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的形势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明确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也面临新的环境。就国际环境而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就国内环境而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也面临诸多新问题。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使高校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给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带来新挑战
一般来说,文化常被看作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一种有地理边界的、可定位的、内向发展的“生活模式”。自社会主义改造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外来文化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使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受到挑战。江泽民曾指出:“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机而入。” 就高校而言,广大师生所接触的思想政治文化信息远远超出了他们直接经验的范围,特别是通过大众传媒或跨境文化交流、人口流通和信息流动,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时空边界被突破,广大师生所接受到的非本土思想政治文化信息呈“多元化”、“海量化”发展趋势,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文化有可能逐渐被遮蔽、淹没。当前,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西方国家主导着世界的文化市场和话语权,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霸权,继而导致国际传播的话语空间缩小,促使文化的同化现象,有人将之概括为“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可以凭借占据思想政治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进行丑化,蛊惑人心。西方敌对势力“西化”与“分化”中国的图谋一直未改变,他们不断加大对中国民众的心理攻势,妄图动摇中国人民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煽动民族分裂情绪。高等学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点,近些年来他们利用高校与西方国家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频繁的特点,加大了对高校实施和平演变的力度。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当前高校存在多种社会思潮,这极大地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给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带来挑战。
(二)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提出新问题
当前,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成为影响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原有传播信息、接收信息模式,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反控性更趋明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对信息、舆论的控制,改变了传播者和受众间的不对称地位,使“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含混不清”,而且“打破了传统传播的物理空间和时间限制,实现了信息传送的多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的‘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广大师生不仅可以依据个人偏好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而且可以在获取这些信息的同时,添加、评述、讨论、转发甚至自己制作发布新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立体的、动态的、多向回路的”信息再传播局面以及言论的“公共领域”和“自由市场”。网络新媒体具有的渗透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炒作和宣传,以文化渗透的方式,稀释我党主流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网络还成为社会情绪的“宣泄口”,易于积聚社会不满情绪,这些都对高校党员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弱化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把关力度”,从而使高校党的思想建设难度加大。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们从研究到实践都相对薄弱。如何开展丰富的网络党建活动,增强网络党建的效果,如何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这都是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良现象给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带来负面影响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外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巩固了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党的思想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党建的同时,也给党建工作特别是思想建设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给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对主流政治价值产生的认同危机。政治认同本身表现为一种政治归属感,一种正向的、肯定性的政治价值认知和态度倾向,它建立在公众对政治基本需求的满足之上,是公众对外在的政治价值、政治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进行内化的产物,并有可能随着历史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认同的转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愈发复杂化,各种利益纠葛、社会纷争相互缠绕,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被放大,主流政治价值遭遇认同危机,影响了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二是道德价值观选择的迷茫和困惑。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不断被消解,而新的能真正引领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一些学生迷恋于追求感官刺激,不顾道德原则,只要个人能随心所欲,把快乐置于非道德基础之上,把娱乐、享受与道德、理性相对立,这就必然造成道德价值观选择上的迷茫和困惑。三是消费文化盛行助长高校中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滋生蔓延。一般来说,消费文化旨在从消费行为中寻找被消费对象以及主体消费过程所具有的意义和依据的文化,主要体现的不是以往人对物的使用、占有等“实用”层面的意义,而是凸显消费的符号价值和意义。伴随着消费文化而来的,往往是炫耀式消费、享乐主义文化观等不良消费观,一些师生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物品所调度和控制,沉溺于虚假的消费满足中,进而不断消解中国本土优秀的消费文化观,如勤俭节约(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民族优良传统。
(四)高校自身所面临的阶段性难题给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带来困难
近年来,高校在内部科学化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这些改革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还存在诸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等阶段性难题。一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增添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难度。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难以根本扭转,造成在初等教育阶段重学生成绩提高、轻思想政治修养提升,造成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些学生不仅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而且常常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较为轻视,进而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二是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有待加强。近年来,高校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学生人数快速增加造成师资队伍紧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跟不上现有高校发展的步伐,从而制约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待提升。从历史上看,过去高校思想政治建设重宣传和灌输、轻软性教育和涵化教育,重课堂教育、轻课下教育,讲授方法也较陈旧,学生鲜有学习兴趣,同时一些教师刻意回避敏感政治话题,不敢和学生展开坦诚的思想交流,大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明确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目标和任务是思想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确立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目标基点。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学习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以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的思想素质,为高校党组织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充分发挥作用而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队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任务主要是筑牢信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
(一)筑牢信念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广大师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理想引领方向,信念凝聚力量。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引导人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伟大旗帜。当前,高校师生中有部分人理想信念模糊、淡化、动摇或缺失。有些大学生由于理想信念缺失,对社会发展方向缺乏正确认识,陷入苦闷和迷惘之中,甚至无心学业,虚度时光;有少数教师政治立场模糊动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正确认识,甚至怀疑。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 6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因此成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为此,在广大师生员工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和信心,最大限度地在高校师生中形成思想共识,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职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必须从解决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入手,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认真抓好。为此,各高校必须通过不断创新高校党的思想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教职工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抓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其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二)武装头脑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和广大师生的头脑。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只有搞好理论武装,提高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保证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 90 年的历史发展表明,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延安时期,我们党为了保证革命的胜利,发动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进城比做进京赶考,提出了“两个务必”的伟大思想,为建立新中国创造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再次发动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党的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起“三讲”教育活动,在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为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开展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理论保证。可以说,90 年来我们党的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胜利,都是同全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密不可分的。坚持理论武装,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和师生。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经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为此,高校要走在整个社会的前列,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同时,要充分利用智力和人才优势,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在广大师生中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带头人,为党的理论创新作贡献。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在广大师生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指导实践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第三个任务,就是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党的思想建设过程是一个通过理论教育使党员把正确思想内化,而后党员通过实际行动把正确思想外化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更关键的是要广大师生学会运用科学理论去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判断和认识社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我们党 90 年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就能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此,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就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坚持把理论研究学习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用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通过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广大师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能够回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能够对各自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和提出解决办法。高校领导干部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高校教师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高校学生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掌握正确的学习、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方法。
(四)推动工作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最终任务是推动工作。从党的思想建设的历史来看,思想建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践也证明,思想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来进行,思想理论学习只有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才有生命力和价值,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以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法宝。归根结底,思想建设的成果要切实转化为认识、转化为行动,真正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工作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指导实践的能力,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要把党的思想建设融入高校中心工作,通过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和强大的思想保证。为了使思想建设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必须加强学校各支队伍的思想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努力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办学治校能力。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把握方向、谋划发展、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改革创新、敢做善成的能力,提高民主办事、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其次,要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先进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职工党员努力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表率,党员学术骨干要通过自己在广大师生中特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学术道德建设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再次,要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使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砥砺品格,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并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总之,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将有力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