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时代化是同一过程,三者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实践。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反过来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当代中国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的同时也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将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总是同一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民族化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就是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党的十四大报告在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说,这个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里,既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当代中国背景,又讲了这个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由此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

(一)中国化是前提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只有同中国国情和民族传统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生动、具体、鲜活的理论,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也就是毛泽东当年所说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其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把它当作抽象的教条到处套用;二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民族化,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形式;三是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并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表现出巨大的理论魅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回答和解决的课题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但归根到底是回答四个重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能不能解决好这四个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并把两者正确地统一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中。特别是要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引方向的精神旗帜,成为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为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坚强领导核心,从思想上、政治上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时代化是灵魂

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实践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同时代发展的特征相结合,不断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时代化既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推动世界格局变化、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变幻,不断从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中汲取新的营养,始终引领时代发展,并且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修正错误的东西、过时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形成新的结论、补充新的内容;二是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并把亿万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密切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任务。任何理论都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不能要求前人解释今天的事情,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洞悉时代发展变化大势,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而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当代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4.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只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回应时代挑战,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大众化是目的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产生不竭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并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转换,才能变为人民群众手中的武器,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2.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今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全球性影响以及多元化发展,从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确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发展方向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国内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只有不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在人民大众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并转化为人民大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3.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防止简单化、庸俗化和非科学化的倾向。大众化要讲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化、简明化,但又不能片面化、简单化、低俗化,就是说大众化不能以牺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肢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降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为代价。马克思早就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这即是说,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正确地回答和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才能掌握群众,才能令人信服,才能发挥历史作用。毛泽东用通俗、简明的中国语言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深奥理论表述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表述为“实事求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

4.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就是要求我们深入研究隐藏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背后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并弄清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发展态势、治理对策等;必须深入研究别国政党执政兴衰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科学管党治党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把握执政规律提供坚强理论支持。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就是要求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从和服务于走共同富裕道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特别要深入研究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和所产生的具体政策需求,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就是要求我们根据我国社会深刻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要求,对当前我国社会呈现出的国外境外因素与国内境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新特点要格外关注,努力探索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应对复杂局面的新办法、新途径、新机制,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前瞻性、预见性、战略性。当前,要紧密结合解决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特别要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创新和理论普及工作,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就是要以谦虚的态度和深入实际的踏实作风,在参与火热的创造性实践中捕捉真理,在感知典型经验、反思曲折探索中发现规律的痕迹。既注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这样的宏大时空和广阔视野中,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趋势和未来走向,又注重及时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局部的、阶段性的、最新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揭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种具体规律,不断增强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本领。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55年执政的6条主要经验,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从6个方面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己经产生并将长期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思想理论政治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不断开拓新境界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任务,是党中央坚持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建设党、提高党的重大举措,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tAr/9UzpZPXerpz5FUMwIGEOKD/0M/r+ysLbsiJY1OOj5tEZk6JzGI87xJjWPv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