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1977~2009 年)
——形成音乐创作的高峰

“文革”后,傅庚辰把全部情感投入于“大爱”中,乐思如潮水般涌现,热情洋溢地唱人民心声、唱革命精神、唱时代气息,这不同于当时有些作曲家经过“文革”浩劫后极力毫无掩饰地想释放个人情感,沉浸于自我的喜怒哀乐中的创作。具体表现在如下特点:

一、倾注于影视剧音乐创作

文革后,傅庚辰投入大量影视剧音乐创作,题材丰富,相继创作出有反映革命战争的电影《走在战争前面》(1977 年)、电视剧《战火在云城熄灭》(1987 年)、电视剧《芦沟桥》(1989 年)等影视音乐,有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电影《梅花巾》(1980 年)、电影《喜鹊岭茶歌》(1982 年)、电视剧《骆驼草》(1983 年)、《转正之前》(1985 年)等影视音乐,也有赞颂祖国美好建设的电视剧《啊,伊犁》(1988 年)、电视剧《今日吐鲁番》(1985 年)等影视音乐,成为了他影视剧音乐创作数量最多的时期,笔者以收集到的作品为主,①就不同时期的影视剧音乐创作数量比较,作图如下:

图1-1 傅庚辰不同时期影视剧音乐创作对比图

注: 横坐标代表创作年代。

②纵坐标表代表影视剧音乐创作的数量。

③上图代表从 1962 年至 2009 年影视剧音乐创作的数量,大体以五年为一格。

“文革”后傅庚辰影视剧音乐创作呈现逐渐上升趋势,1982~ 1986年间,以 1983 年数量最多,达 7 部,1987 年~ 1991 年达到创作顶峰。其中 1986 年前以电影音乐创作为主,而后又以电视剧音乐创作突出,两者对比图如下:

图1-2 傅庚辰音乐创作类型趋势图

注:①点线代表电影音乐创作。

②实线代表电视剧音乐创作。

③横坐标表示创作年代。

④纵坐标表示创作数量。

⑤上图表示从 1962 年至 2005 年分别创作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的数量。

可见,1982 年至 1986 年傅庚辰开始从事电视剧音乐创作,1987 年后电视剧音乐数量明显高于电影音乐。这样的转变与我国 80 年代电视剧如雨后春笋,高速发展有密切关系。电视剧逐渐成为了大众重要的娱乐方式,这也促使傅庚辰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了电视剧音乐创作,先后为军事题材的《我爱宝岛》、《战火在云城熄灭》、赞美祖国的《今日吐鲁番》、《转正之前》、《啊,伊犁》等电视剧创作音乐。

二、两次创作高峰形成

1.第一次出现在“文革”后至 1995 年,持续时间之长,创作数量之多,涉及体裁和题材甚广,艺术成就及影响极大。近 20 年历程中,音乐创作从未有过间断,数量众多,体裁丰富,包括影视音乐 50 余部、几百首歌曲,革命家诗词歌曲15 首,话剧《爱情之歌》、《东进!东进》2 首,歌剧《星光啊,星光》、《记着啊,记着》2 首。1977 年、1978 年、1979 年表现尤为多产,其中1977 年、1978 年是傅庚辰革命家诗词歌曲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叶剑英诗词的《远望》、《八十抒怀》、《攻关》,陈毅诗词的《五绝青松与赠同志》、《五绝北斗住延安》、《七绝严冬过绽春蕾》、《七绝记遗言》和《七绝梅岭三章》,以及周恩来诗词的《大江歌罢掉头东》、柯岩《请允许》(见图 1-3)共 11 首,于 1991 年建党 70 周年灌制出磁带诗词歌曲《大江歌》专辑(图1-4)。这些歌曲构思恢弘,手法凝练,以极富想象力的音乐思维奏响反映“一幅幅革命家形象的画卷”的乐篇,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伟大的革命史诗气概。而1979 年一年创作电影音乐《挺进中原》、《雪山泪》、《梅花巾》、《不准出生的人》,少儿歌曲《我家住在科学城》、《祖国在欢笑》、独唱歌曲《春雨》、《春天,愿你永远留在我的心间》、《北京—东京》,以及两部歌剧《星光啊,星光》、《记着啊,记着》,这又无疑展现了其显著的艺术创作功底以及极大的创作热忱。

图1-3 《清允许》

注:①1978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柯岩诗词)。

②获 1979 年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创作一等奖。

图1-4 傅庚辰(第二排从左向右第三)

1995 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50 周年发行专辑《童年印象》,出版《啊,红星——傅庚辰歌曲集》,举办“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图 1-5)和“傅庚辰作品研讨会”(图 1-10),这成为傅庚辰音乐创作艺术高峰的一次成果总结。

