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与意义

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给我国医药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然而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相比,我国医药企业还普遍存在规模过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落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弱点。因此,以医药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对我国现有医药企业进行整合,是医药行业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资产重组已经成为市场广泛认同的最佳手段之一,企业一旦重组得以进行,原有的法人主体就会被迅速激活,因而可以顺利实现资产增值。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再加大对资产重组的扶植力度,尤其在税收政策、土地价格、业务特许、债务本息减免甚至股权无偿划拨方面都营造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从而能够促成企业间实施资产重组运作的实现。另外,资产重组运作是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相结合的,不但需要引入资金、市场,更需要引入先进企业的管理和文化,从而促进其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引进的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制度,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随着国家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医药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已经成长起来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制造企业以及外来行业企业纷纷进行市场购并和重组,购并和重组就意味着整个中国的医药商业所需资金得到充盈。这对当前整个医药企业摆脱从2008年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走向集中化和使国有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成“医药航母”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世界医药巨头间的重组购并也愈演愈烈。有分析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球前70家大医药企业将合并为15家,医药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提高产业集中更加有利于跨国公司对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医药市场进行分割与控制。可以说,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与世界同步,国内前十强医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达到40%以上。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资产重组的运作是功不可没的。

《2011~2015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出台,纲要提出,优化投资结构,吸引境外药品流通企业按照有关政策扩大在境内投资,参与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拓展分销业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药品流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到境外开展业务。该规划还指出了“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领域的工作重点: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零售连锁业态的发展,培育国家级、地市级龙头航母企业医药流通业。“鼓励和支持药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收购、兼并、托管、参股、控股和强强联合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延伸和完善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促进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等已被明确写入规划纲要,医药流通行业的兼并整合将进一步提速。

由于医药企业资产重组的运作模式不一,加之资产重组的信息披露制度尚待规范,就使得各种各样、或真或假的资产重组大量存在。当然,随着制度的完善,市场条件的改善,重组运作更加趋于理性,虚假重组等短期行为将丧失存活空间,具有效率性的医药企业资产重组运作必成主流。

综上,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对现有国内医药企业资产重组出现的模式进行特征研究,构建防范风险的决策模型,建立医药企业资产重组有效性的价值模型。通过这一研究,旨在找出导致医药企业资产重组运作失败的原因,为成功的医药企业资产重组的运作提供参考,降低医药企业企业资产重组操作的风险。我国建立现代医药企业制度和完善结构调整的要求已迫在眉睫,因而医药企业资产重组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不仅有急迫的现实意义,也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ydO4d9frtFV5FYcuAuOL2Iq24NjnVsIE5juXEGHRNFuyJS18ELH0aXyNKmq38Q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