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中学生的自主心理,是与“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相一致的。它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激情的焕发,学习责任感的出现,和学习自主意识的苏醒的现象,是适应现代社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的需要,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精神的转变。满足学生自主心理的需要,有利于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推动学生的自我提高,帮助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强调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国历代教育先辈对自主学习也有许多箴言。古人说:“学莫贵于自得。”又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也有人说:“教是为了自教。”

国外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扉页上赫然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定的进步。”

自主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努力,去完成,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想出许许多多的方法;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就会遇到大量的思想阻碍,被迫完成。

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学生渴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渴望自我钻研,自我感悟,自我练习,自我陶冶,自我把握,自我控制,自我驾驭,并会发挥无穷的自我潜能去战胜自我。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由、自觉地学习(而不是被动、他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定学习时间,确定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达到自定目标。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所在,主体性是核心,自我调控是保证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 ZQxKYQhucBtWI0kGc7U1SInsBMKxLmrn/gi1X+VO3VMhVhEcGxYudCKfFFQTlh2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