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62 年至今,傅庚辰已先后为 70 余部影视剧创作音乐(其中收集 51 部见附录),数量众多,有反映革命历史战争电影《走在战争前面》(1977 年)、电视剧《战火在云城熄灭》(1987 年)、电视剧《芦沟桥》(1989 年),有歌颂军队的电影《雷锋》(1964年)、电影《民兵赞》(1972 年)、电视剧《我爱宝岛》(1983 年)等,有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电影《梅花巾》(1980 年)、电影《喜鹊岭茶歌》(1982 年)、电视剧《转正之前》(1985 年)等。这类体裁在傅庚辰音乐作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几乎贯穿于他整个创作历程。笔者就所收集到的作品(见附录)按歌曲音乐、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乐器音乐等划分标准作比例图 2-1:
图2-1 傅庚辰音乐作品类型比例图
注:①这里歌曲音乐不包括影视剧、歌剧、歌舞剧、话剧中的歌曲。
②饼形图显示各类体裁在他作品中所占的比重。
其中影视音乐创作又以电影音乐创作数量最多,创作时间之长,从1961 年调入“八一”电影厂担任作曲开始,就笔耕不辍地从事职业创作。从第一部不起眼的电影《英雄坦克手》、《我们都是神枪手》到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挺进中原》、《梅花巾》、《喜鹊岭茶歌》、《风雨下钟山》音乐等,傅庚辰凭借自己的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创作规律,真诚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促成了他在电影音乐创作领域的显著地位。傅庚辰电影音乐创作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在 2005 年 10 月举办的“纪念中国百年华诞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庆典”中,他荣获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成就奖。可见,傅庚辰可称作为一名永载电影音乐史册的音乐家。
电影音乐取得成就的同时,其音乐素材成为了声乐套曲、大型器乐作品创作的再生资源,并使它们在再创作中更显艺术成就。声乐套曲《航天之歌》的第一首《诉衷情》来源于他为影片《飞向太平洋》创作的插曲,交响作品《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的主题来自他创作的电影《地道战》音乐,交响诗《红星颂》中三个乐章的主题也得益于他创作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音乐。
傅庚辰的影视音乐创作以歌曲为主,注重歌曲在剧中的作用。既有对剧中内容高度概括的主题歌,也有在重要场景中表达人物情感、烘托气氛的插曲。如电影《梅花巾》音乐,有概括影片内容、揭示人物命运的主题歌《梅花巾》,有为白梅绣梅花、姊妹见面等场景创作的《梅竹同心永相爱》、《姊妹花》、《为人作嫁几时休》等数首插曲,又如电影《喜鹊岭茶歌》音乐,为不同画面塑造人物创作出《枝头喜鹊叫连声》、《你替妹去试郎心》、《绕过溪石水欢流》等数首插曲。这些歌曲灵活采用独唱、合唱、对唱、伴唱等不同演唱形式,并通过画内乐或画外乐的表现形式,很好地揭示了画面的主题。如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两次都是通过画内乐的形式由冬子妈演唱出来,真实、自然,但为画面内容的需要,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演唱形式,前者是女声独唱形式,表现出冬子妈盼红军的急切心情,后者是女声独唱与合唱形式,音响变厚,气势加强,烘托出冬子妈、冬子以及群众慷慨激昂的情绪;又如电影《梅花巾》中,插曲《梅竹同心永相爱》由画外音形式,先后采用领唱、对唱、齐唱形式唱出,很好地呼应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再如电影《喜鹊岭茶歌》中,有独唱、重唱、合唱的《一只喜鹊过天顶》,有男中音独唱、合唱的《枝头喜鹊叫连声》等。
傅庚辰从不滥用歌曲,而是从剧作出发,在不断地推敲人物、情节、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准确的体裁、演唱形式以及音画处理方式,把歌曲安排在剧情中最恰当的地方。因此,傅庚辰创作的《雷锋,我们的战友》、《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电影歌曲至今还与剧中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联系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追求中国风格。
