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学生品德心理

中学生品德心理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明确为人准则,懂得社会道德标准,提高政治思想认识水平,按学生行为规范自我要求的一种心理特征或倾向。这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青少年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是社会给每个人刻上的思想烙印。

青少年在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必须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必须对学生进行做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德育和智育、体育一样重要。有德才能有益于社会,天下要有德者居之,无德者有才是坏才,是申公豹式的人,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品德好就会受人尊重,成为社会的楷模。有德的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福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同时与他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福特觉得自己没有太大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的地上有一张废纸,就弯腰把它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垃圾篓。进门之后,福特刚说了一句“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伸出了双手,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诧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辉煌的汽车人生之路,直到让福特汽车闻名全球。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的品德的重要性。要具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品质,才能对人类作出贡献。

中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教育的影响,学校负有重要责任。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德育培养放在首位,教学生品德知识,教他们如何把品德知识落实到行动上。

什么是品德?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了某种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我国中学生良好品德就是指学生个体按学校、社会的正确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或倾向。例如:热爱劳动,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刻苦学习,忠诚正直,遵纪守法,讲究卫生,艰苦朴素,不怕困难等等,就是我国学校要求学生具备的品德。学生品德是由学生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显示的。偶尔或一时的道德行为不能说明某学生具备了某种品德,只有当他具有某种稳定的道德观念,并在其支配下一贯地出现某些道德行为,才能说他具有某一品德。所以要是知道某人有某种品德,就可以预见或预期他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将如何行动。

学生具备某种品德,就是学生在学校、社会生活中通过接受各种教育与影响,逐渐认识和接受某种道德规范的结果。学生根据已知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得到人们的认可或否定,在头脑里就会让这些观念与许多成功的行为方式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这些联系在某种情境中,就会引起某种道德活动,就会主动地或自动地产生特定的道德行为。学校教师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些这样的联系,从而形成学生的某些品德。

中学生品德心理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四种心理成分。道德认识是中学生对社会道德标准,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行动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避免或缺少的内心体验和态度需要;道德意志是为了实施道德行为,实现既定道德目标所需要的决心心理;道德行为是按照道德标准行事的言论和行动表现。

品德心理的四种心理成分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教育者要利用品德心理的科学规律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磨砺学生道德意志,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良好的品德成长的目的。 ybvKZV4eOMOpG69JhzIdXtuApGbWOqnzTGNCeNTiD02mtHMuQz/1I/vyWPUooSr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