的所谓“正常”一说,在有文字记载的世界各国任何时期的任何民族都没有出现过。

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紧扣时代脉搏、探讨当代人的情感构筑了新的平台。研究表明,同性恋原是动物界的一个相当流行的现象,至少其他的哺乳类动物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和人类在血缘上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里,例如猕猴、狒狒、熊和大猩猩等。据悉,科学家们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已经发现 1500 多个动物物种都有各种各样的同性性行为。除了上述动物外,还有企鹅、火烈鸟、鹰、大马哈鱼等物种,而在海洋生物中同性恋现象更为普遍,比如海豚,两只雄性海豚在年轻的时候就会在一起,就连寻找异性也是一起出动,不过与异性的关系只是暂时的,一生中为有雄性互相集合才会长久。众所周知,在一般情况下,同性之间是不可能繁殖后代的。既然同性恋在动物王国中是很自然、很常见的,而且自然选择法则又没有淘汰这一现象,为此,科学家们研究后认为,对于动物来说,异性性行为只是繁殖后代的一个方式,但不是生存的全部。动物之间的同性恋可能只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已。同样,人类的同性性行为或许也是动物的这种天性所使然。

至于人类为什么会出现同性恋,同性恋是怎样形成的?迄今为止,虽然尚无定论。但医学专家和心理专家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普遍认为同性恋的形成有如下缘由:

一是遗传基因。一般认为,同性恋的性取向有 70%是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结果。或者说,同性恋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这些人生来就是同性恋者,因为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极易发展成同性恋细胞,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没有吸引感。

二是性激素影响。胎儿的大脑受何种性激素的影响,决定了个体细胞未来的性取向。如果男性胎儿未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而是受到母亲卵巢的雌激素作用,男性胎儿大脑就会女性化;反之,女性胎儿如果受到睾丸激素的影响,女性胎儿大脑也会雄性化。类似的学派称是内分泌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性腺分泌不平衡是导致同性恋的原因。通过大量医学比较发现,男同性恋者的血液和尿中睾酮较异性恋对照组少,同时精子计数较少,畸形精子较多。而女同性恋者尿中睾酮较异性恋对照组多。

三是心理因素。如果正常的性心理发展长期受到阻滞、压抑或者歪曲,容易导致同性恋。或者说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个阶段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抑制与停顿。如童年时代或青春期,与异性交往受挫,有不愉快的经历,或者受到同性恋的诱惑,同性之间的互有好感和亲密行为,都会影响童年期的性取向。

四是生物本能。人类性行为是多元化的,本能的宣泄和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渴求,是人性正常的需求,像吃饭睡眠一样,因饿而想吃,因累而想困,性也因生理的需要而想性。在与异性接触较少的青春期,如学校、军队、监狱等一些主要与同性在一起的场合,由于特殊的际遇切断异性相吸的“开关”,身体中的荷尔蒙无处释放,所以把情爱与性爱转移到某一喜欢的同性身上。由此不难看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境遇性的,是一种满足性欲的取代行为。这种境遇性的同性恋关系可能是暂时的、短期的,也可能对终身的性取向会有难以改变的影响。

此外,也有人认为同性恋行为的后天因素之一或许与封闭式教育有关。他们认为,中国的教育比较封闭,从小就灌输了一套男女授受不亲的理念,有的中小学校,女生只能和女生同桌,男生只能和男生邻座,甚至女生都不敢和男生说话。这样的教育模式,容易让同性之间产生好感,青春期时,对性的懵懂和好奇导致他们中间可能会产生极端行为,比如说一些男孩子由于好奇,便和男孩发生了性行为;而女生也对女生更加惺惺相惜。换句话说,教育不当,也会把孩子“逼向”同性恋。

同性恋常为人们所异视,然而,同性恋是社会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同性之爱自古有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同性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跨文化现象,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概莫能外。不仅如此,在西方的古代文明中许多未开化和半开化的民族里,同性恋曾经是一种风俗,是一个彰明较著的现象。同性恋者往往得到别人的尊敬。

