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翻开 2009 年出版的傅庚辰编著的文集《傅庚辰谈音乐》,前言中写道: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是我音乐人生的座右铭。这是一位在党和军队的培育和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人民作曲家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至真至美,可亲可敬,这份把人生、事业、理想与音乐相濡以沫的幸福,快乐阳光、坚定执着。一页页仔细地阅读,心中顿感激动,他的音乐人生是朴实而深刻的,处处点燃起人们的心灵之火。

一、音乐家傅庚辰

1948 年 3 月,傅庚辰与音乐结缘,凭借几首童真的歌曲考入了东北音乐工团。在炮火硝烟的年代,随部队慰问演出。而后辽沈战役胜利,他被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第三班学习小提琴,先后师从黄魁弟、俄国教员尤拉刻苦钻研学习,由最初不识五线谱发展成一名《黄河大合唱》小提琴首席。他这样回忆这段学习、生活经历:

“东北鲁艺不仅教会我们学习政治、学文化、学业务、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音乐的意义和她应走的道路,奠定了我一生的音乐走向。” 1950年毕业分配到东北文工团担任小提琴演奏。由于习琴过于刻苦,导致右手腕关节发炎,他只好放弃当小提琴家的愿望,选择作曲,走上了音乐创作道路。在那里,他的处女作小提琴独奏曲《秧歌舞曲》诞生,成为了他音乐创作的开端。1953 年参加赴朝慰问团,半年的工作给他的人生带了重要的影响,回国后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授予少将军衔,并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对傅将军的采访中,他这样描绘这段经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考虑生与死的问题上建立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了我创作核心思想的基础,当然在东北文工团的学习中形成了我的文艺观。

1954 年,傅庚辰进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系统学习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7 年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当创作员。1961 年 4 月,傅庚辰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了他 22 年的军事电影事业,创作出数十部影视音乐、数百首歌曲,艺术青春焕发光彩,并日趋成熟。1983 年,他被组织安排,调到总政歌舞团担任团长。1986 年,他抓住学习的机会,毅然去国防大学进修半年。1989 年,他又听从军委命令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当副院长,后任院长。1995 年举办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出版了《啊,红星——傅庚辰歌曲集》,这是傅庚辰对音乐创作成果的一次总结与汇报,印记着他艺术创作高峰的足迹。1999 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2006 年举办了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创业者的歌》、出版了《傅庚辰交响作品选》、《难忘的五年》、《创业者的歌——傅庚辰音乐会作品集》,2008 年他又被当选为联合国世界音理会终身荣誉会员。傅庚辰的音乐道路至今走过了 61 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历程中,无论何时何种身份,傅庚辰始终笔耕不辍,为之不倦地为军队、人民、时代谱曲,作品数量众多,体裁丰富,包括《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挺进中原》、《风雨下钟山》、《破烂王》等近 70 部影视作品作曲,千余首歌曲、歌剧《星光啊,星光》、话剧、舞剧 7 部,以及器乐作品《欢庆舞曲》10 部,尤其电影《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风雨下钟山》中歌曲脍炙人口,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影响很大,感染了几代人,至今仍广为流行,成为了电影歌曲经典,他被当之无愧地称为永载史册的电影作曲家。

二、傅庚辰音乐研究综述

目前,傅庚辰音乐创作的研究未出现专门性研究论著,笔者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把握研究现状,力求搭建一个充实的研究平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并作为可借鉴角度、方法、结论等基础。现将对现状研究作较为系统的梳理:

1.关于傅庚辰本人所做的研究成果:

笔者三次采访作曲家傅庚辰,在愉快的交谈中,他的话语不无体现出那代人的革命激情。采访录整理以及傅将军提供的音像资料(歌曲作品以及音乐会实况),成为值得珍藏的重要文献。傅庚辰著书《傅庚辰谈音乐》无疑更是重中之重,文集分为音乐、评论、人物三大部分,共收录了 142 篇文章,内容涉及广泛,记录了他音乐人生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态度、思想以及才能。从行文中方可见革命情怀,聆心灵之歌。

2.关于学者对傅庚辰研究的评论与研究文论,作如下缕述:

