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原型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6日完稿),补充了学位论文撰写博客日志。第1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2章介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的基本问题;第3章介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的研究现状;第4章介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相关标准规范及实践;第5章介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模型和目标;第6章介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第7章介绍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实例分析;第8章归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书后所附学位论文撰写博客日志,系统记录了笔者围绕《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的学习与研究历程,具有知识性与可读性,对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图书情报领域教师和学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学位论文《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留下了许多遗憾。从篇幅上,我预期是达到15万字左右,实际篇幅不到10万字;内容上,我原想国内国外都做,实际国外部分没做。评估研究是应用研究,我期望我做这个题目能够有一定现实意义。研究过程中,我的研究态度是严肃的、认真的。2006年12月开始思考选题,2008年6月完成。我做过6年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实际工作,3年时间专门从事图书馆学学习与研究,希望能够做出点样子来。研究过程中,我得到许多老师无私的指导和帮助,点点滴滴,我铭记于心,由衷感谢。

学位论文仅仅是印刷十本,取得学位就完事了吗?我留意过一些学位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发表多年,引用次数为零,我这篇也一样吗?我曾参与一些课题的申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都是非常重视的,我的研究结束,能起点实际的作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我的研究是稚嫩的。研究过程中,有老师对若干关键概念、主要研究方法等有不少尖锐的意见和分歧。有的是因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有的则是因为我的学识与阅历所限。不断学习,循序渐进,我非常渴望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是我的论文核心内容之一,2008年4月9日向《大学图书馆学报》投稿,5月4日收到用稿通知,9月21日出版。该文的录用,于我的鼓舞是巨大的,它激励我更加发奋学习,将研究进行的更深入。此后,又有一批学位论文研究成果陆续被录用发表,发表的内容有:

1.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74~81;

2.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调查与分析.图书与情报,2008(6):95~97,106;

3.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相关实践及其启示[A].见:上海图书馆编.知识创新与图书馆服务:第四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论文集[C].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53~359;

4.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探讨.新世纪图书馆,2009(1):29~32;

5.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方法与实例研究.图书与情报,2010(2):122~126。

投稿过程中,受到了编辑及审稿专家们的诸多启发,受益匪浅。我将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内容在第一时间开放存取(OA),颇受欢迎。我很高兴,引发一些思考或提供借鉴正是我所追求的,进而萌生将学位论文进一步修订完善之后出版出来的愿望。

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本课题研究涉及面广且发展迅速,囿于本人的学力与知识结构,书中必有不少纰漏之处,每念及此,辄感不安。恳切希望读者加爱,赐以教言。

王启云 1myY4bk4FGdQPVnGlsSHDjFjUaDPLxG4STjSgI7shEBU/GwemIaKXtvSzzDTkJ6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