早在四千年前,古埃及人把同性之间的性爱行为看作是一种神圣的事情,传说霍禄士和赛特这两位大神有过同性恋行为,而在古埃及的后宫,每个女人都有一个亲密的同性朋友。

1964 年,埃及考古学家在位于埃及北部的斯泰普金字塔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墓。在古墓中最神圣墓室的壁画上,两个男子拥抱在一起。

他们的上方还刻着各自的名字:尼安克克努姆和克努姆霍特普。他们两人生活在公元前 2300 多年前,是那个时期某国王的首席指甲修剪师,尽管不是皇亲贵族,但这个职位使他们在宫中还是受到尊重。考古学家对他们二人的关系迷惑不解。在古埃及,两个社会地位明显平等的男性合葬在坟墓的做法极为罕见。最耐人寻味的是,壁画上的两名男子抱在一起。在墓穴其他场景中,他们也手牵着手,鼻尖顶在一起。这是古埃及一种深受欢迎的亲吻方式。他们之间到底是种什么关系?在过去几十年,学者们给出了各种解释。一种认为他们是兄弟,或许还是同卵双胞胎。另一种解释是,他们二人是同性恋。不过至今尚无定论。

奥克亨那坦(Akhenaten)为公元前 1379 年在位的古埃及法老王。据传,他头部很长,臀部很宽,腹部呈罐状,四肢细长。奥克亨那坦的相貌为何如此奇特,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近亲繁殖所致;有人认为他患有先天性的中层囊性坏死性主动脉瘤(马凡氏,Marfan)综合征;有人认为,他的相貌被作了艺术加工和夸张,用以凸显他的权力,使之高高在上于他的臣民。后人普遍认为古埃及法老王奥克亨那坦是同性恋者。

同性恋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古希腊文明中的情形。很多学者都信誓旦旦地说,古希腊时代同性恋蔚然成风,甚至受人尊崇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认为同性恋不但和武德有关,而且和理智、审美及道德等的种种品性都有联系,同时还有不少人认为它比正常的异性恋还要得到尊贵。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认为男人是第一性的,而女人则是第二性的,所以男人与女人的性行为只是停留在生理方面和传宗接代上,而真正崇高的爱情是发生在两个男人身上的,不带任何生育、繁殖等其他事情的色彩,是单纯而高尚的。古希腊时代不仅男同性恋盛行,也有不少女同性恋。有些女同性恋者打扮成男性的模样,参加打仗和狩猎活动,同另一个女人结婚,两人像夫妻一样相处。据说女诗人萨福在莱斯波斯岛上建立了一个女子学校。她的诗名极盛,被誉为“第十缪斯”。她虽有丈夫和子女,却一个接一个地爱上了她的学生,最后因遭到一位女恋人的拒绝,感情脆弱的她竟蹈海而死。

在古希腊,成年男子常常同已经度过青春期但尚未进入成熟期的少年发生热恋,尤其喜爱 12 ~ 16 岁之间的少年。在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这 200 年间,希腊人甚至把同性恋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当一个少年接受完传统的基本教育之后,即被置于一个年长男子的羽翼之下,这成人被称为“爱者”(Lover),少年被称为“被爱者”(Beloved)。这个成年人通常三十出头,负责少年的道德与心智发展教育,以仁慈、理解、温暖及纯粹的爱对待少年,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这少年道德上的完美。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少年犯错,这成人要替少年受罚。少年长大成人后,或者结婚,或者成为另一个少年的保护人即“爱者”。

这种“师生关系”,一般都存在同性恋关系。史料记载,伟大的亚里士多德与他的老师柏拉图就是师生恋。除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名人中同性恋现象非常普遍,如苏格拉底,他和他的老师阿基芬斯,以及他的学生色诺芬,三代都是同性恋。鼎鼎大名的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其中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两人都是同性恋。希腊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诗人品达也是同性恋。

