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版序

本书 2005 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带教材性质的学术专著。在本书出版后的这六年多时间里,汉语方言地理学领域颇有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和事件。例如(以时间先后为序):

(1)2006 年:《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出版(Richard VanNess Simmons、石汝杰、顾黔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本书以地毯式的调查获取江苏境内长江南北两岸数十个县市的第一手方言资料,用方言地理学的方法研究吴语和江淮官话的分界问题。汉语方言的分区和划界是汉语方言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书在理论方法上的探讨及田野调查和方言地图绘制、分析的技术实现等方面都颇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2)2008 年:《汉语方言地图集》出版(曹志耘主编,商务印书馆)。这是第一部在统一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全国性的汉语方言语言特征地图集。所依据的资料是国内外 34 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 57 名研究人员历时 7 年的实地调查所得。地图集设 930 个地点,含 510 幅方言特征分布图,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卷,较全面系统地描写和展示了汉语重要语言现象的共时差异和地理分布状况,可以为汉语语言学、方言地理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国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份极为重要的基础资料,对方言地理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可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3)2009 年:《汉语方言解释地图》出版(岩田礼编,[日]白帝社)。本书是日本学者长期以来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汉语词汇地理学著作,具有方法上的示范意义。

(4)2010 年:11 月 21—22 日,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北京语言大学和日本金泽大学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会议正式代表共 60 人,分别来自日本、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收到论文 53 篇,宣读 51 篇,数十名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列席旁听了会议。会议论文集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拙著自出版以来也有一些值得介绍的情况。一方面,一些高校陆续将本书列为参考教材,感兴趣的读者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有两位学者先后撰写书评,就方言地理学和汉语方言分区提出了一些与拙著很不相同的看法。两篇书评是:

(1)《方言地理和方言分区可以接合吗?——读项梦冰、曹晖编著〈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香港]郭必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5 期,154—157 页。

(2)《书评:〈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日本]岩田礼,《语言学论丛》第 43 辑,352—371 页,商务印书馆。

两位学者愿意牺牲时间和精力,为一本并不成熟的小书撰写书评,不仅对读者非常有帮助,对作者也是很有教益的。当然,勿庸讳言,两位先生的某些立场和意见我们并不认同,因此会撰文做必要的回应,即将发表的一篇是《方言地理、方言分区和谱系分类》。

最近一年我开始酝酿重写《汉语方言地理学》,一方面是因为通过这些年的后续研究,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已有所不同或更加深入,另一方面是因为《汉语方言地图集》的出版给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基础,对拙著加以重写是必然的。去年 12 月,本书的代理公司(现更名为中联华文社科图书出版中心)来信建议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再版此书,因为我正在日本,所以到今年 1 月底才看到此信,因为有重写的计划,也就没有给代理公司回信。没想到二三月间,他们先后三次打电话来征询此事,我就在想,重写非三年两载不能完成,加上初版印数不大,再版确实有利于拙著的流通,那么好吧,既然如此,就先再版后重写吧。因为公司的操作有时间性,我最近又非常忙,而且赴日在即,所以连公司允许的 20%以内的小幅修订也难以做到了。除了增加再版序、改正初版中已发现的排印错误和少数明显的行文失误外,其他都一仍其旧。也就是说,此次再版仍然只反映 2005 年以前的资料,而且难免挂一漏万,也没有讨论词汇地理学,不过我们相信,它仍然是迄今为止比较切合汉语实际而且通俗易懂的方言地理学入门读物。

我这几年发表的与本书内容有关的论文有以下几篇,读者可以参看:

(1)《客家话的界定及客赣方言的分合》,《语言暨语言学》第 7 卷第 2 期,297—338 页,2006 年,台北。

(2)《汉语方言的分组及官话方言的界定》,《语言学论丛》第 35 辑,155—199 页,商务印书馆,2007 年,北京。

(3)《申报地图之〈语言区域图〉》,项梦冰主编《方言论丛》第一辑,191—210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北京。

(4)《客家话、赣语古浊上字的今读》,《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六辑,204—220 页,商务印书馆,2009 年,北京。

(5)《评罗杰瑞教授的汉语方言分区方案》,余蔼芹、柯蔚南主编《罗杰瑞先生七秩晋三寿庆论文集》,289—303 页,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2010 年,香港。

(6)《黎锦熙先生的汉语方言分区方案述评》,《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191—214 页,商务印书馆,2010 年,北京。

2011 年我应邀为《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汉语方言分卷》撰写“方言地理学”词条(詹伯慧、张振兴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 年),属于 1.5 万字的大条,在继承《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方言地理学”词条(廖秋忠先生撰写)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展和深化,可以代表我对方言地理学的一些基本认识。最后一小节“中国方言地理学展望”的初稿如下:

方言地理学是揭示语言内部差异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研究语言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的方言地理学在汉语方言分区、汉语史等诸方面的研究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语言三个层面(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的研究互为关联。汉语方言地理学的调查和研究走系统性道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梅耶曾经指出:“任何土语都各有它自己的系统。我们应当经常想到每一个细节在每一个系统中的地位。……假如我们只限于考察由调查得来并用地理方法记录下来的词和形式,就会产生只是孤立地研究一个词或一小组词、一个形式或一小组形式的危险。这种支离破碎的办法会葬送整个历史语言学。”“语言地理的长处在于明显地表现出每个词、每个形式的历史特点。但是这种特点在整个系统中有它所处的地位;假如只考察这些孤立的事实,而不把它们放在整体中去考虑,那么所犯的错误,比那些只考虑整体,而不用相当可靠的批评眼光来研究构成这些整体的每一个特殊事实的语言学家所犯的错误还要更大些。”系统性表现在许多方面,不预设调查研究的层面及数量是最基本的一点。《汉语方言地图集》可以说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调查和研究的项目还可以在《汉语方言地图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为了保证语料的同质性,便于方言比较和制图,并避免大动干戈地一遍遍重复调查,方言学界采取分工合作的态度、使用相同的调查表及遵守共同的调查、描写原则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到汉语分布区域的广阔程度和方言分歧的复杂程度,密集布点的全国性方言地图显然应分解为一部部的区域性地图(如按省、地区、县市进行调查和制图),艰苦的方言调查仍然是一项需要受到各方面长期重视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汉语方言地理学的研究,计量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应成为基本的工作手段,并把方言地理学和社会方言学、语言类型学以及人文地理学对人和物的迁徙传播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书继续欢迎读者赐教。我的博士生冯青青曾多遍阅读本书,并特地为这次再版制作了一份勘误表供我参考。虽然此前我自己也做过一份勘误表,但仍有一些遗漏。另两位博士生许井岗和唐浩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谢谢三位博士生同学。

项梦冰
记于北京西二旗搏微斋 Fzc6Covfn0Q9MpKFglsAWKtULnnsv0w4MnfmJ7EqzpAFi46NW8n9qrQLygFKwR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