第一,整体性的评论与研究。

徐宝玉、张国力的《傅庚辰的三次创作高潮》一文中从纵向对傅庚辰的创作历程作了三次高潮划分,并粗浅地介绍了每一时期的作品创作经历及成就。周荫昌的《略谈傅庚辰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和《播种希望的作曲家——傅庚辰》从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手法、音乐体裁等角度对傅庚辰早期的歌曲作品进行简要概观。周国安《好的作品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对傅庚辰作品研讨会上发言内容的简要总结,是就作品的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及民族性作总体评论。张见强的《记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一文中,以“光明行”、“英雄赞”、“中华魂”、“心灵赞”四个标题,分别讲述了他的人生、求学经历,电影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映山红》的创作过程以及“文革”后创作历程概要。《一颗红星头上戴——记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一文中谈及到了傅庚辰求学、创作生涯中的感人故事。王文和的《永远高唱红星歌》、孙晓飞的《作曲家傅庚辰和李岚清的音乐情缘》、文瑞的《铁肩担道义的将军作曲家》、王小宁的《音乐家——傅庚辰》、张见强的《记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王建柱的《乐坛将军傅庚辰》、李定国的《将军作曲家傅庚辰》、张育新的《音乐之子——傅庚辰》,这些都主要涉及到傅庚辰的生活经历、音乐学习经历以及艺术活动领域的贡献。

第二,代表性作品的评论与研究(个案分析)。

傅庚辰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影响极大,为此对作品相关的评述也有不少。关于电影音乐作品的讨论较详尽,周畅著的《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中对傅庚辰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三部电影歌曲从音画结合、艺术处理及思想性方面肯定了歌曲的艺术价值;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著的《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和创作经验笔谈》中在李平的《昨夜,有一颗“闪闪的红星”》中第二部分分析艺术上的成功中就歌曲创作在影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了阐述;1974 年的《文汇报》里刊登的一篇黄淮发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激情的赞歌——学习<闪闪的红星>电影音乐创作经验的体会》文中作者较为详细地对这部电影音乐作出了分析,包括音乐如何运用革命样板戏“三突出”、“三对头”的创作原则,以及在影片中对人物塑造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李定国的《将军作曲家傅庚辰》一文中主要讲述了电影音乐《雷锋》、《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创作经历。此外,对歌剧、声乐套曲、交响组曲的代表性作品评述有:1979 年的《文汇报》及 1980 年的《音乐爱好者》分别刊登了题为《<星光啊,星光啊>——悲壮动人》、《歌剧新葩<星光啊,星光>》,通过对创作背景的描述,并加以肯定其价值和地位;而晓坚《<星光啊,星光>和歌剧音乐创作》一文对歌剧音乐的典型性、民族化探索、戏剧性方面提出了异议;1979 年《人民音乐》刊登的蒋青《<星光啊,星光>观后》”一文较为客观地对歌剧音乐作了评价,并对主题歌以及其在歌剧中不同的表现作用,音乐的戏剧性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方面的问题作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一些创作的不足之处。翟泰丰的《木鸟乎!飞船乎》、戎海的《傅庚辰情系<航天之歌>》都就创作过程、背景方面内容进行概观。2005 年 11 月《文化报》刊登的《铿锵民族之声 壮美音乐画卷 音乐界为繁荣中国民族交响乐创作献策》一文中,音乐界的权威专家以及学者以《“民族之声”交响音乐会》为主题各抒其见,探讨了中国民族交响乐的发展道路,其中杨志今、秦咏诚、刘长安对傅庚辰创作的交响诗《红星颂》和交响组曲《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予以高度评价,并对成功的原因作了简要的总结;2005 年《广州日报》刊登的《民族之声“座谈会在广州大厦召开》一文对傅庚辰的两部交响作品在艺术和思想上的成就作了高度的评价。此外,广州文化信息网、中国新闻网、太平洋网分别以《缅怀百年伟人 唱响世纪赞歌》、《傅庚辰为纪念抗战再谱》、《<民族之声>唱响民族魂》为标题肯定了其大型声乐或器乐作品的地位和意义。

基于对研究现状的缕述与分析,关于傅庚辰的人生经历、作品的创作过程的评论已有较多概述,而对其音乐创作风格、各体裁作品分析及艺术特征讨论等不够深入与系统。笔者借鉴以上评述的角度、方法、结论,试图设定一个全面的研究视角。力求既有宏观视野下的把握、又作微观个案的探析。

三、研究视角

本文以傅庚辰的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以下方面提出研究视角:第一,历程考查,对创作历程的讨论;第二,分类研究,对影视音乐、歌曲音乐创、歌剧、话剧及歌舞剧音乐以及器乐音乐创作特征的分析,尤以电影音乐、歌曲音乐创作为研究重点;第三,宏观把握,对总体艺术特征的管窥;第四,美学探析,对音乐思想的总结。

从上述视角考察傅庚辰的音乐创作,力求作出整体性、系统化的学术研究,探析其创作特征、思想和意义,以体现其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艺术成就、艺术特征与成功经验等。 0JfDjKkF7MJvVEG8j1oNXD2gsyFrLrA/VGRijAInDXbtcAn+j0s4aOO2+Et8or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