古希腊的这种习俗,甚至在若干世纪之后都对东方有着巨大影响。如公元 10 世纪处于封建时代的日本,其佛教徒间就有一种古希腊式的肛交传统:他们喜欢古希腊那种师徒关系,一个年长的僧人作为师父和保护人,年轻的僧人则以爱和献身回报。常常有和尚和漂亮少年同居的事情发生。每个武士也都带着一个少年,经常为争夺少年而引起决斗。三岛由纪夫写道:“美少年体现了一个理想的形象——他实现了一种未吐露的爱情的理想。”到了 17 世纪,肛交这种古典形式被成年人之间的同性恋所取代,后者在完全由男性演出的日本戏剧中表现的极为普遍。直到 19 世纪中叶,日本还有提供男妓的茶室。

公元前 378 年,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高吉达斯创建了一支很特别的军队,即底比斯“圣军”,它由 300 人(150 对)组成,士兵们是从底比斯的各个军团里面挑选出来的,而且这些士兵皆出身贵族。挑选的标准是:同性恋、恋人关系、战斗力强悍。经过这三项条件的层层筛选,最终精选出 300 人,这也反映出底比斯军队中的同性恋非常普及。其后,高吉达斯将他们单独组成一个军团,让他们互相宣誓忠于爱情与友谊,作为辅助其他军团的精锐部队使用,最终被定位成先锋部队。圣军的一位指挥官曾说:“同一氏族或同一部落的人在危急时刻很少互相帮助,一个军团应该将相爱的战士编在一起,这样才能组成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部队,因为一个人是绝不愿在爱人面前丢脸的,而且他会为了保护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性命。”柏拉图对此曾作过如下评论:“这些彼此相爱的士兵并肩作战,可以击溃一支庞大的军队。每个士兵都不愿意被他的‘爱人’看到自己脱离队伍或丢下武器,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受此耻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懦夫也会受到爱神的鼓舞,进而表现出男人天赋的勇敢。”著名的底比斯圣军,就是全部由一对对彼此相爱的士兵组成的。他们转战多年,立下辉煌战绩。

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生于公元前 356年马其顿古都佩拉。他相貌英俊,擅长狩猎,醉心于兵法。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时继承了父亲腓力二世国王的王位。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 13 年中,以其雄才大略,率领军队东征西讨,驰骋欧亚非大陆,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曾经一度占领了从多瑙河到埃及以及印度在内的大片土地,建立了横跨欧亚非,并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他的英年早逝与过度思念不久前撒手人寰的同性恋人赫菲斯汀有关,并有“亚历山大大帝一生战无不胜,但却败在赫菲斯汀的两腿之间”的传言。

古罗马时候为了保持军队旺盛的战斗力,士兵的性欲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因为当时没有“慰安妇”,所以军队里也大力倡导同性恋。古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亦译为哈德里安),生于公元 76 年,死于公元 138 年。哈德良在公元 123 年至 124 年巡视东方期间,与十二三岁的美少年安提诺乌斯初见,此后一直把他带在身边。公元 130 年 10 月的一天,安提诺乌斯在埃及尼罗河不幸溺水身亡,死因不明,或是不慎失足,或是自杀、他杀,史无定论。为追念这位不足廿岁即早逝的娈童,悲恸不已的哈德良当即把安提诺乌斯奉若神明,顶礼膜拜,并在其落水处兴建一座城市,赐名安提诺波利斯,同时下令在帝国境内遍树安提诺乌斯雕像,建立一种类似照相册的纪念物,以铭记这位美少年。据路透社 2002 年 11 月 15 日报道:“罗马皇帝哈德良为悼念同性恋人安提诺乌斯而建的庙宇,在埋没将近两千年后,日前在罗马附近出土。占地面积广大的哈德良别墅遗址位于罗马以东约三十公里。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这里意外地发掘出一座半圆形建筑,包括部分墙垣,几处喷泉和供奉雕像的壁龛及刻有埃及象形文字的大理石碎片若干。专家声称,此项发现为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件同性恋爱传奇提供了新的佐证。”

