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产生后,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出现了金融的雏形,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信用货币”。在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融通,供求关系的建立,存贷的进行,以及金融工具的发行与转让,都是以信用为基础。因此,可以说,金融是货币与信用关系的总和。随着货币与信用的发展,和其相关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以货币和信用为基础的多种要素组合的银行体系。系统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而非系统则是相对的。在银行研究中, system一词既可翻译成体系,也可译成系统。戈德·史密斯将金融机构分为两大类:负债为货币(通常为通货和支票存款)的金融机构和负债不是货币的金融机构。前者指存款银行,其运营与货币密切相关;后者包括保险组织、融资公司、抵押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资金来源于其它金融机构的二级金融中介机构等。将银行定义为负债为货币的金融机构可以反映银行在货币供应系统中的关键地位。
《现代金融大辞典》将银行定义为“专门经营存放款、储蓄、汇兑、结算等银行业务,充当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这对于实行金融分业经营的我国是比较恰当的。1995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商业银行是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根据研究的视角,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将银行体系界定为:除各种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各种类型的基金以外的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与货币的供给和创造密切相关、主要从事接受存款和向个人及企业发放贷款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在业务上具有如下特点:存款形式或债券形式的负债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资产主要为贷款和证券;此外还从事其他金融中介业务。
在我国,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管。中国银行业协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
“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至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语,有时候这个词语甚至被应用得很通俗化,简单点看,大概只要是经过注册的有生产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都可以算作是实体经济,这其中金融服务业则是例外,大概因为金融服务业属于特定行业,而其服务活动也是有别于一般的服务业的。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却在美联储的声明里显得日渐突出。
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后,美联储就宣称“金融市场动荡没有损及实体经济”,在 2007 年 9 月 18 日美联储改变立场大幅降息的声明中仍然表示“为防止市场动荡损及实体经济”,旧金山联储主席耶伦也表示“短期货币政策应该致力于稳定实体经济增长”。其实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房市长期低迷时,美联储就置房市下滑于不顾,多次声称“房市下滑没有伤害到实体经济领域”。可见在 2007 年中,美联储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汇的频率是非常之高的,那么美联储的“实体经济”是什么含义呢,是否是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通俗化了的概念?
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性账户、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
本文认为,实体经济(Real Economy)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不仅包括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教育、文艺、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2)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功能。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3)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提高综合素质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