图1-5 傅庚辰作品音乐会

2.第二次高峰出现在 2003 年~ 2008 年,五年间傅庚辰的创作始终跟时代紧密相连,创作激情不断涌动,中国国防科技大学 50 周年校庆创作校歌《国防科技大学校歌》,辽沈战役胜利 55 周年创作歌曲《啊,锦州》,庆祝航天事业取得的瞩目成就、邓小平诞辰 100 周年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航天之歌》、《小平之歌》,广州举办的金钟奖创作歌曲《金钟之歌》,庆贺宁德撤地设市举办的文艺演出创作的歌曲《美丽的三都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创作的交响组曲《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和交响诗《红星颂》,以及“5·12”汶川大地震后创作歌曲《你我一起走》、《真爱在人间》,北京奥运会前夕创作歌曲《奥运之火》等,傅庚辰用心灵之歌咏唱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正是时代给其创作注入了生命,他名副其实成为了时代的代言人。

天道勤酬,2005 年 8 月 1 日举办的“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既是对自己音乐成果的又一次总结和汇报,也标志着音乐创作迈开达到了又一辉煌高度。2006 年 7 月 1 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 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79 周年,以“创业者的歌”为主题,傅庚辰作品音乐在北京音乐厅奏响;2009 年“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又分别在国家大剧院、南京紫金剧院举办。这是一场场抒写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中国军队创业艰辛历程的赞歌,一次次创作者本人精神意义、生命情调、心灵和谐的传达。

表1-2 2003 ~ 2009 年傅庚辰的创作作品及演出

续表

图1-6 2004 年 1 月 15 日,北京音乐厅,谭利华指挥

图1-7 2005 年 8 月 1 日《“民族之声”唱响中国魂》音乐会

图1-8 2009 年 6 月 29 日国家大剧院

三、音乐创作臻于成熟

1.不同音乐创作领域的驾驭,题材上,从故事片《走在战争前面》音乐、故事片《挺进中原》音乐等革命战争题材,《振兴中华》、《稽山中学校歌》等学校题材,到《大江歌罢掉头东》、《诉衷情》等抒发革命家情怀,再到《真爱在人间》、《奥运之火》等反映社会重大事件的音乐,等等;体裁上,囊括了影视剧音乐、歌曲音乐,话剧、歌剧音乐以及交响组曲、交响诗、小提琴独奏曲等。其中歌曲音乐中又表现出独唱歌曲、少年儿童歌曲、合唱歌曲、声乐套曲不同体裁的创作。

表1-3 傅庚辰多种体裁音乐创作

尤其大型声乐、器乐作品艺术成就显著。声乐套曲《航天之歌》以七首歌曲完成了对不同航天主题性格的歌颂,《小平之歌》由序和五首歌曲有机贯穿丰满了伟人的形象。声乐套曲中领唱、合唱、咏叹调、歌谣等体裁的运用,和声织体与复调织体的交织,以及音色、速度、节奏的处理使音乐相当丰富,成功地完成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两部大型器乐作品《红星歌》和《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是傅庚辰把以前创作的歌曲作为音乐发展主线作再创造,声乐旋律交响化、器乐化,在这里,不仅用足够分量的音乐去反映重大题材,作品是思想型和艺术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高度结合,而且使交响乐更为通俗、大众化,这无疑成为普及我国民族交响乐的一个有力途径。近年来,傅庚辰创作的这四部大型作品先后成功地举办音乐会,通过殷秀梅、王海涛、黄华丽、梁召今、乔建军、王秀芬等优秀的歌唱家,谭利华、李心草、张国勇等著名指挥家以及北京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的精彩演绎,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获得了群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2005 年 9月,傅庚辰《交响作品选》出版发行,收入这四首大型作品。

图1-9 《傅庚辰交响作品选》

2.情感表达更为多样,既有《大江歌罢掉头东》、《八十书怀》的豪迈、坚定,《请允许》、《思乡》的倾诉、怀念,《航天圆舞曲》、《欢庆圆舞曲》的轻松、愉悦,《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周年》、《红四连连歌》的雄壮、有力,《为什么》、《放开我妈妈》的深沉、悲痛,也有同一作品包含的不同情感变化,如《梅岭三章》、《远望》、《歌唱英雄周丽平》,创作技法的娴熟为情感充分表达提供了极大发挥空间。

四、音乐创作评价

傅庚辰 61 年的创作历程中,成功举办多场音乐会,无疑不是他创作成果的展示,给观众带来的是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歌唱。同时,他的作品在音乐界产生影响,在其作品的研讨会上,获得了专家和学者的好评。

2009 年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上,徐沛东、翟泰丰、汤恒、杜鸣心、王世光、王次炤、李双江、庄汉、关峡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分别从傅庚辰艺术创作的时代性、艺术创作的技法、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等给予了评价。《中国艺术报刊登》的《傅庚辰作品研讨会摘要》一文,《广播歌选》的《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与作品研讨会》一文、《北方音乐》的《时代的强音,人民的心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暨作品研讨会》一文分别作了报道。报道好评如潮,不仅感受到的是傅庚辰的艺术造诣,更是体现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音乐工作者的深深崇敬。

图1-10 傅庚辰(左一)2005 年作品研讨会

图1-11 2009 年 6 月 30 日傅庚辰作品研讨会 3oqmuY6dZaSLr9OnB8bXnZfmG7Lf9Xm4wltNXCm6zDjnsT/9kwYBF/ONcGKz7Y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