非洲北部的斯旺人中普遍有男同性恋行为,显要的斯旺男子相互借用对方的儿子,公开谈论他们之间的男性性爱,就像讨论与女性的性爱一样毫无忌讳。已婚和未婚的男子都遵循习俗的要求进行同性恋活动。如果一个斯旺人不同其他男子发生性行为,就会被视为怪人。

拉丁美洲三大文明的玛雅文明,记载了青春期的同性恋的现象,有专家认为,玛雅文明属于喜爱同性恋甚于异性恋的文明。玛雅的男孩在结婚之前,父母通常会给他安排一个男性玩伴,以满足他的需求。玛雅人还认为,成人之间的同性恋是天性使然,难以改变,因而对同性恋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另外,美国西北部的一些原始部落如卡迪克部落、澳大利亚西部的肯伯雷地区、马来西亚岛上的土著民中、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一些部落以及夏威夷岛国的一些人种中,都有同性恋的资料可查。

泰山北斗,长虹贯日。在史料中,英、法、德、意、俄等国的帝王或涌现出的超级名人如群星般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耀人眼目。对他们都有同性恋的描述甚至列表,仅英国就有五六个国王榜上有名。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 ~ 1616)、英国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 ~1900)、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nlt 1926 ~ 1984)、德国性学专家赫兹菲尔德(Magnus Hirschfeld 1868 ~ 1935)、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以及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 I. Tchaikovsky 1840 ~ 1893)等,均有同性恋的文字记载。

在东方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中,中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同性恋的历史也同样悠久。根据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中所说,中国最早同性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华夏始祖黄帝。虽然有的学者认为这只是民间传说,至于中国是否真的曾有黄帝的存在,不十分可靠,故不足为据;但笔者认为,这也并不影响中国也是同性性文化的先祖大国,因为中国历史上虽未把同性恋抬到像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那样尊崇的地位,但其记载也是不绝于史书的。例如《商书·伊训》中有所谓“三风十愆”,“乱风”是“三风”之一,“乱风”中包括“四愆”,其中的一“愆”就是“比顽童”,也就是时下所说的同性恋。虽然同性恋在当今尚存的最早记载中以“乱风”这样的受贬面目出现,但这毕竟揭示了同性恋行为在三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而且其影响之大可列为一“风”。以后,《周书》的《逸周书》中有“美男破老,美女破居,武之毁也”的话。在周朝的民间诗歌中,也有许多赞美男风之词,如“狡童”、“狂童”、“狂且”、“恣行”、“维予二人”之类的词句,都和同性恋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都有崇尚美男之风,记载也多了起来。墨子在《尚贤》中说:“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在春秋战国时期,同性恋现象不仅是上淫下,而且也有下欲淫上的事。如《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生得漂亮,有一次一个小官员一直轻佻地盯着他看,当景公发现此人是因为他生得姣美才这么看时,十分恼怒,要杀这个小官员。于是晏子劝景公:拒绝别人的欲望,是“不道”的,憎恶别人的爱慕是“不祥”的,虽然他意欲于你,但还不至于杀头,景公听后,只说:有这样的事吗?那么在我洗澡的时候,让他来抱我的背好了;元代林载卿的《诚斋杂记》还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中潘章和王仲先从相见到相爱,情同夫妇,甚至同死的事情。他们俩合葬的墓冢后来还长出一棵枝叶相抱的树,可谓死后仍相爱如故,贞诚感天,这棵树也称为“共枕树”。从这件事看,当时社会上一般人士中也有此风,而且还传为美谈。

到了汉代,男风得到进一步发展。据统计,自西汉高祖至东汉宁帝,就有 10 个帝王有过男同性恋的史迹,在西汉 25 个刘姓帝王中,占了 40%。又如被认为是英明君主的汉武帝,所宠的男子竟达 5 个之多。