其一,对于每一部作品,傅庚辰总是根据影视剧发生的地区,吸收、提炼当地最为特色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加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作出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故事发生在江西婺源,因而傅庚辰吸收当地有特色的、最受当地群众喜爱的兴国山歌的创作旋法:首句特色音调Mi Do Re Mi,突出先现音Mi Mi Mi Do、Re LaLa、ReReDo,围绕Mi作装饰音,以及当地民歌中羽调式常用的La Re LaLa终止式创作出插曲《映山红》。电影《地道战》中,故事表现的是冀中北平原的战争生活,因而傅庚辰运用河北民歌的旋法:以级进为主糅合三、四、五度的小跳,采用宫调式La Do进行,以及Sol La Sol、ReDoRe、MiReMi等加花创作出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以及一个具有河北梆子特色的主题音乐。电影《民兵赞》的故事发生在新疆喀什地区,因而傅庚辰特意去当地搜集十二木卡姆(图 2-2),创作出具有当地维吾尔族特色的主题歌《民兵之歌》以及插曲《跃马扬鞭走天下》。其中主题歌用喀什地区常用的七声调式音阶写成,强调同音进行以及DoSi、 FaMi小二度进行的旋法,插曲中运用维吾尔族特色 0 × × ×前休止符节奏以及× × ×、× × ×的切分节奏。电影《喜鹊岭茶歌》歌曲又是傅庚辰 1982 年在福安县搜集畲族音乐创作的(图 2-3),歌曲融入了当地畲族民歌特色,如运用一字一音均衡节奏,至句末拖长音的节奏形态、句头或句句中出现呼号式衬腔等。电视片《今日吐鲁番》中运用维吾尔民歌中常用的弱起乐句结构、自然小调调式以及二度级进旋法、双音节终止,创作具有民族风味的同名主题歌。
在电影《梅花巾》歌曲又具有苏州评弹特色。
图2-2 傅庚辰在新疆喀什地区搜集十二卡姆时与当地居民合影
图2-3 傅庚辰 1982 年在福安县搜集畲族音乐
其二,傅庚辰重视根据画面风格,突显特色的民族乐器主奏,与影片主题形成很好的融合。《闪闪的红星》中用明亮悦耳的竹笛表现对革命胜利的憧憬,用清脆悠扬的琵琶烘托出冬子妈的乐观精神,又用短促、清脆的木琴表现冬子活泼、天真的性格。《地道战》中用高亢、明亮的板胡与的梆子烘托根据地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雷锋》中使用木琴渲染雷锋和同学们玩耍的欢快气氛。《梅花巾》中通过筝、萧、二胡为插曲《为人作嫁几时休》伴奏,渲染出凄凉的意境。这些民族色彩性乐器的运用也体现了傅庚辰对中国风格的追求。
傅庚辰创作中之所以能成功地溶入民族化因素,除了他深入生活,善于从当地寻找创作的源泉外,也得益于他多年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积累。他在东北音乐工作团里学习过竹笛,调入东北鲁艺音乐系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民族民间音乐,尤其在三年沈阳音乐学院的学习中,更是系统、广泛地学习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李劫夫院长的严格规定下,背诵过 50 多首民歌,学习过河北梆子和评戏,这些使傅庚辰具有了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基础,形成了好的民族音乐修养,成为了他影视剧音乐民族特色的成功基础。
2.记录历史风云。
傅庚辰的电影音乐作品触及到了与民族命运、民族感情这些具有普遍价值的东西,记录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英雄豪情,从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电影音乐《闪闪的红星》、《梅林星火》,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音乐《地道战》,到反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音乐《挺进中原》、《风雨下钟山》,反映抗美朝鲜战争时期的电影音乐《打击侵略者》,再到反映文革时期的电影音乐《走在战争前面》、电影音乐《枫》。傅庚辰总是把自己的创作与历史大背景相结合,以“大我”的口吻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如,电影音乐《闪闪的红星》中,具有天真纯真的少年特征的主题歌《红星歌》,以及纯朴、清新的抒情性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塑造出影片中冬子、冬子妈的形象,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兵在党的光辉指引下的革命斗争风采;电影音乐《地道战》中,雄壮、高亢的主题歌《地道战》,生动地塑造出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形象,而另一首亲切、明朗的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表现了人民在毛主席的光辉指引下革命胜利充满的坚定信念;电影音乐《风雨下钟山》中,将抒情性与战斗性结合起来创作的主题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展现了 1949年正处中国革命历史急剧变化的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乘胜追击,最终占领南京的浩浩荡荡的雄壮气势;电影音乐《枫》中,以深沉的音调创作的主题歌《枫叶飘》预示了影片中人物的悲剧,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些作品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蕴含着中国革命的时代精神。这种革命性一直扎根于中华大地,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都将给人以精神鼓励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