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各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体系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太发达的今天,我国银行体系更突显其重要性。

自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Schumpeter)开创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分析研究以来,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多。在银行体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方面虽然也取得了若干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多为研究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几乎都未涉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更鲜有研究两者互动发展关系的成果。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互动关系如何,作用机理是什么?特别是怎样的银行体系结构对实体经济有最优的促进作用?实体经济的波动对银行体系脆弱性有怎样的影响?这些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银行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书主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从各方面看都占大数,因此,本书在定量分析部分用商业银行(或主要商业银行)数据代表银行体系数据。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银行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机理分析。本文分类推导了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不同推动机制。

第二,银行体系结构与实体经济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数据直观分析了银行信贷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区域结构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采用SCP范式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银行体系前十家银行的绩效水平,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绩效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江西省为例实证分析我国区域银行体系的发展和区域实体经济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银行结构的优化,银行绩效得到提升,四大国有银行绩效提升更快,并推动了实体经济增长。

第三,实体经济促进银行体系的变迁研究。本书归纳了世界各国银行体系和我国银行体系变迁的史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银行体系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和实体经济发展在其中的作用。分析了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得出应以诱致性变迁为主,辅以强制性变迁的结论。

第四,实体经济波动与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本书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对 1978 年到 2009 年间银行体系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判断,采用虚拟变量进行了标识。采用了Logit模型,就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变量和外部因素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通货膨胀率和储蓄率与银行脆弱性显著相关。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书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发挥银行体系各类机构推动作用。借鉴各国银行体系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我国银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银行体系内各类机构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二、优化银行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银行体系东中西部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控制银行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三、强化诱致性变迁。借鉴世界各国银行体系变迁之路,推动我国银行体系机构分布、业务、所有制变迁。诱致性变迁应成为我国银行体系变迁的主要路径,并辅以强制性变迁。

四、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储蓄率。针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特点,重点监测和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储蓄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此减少实体经济波动,减弱银行体系脆弱性。

五、推动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互进发展。一方面加快实体经济产业升级,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支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对银行实行逆周期监管,完善银行监管体系,防止我国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互退、背离。 dRIKI7eO+fKt3l5H9vM1Sf91j4fZ1kEgR7WVAcQ9AotzgYAzpcGnmvlNzicSmZ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