汉宫不仅男同性恋层出不穷,女同性恋也时有发生。宫女由于性寂寞而发生同性恋,历代都有发生,但很少记于正史。西汉时有名的“巫蛊之祸”,就是汉武帝怀疑皇后与下人搞同性恋,废皇后于长门宫所为。陈阿娇被打入冷宫后与一个跳大神的女人“同寝如夫妇”,后被汉武帝惊觉,大怒,从此对一切与跳大神有关的事深恶痛绝。其实,以今日的观点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女同性恋,而且是境遇性同性恋,其中,陈皇后扮演主体的角色,女巫扮演客体的一方。发生这类问题,很可能是由于陈皇后因失宠而产生严重的性寂寞与性饥饿,企图另辟蹊径以宣泄性欲或聊以自慰所致。

宫花寂寞红

(图片摘自《同性文化》,作者刘达临 鲁龙光,中国社会出版社)

从春秋战国以至于秦、汉,男风主要存在于君主和贵族阶层之中,是他们淫奢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已扩展到了民间,成为社会上某些民众的一般性嗜好。当时男扮女装之风很盛,如魏明帝时的何晏、王夷甫、潘安、裴令公、杜弘治等,都以美男子而善敷朱粉、作妇人相见闻名于世。此外,一般豪富之家都以蓄养娈童乐伎作为“财富”的象征。如晋朝的富户石崇与王恺为了比谁富有,以娈童为赌注,或下妻比输赢,而输赢往往以娈童几百人计。

在理学盛行的宋代,性禁锢、性压制和道学家的虚伪,都未能从根本上抑制住人们的性需求和性活动,也未能从根本上压抑男风。据清代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的记载,宋代浙江人不喜说“鸭”字,这是一种禁忌,因为“鸭”字在那时是暗指同性恋和同性性行为。宋代的男风在很多方面以男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方面有不少记载。

汉代之后,男风(男同性恋)时盛时衰。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男性在履行成家立业,传接香火的责任之后,周围人对他们的同性恋情往往宽而待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对同性恋所持的态度至多是中性的,也就是不褒不贬,历史记载中没有对同性恋进行颂扬。而同性恋关系多以享乐和猎色为特点,从来不对维系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构成任何挑战或威胁。

自唐至宋元,有关同性恋的记载较少。到了明代,关于男性同性恋的记载又多起来。男风、性小说、春宫画的流行,是明代性风尚三个最突出的方面。明代皇帝好男风的很多,和汉代有些相仿。其中明武宗朱厚照是很突出的一个。除了皇帝以外,当时一些贵族、大臣也好男风。尤其是明朝后期,同性恋在社会上已很普遍。当时不少官吏和学者等,都是有名的同性恋。他们除了妻妾外,还有年少俊美的书童,这些书童除伴主人出外或远游,往往也是主人的性伴侣。史料记载,正德年间北京已有男院之设,悬“长春院”匾额;而女风居所,则称“不夜宫”。苏东坡之诗“风花竞入长春院,灯烛交辉不夜城”,就是当时社会上性环境的一幅图画。

资料图片:古代春宫画

清代的“男风”几乎是和清王朝的统治共兴衰,在所谓乾隆盛世时,男风也十分盛行,甚至可以说达到了顶峰时期,上至皇帝下至官员搞同性恋有两个特点:一是多拥有自己的侍童、侍官、侍员,常侍左右,以至荐枕席;二是玩弄优伶,蔚然成风。当时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学者都作诗撰文歌颂同性恋,或自身就是同性恋者。例如清初著名的诗人、画家吴梅村就写过《王郎曲》,公开称颂男色。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清代盛行“私寓”制度,官吏富商蓄养相公成风。这些大户人家买来眉清目秀的小男孩供主人赏玩,称“男风”,小孩被称为“相公”或“相姑”。清初诗词大家陈维崧与优伶徐紫云的同性恋不仅不是秘密,而且路人皆知。清代名人郑板桥在《板桥自叙》中提到自己由于收养过多个男宠,其做官的俸禄与卖画所得的钱,有许多是花在此事上。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年近七旬时还收了年轻貌美的男秀才刘霞裳作学生,师徒偕游,双宿双飞,一派名士风流。《随园轶事》对袁枚的同性恋也有记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

