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怒了全国各族人民,各界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封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抗日热情日益高涨。
1931年9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河南形势和党的斗争策略。会议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发出了《河南省委紧急通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号召人民反蒋抗日。开封各级党组织接到省委的指示后,立即翻印、散发、张贴,还动员党团员到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工作,成立了反帝大同盟、反帝革命委员会、敢死队、赤卫队等组织,在广大农村、工厂、兵营和学校开展反帝斗争。
国民党省政府(今省府前街)门前请愿
10月,开封各大中学校一致停课,学生联合举行了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并组成学生请愿团到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今省府前街)门前示威请愿,要求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给蒋介石发电,出兵抗日。开封爱国学生还成立了河南大学反日救国委员会和开封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并分别创办了《河大抗日救国月刊》和《学生之友》等刊物,宣传抗日,组织学生从事救亡活动,走上街头,查禁日货。11月,开封各校推选出沈东甫(河南大学)、吴宝珍(女师)、张承先(水专)、席文珂(第一师范)、李红蓼(开高)5名学生代表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在大会发言中,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河南大学反日救国委员会主席郭晓棠等开设秋水书店,发行进步书刊,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河大学生还进行了义勇军训练。
为统一协调全省爱国学生的抗日行动,12月中旬,河南省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在开封成立。反动当局采取高压政策,逮捕了5名大会组织者。这一暴行,激起了广大爱国学生的极大愤怒,开封各大中学校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社会各界纷纷予以声援,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不得不释放了全部被捕人员。
赴南京请愿5名学生代表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军民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屈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极力破坏淞沪抗战,并于1月30日决定迁都洛阳,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上海“一二八”事件后的第3天,开封街头就出现了《驱日前线敢死队告民众书》的传单。传单上写道:“现在,东三省整整亡于统治阶级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之下了!……政府现在今(已)离开了民众,而且事实证明,将永远的不抵抗与妥协,”。中共河南省委及时布置各级党团组织“抓紧上海事变去扩大反帝运动,领导群众罢工、罢业、罢操、罢课去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在党团组织的影响下,开封的大中学校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通令各校爱国学生加紧开展抗日活动。中等以上学校1000多名学生,在大街小巷担任义务检查员,查禁日货;数10所学校的学生汇集成浩大的队伍,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敦促政府抗战。在党的领导下,河南大学、女师、北仓女中和开封高中等学校的进步学生20余人成立了“新兴教育社”,由郭晓棠、傅孤侣、子若星3人领导和分头联系。社内建立了党支部,有党员三人。正在河南大学求学的姚雪垠在他主编的《大陆文艺》创刊号上,以《沧桑曲》为题,在抒发怀念东北国土之情后,疾呼“我誓要去掀起来太平洋中的洪波,使洪波淹没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整个的恶浊大地。啊!我誓要一拳把上帝的宝座,囚犯的牢狱一齐打碎”!
国民党河南当局对开封兴起的抗日浪潮十分恐惧,密令开封警察局在全城秘密搜捕,镇压抗日活动。一支受中共领导的青年驱日前线敢死队,携带多种宣传品和书籍,由北平到开封进行反蒋抗日宣传,反动当局将他们全部逮捕,与此同时,河大附中部分同学被开除。3月中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前往南京途经开封,开封抗日学生联合会闻讯即派代表前往晋见,向林森提出坚决抗日等11条请愿条件,林森被迫答应。之后开封10余所学校100多名学生赶赴车站,高呼口号,要求全国一致坚决抗日。
在中共河南省委的领导下,省、市共青团组织在开封各校学生中做了大量工作,并以共青团员为骨干,建立了许多群众性的反帝组织,进行反帝宣传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使进步思想、革命理论在开封传播。开封成为当时全省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