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语用失误研究回顾

“Pragmatic Failure”中国英语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翻译和理解不太统一。黄次栋(1984)称之为“语用错误”,何自然(1986)称之为“语用失误”,王宗炎(1988)称之为“语用误差”。我们倾向于“语用失误”,而且我国学界目前基本上确认了“语用失误”的称谓地位。

这一概念最早是Jenny Thomas于 1982 年在兰开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攻读硕士学位时在她的导师Christopher Candlin和Geoffrey Leech共同指导下撰写的题为Pragmatic Failure的硕士论文上出现。次年,她把论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整理并发表在《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第四卷第二期杂志上,这就是后来被学界大量引用的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Thomas,J.(1983:91)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明确界定了什么是“语用失误”,还借用了Leech(1983)关于普通语用学包括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和社交语用学(sociopragamatics)两个分支的框架把“语用失误”区分为两大类,即“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sociopragmatic failure”。何自然(1986)分别将它们译成“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并把这种分类法称为语用失误“二分说”。从此,语用失误研究成为跨文化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大量引用”的程度到底怎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用google进行了搜索,发现符合“语用失误”的结果约 50.2 万项;符合“pragmatic failure”的结果约 221.8 万项。这说明在全球认可“pragmatic failure”这种说法的人士很多,但经过浏览发现重复的内容很多,为了了解其中的学术性地位,我们对目前中国最大的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www.cnki.net)进行搜索,其中以“语用失误”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为 943 项,其中包括硕士论文中的151 项,博士论文 0 项;以“pragmatic failure”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为 931条,其中包括硕士论文中的 152 项,博士论文 0 项 。说明至今没有学者以“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为关键词作为博士论文。这也是笔者 2007 年夏天与俞东明教授交谈后,本课题为什么一直坚持以“语用失误”为标题中心词来研究的原因。

另外,在Google网站所搜索出来有关“语用失误”或“pragmatic failure”的词条中我们分别对各自前 30 项符合的结果(每项词条 10 个网页,共计 600个网页)进行研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的现象,即:符合“语用失误”的结果 300 项都是中文写的是无可非议的,可是符合“pragmatic failure”的词条中居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中文写的,其中的词条要么是含有“pragmatic failure”中英文题目,要么是含有“pragmatic failure”的中英文摘要,要么是含有“pragmatic failure”的中英文关键词。这样的词条估计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最后我们把余下的不到三分之二的相关词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网页中主要提到“pragmatic failure”或“failure from pragmatic approach”类似的短语,真正含有“pragmatic failure”标题的国外文章只有 18 篇(含Thomas J.本人的文章),而且这 18 篇标题或主题上含有“pragmatic failure”的外国文章都在前 15 项词条的 150 个网站中发现,后 150 个网站没有发现类似文献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符合“pragmatic failure”220 多万项的结果里应该中国人写的占绝对多数,换句话说这个热门的语言现象在中国比较热。以下两个研究结果还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断:

第一,经搜索发现国外大型网站http://www.cheathouse.com/共收集100,000 多篇学术论文,而以关键词“pragmatic failure”搜到的文章 92 篇,其中与语言学习相关的 18 篇,而标题或主题中含有“pragmatic failure”的文章只有 1 篇。另一个国外大型网站http://www.accessmylibrary.com /coms2/summary_ 0286 -32253685_ ITM共收录 3,353,065 篇学术文章,可是标题或主题中含有“pragmatic failure”的文章也只有 1 篇

第二,经过我们调查发现从德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学者Gabriela Pohl于2004 年在年刊杂志SLLT上所发表的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一文里参考了 20 个文献,除“Thomas 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 ,4(2),91 ~ 112.”这一条文献外,再没见到其他任何文献标题或主题中含有“pragmatic failure”的文献。韩国Chung-Ang大学学者Eun-Sook Jeong(2006)在Overcoming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日本学者Megumi Kawate-Mierzejewska(2003)在What is the Relevance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 to Language Teaching?文章中的参考文献里都只有Thomas(1983)的文献;美国学者Peter Dash在 2004 年写的文章“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 Definitional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里面的 24 个参考文献中,同样也只有Thomas(1983)这一文献,而且这些都是来自新世纪的相关文章。最后我们把 18 篇国外的文章都看完,发现参考文献中标题带有“Pragmatic Failure(s)”几乎都只有Thomas (1983)的文章。让我们感到更奇怪的是,最近在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标题上有“语用失误”的专著中,在多达 6 页的参考书目里居然也只有Thomas (1983)所著的这一国外文献,当然标题中含有“语用失误”的中文参考文献不少(唐红芳,2007:250 ~ 255),等等。此类现象举不胜举。

以上说明Thomas (1983)关于“语用失误”一文被大量引用不假。但应该看到,如果以国家为单位作为考察对象,那么从前面的研究与分析看,的确主要是中国的学者在引用和研究,再具体一点,应该是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或对外汉语教学者在大量引用和研究,因为我们从中国知网查阅的 943 篇标题与“语用失误”相关的文章中,真正与中文学者相关的只有 1 篇,即:王克(1994)的“论壮族人语用失误的文化背景”一文 。可能是我国的中文学者对这一概念称法不一,比如据我们查阅所知:邵敬敏(1993)、姜美玉(2001)称“口误”,李大忠(1999)称“偏误”等,虽不作一一列举,但数量并不是很多,进一步说明“语用失误”的称谓地位。 w9T/AGtG1PmMPr3r8wrCB2d+oqzF0QOd3JJQ1JzkG1350WsVx14R4+FqMA1+k1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