蒲松龄先生在其传世小说《聊斋志异》中用大量篇幅评述同性恋,可见当时同性恋现象在清代社会之盛行。看过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读者都会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自然没有回避这一时代之风。从书中来看,贾宝玉的第一位同性情人应该是秦钟,而这个少年也是和宝玉最搭调的一位。曹雪芹不但描写了贾宝玉和秦钟的恋情,而且贾宝玉和蒋玉涵的同性恋导致了他们和封建秩序的第一次正面冲突。书中的“宝玉挨打”,“众学童闹学”,“薛蟠挨打”,“贾琏狎男宠”,“贾珍嫖相姑”等情节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男风的普遍。据传,清代毕秋帆曾当过陕西的省长,他手下的秘书,大半有爱恋同性之癖。秘书们经常偷偷地将男宠请进办公的地方,公然狎昵,令毕省长非常不快。一日,毕省长突然下令说:“快将公安局长找来,令他带领 500 名防暴警察和 500 名警卫部队过来待命。”下属问:“大人您为何大动肝火呢?”毕省长回答:“我要将省政府里的兔子一网打尽!”兔子是男色的代称,如此一来,秘书们也便明白了省长的不满。不过,秘书们依然我行我素,而毕省长的命令也只不过是牢骚。

到了八国联军进京后,男风就处于衰微。而上述“私寓”制度,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伶人出面倡议而被废止。

总之,古今中外同性恋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延续传承,近年来已经发展到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承认同性恋婚姻。来势迅猛的应该说是美国,目前已有 8 个州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地位,其中包括影响力最大、且于 2011 年 6 月 24 日宣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纽约州以及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

自 1993 年以来,美国军队对同性恋采取的是“不问,不说”政策,虽然没有明文禁止同性恋参军,但如果同性恋者公开性取向,则有可能被开除。自该政策实施以来,共有 1. 45 万人因为公开同性恋的性取向而被开除出美军。为此,同性恋权益组织多年来一直为废除这项法律而抗争,其结果是五角大楼对骚扰和歧视同性恋的行为采取了“零容忍”,并于2011 年9 月20 日正式废除禁止公开同性恋性取向者参军的政策。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发表声明说:“今天每个美国人为我们采取另外一个重大步骤而自豪,它将使我们军队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军队,并朝实现我们国家的立国观念的方向迈进。”

资料图片:野外消遣

中国政府虽然不允许同性恋者之间结婚,但公开或秘密的同性恋家庭业已客观存在。据悉,2005 年 5 月,我国西南部某省城一对同性伴侣举行了婚礼,这是我国首次正式举办的同性恋网婚,这对伴侣已经惬意地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并购买了住房。“圈内”许多“同志”对这对伴侣做了庆祝。另据一位大名鼎鼎的出镜记者报道,2010 年 1 月 3 日,某省城天仙桥一家著名的男性“同志”酒吧里,举行了一场“婚礼”。新郎是身穿黑色西装、略带微笑的 47 岁的曾哥,新娘是一袭白纱长裙,笑容甜美,略带羞涩的 27 岁帅哥小潘。前来捧场的百余人宾客大多为“圈内”时尚的男性,年龄集中在 20 岁至 50 岁;据说还有个别同性恋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目前国家不认可同性婚姻,还故意前往婚姻登记处试探申请结婚证。 EZkeSZo9FhgPlrDlNDO75amn/AtZ0OKjNubQ93zPacZMoVLcC1/81NQ+CjuPt/8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