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内容的艺术性

对于思想教育宣传内容的选择来说,上一节所谈到的一般性艺术特征(生动形象性、情绪感染性、新颖多样性)是最基本的艺术要求。只要我们稍微仔细研究一下那些曾经产生巨大社会效果的精彩的思想教育宣传,使可发现,任何类型的精彩思想教育宣传,都离不开这三个起码的艺术性特征(当然,不同类型的思想教育宣传也有所侧重某一特征)。如果我们不甘停留于这一般性的探讨,愿意再作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从“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与“鼓动性思想教育宣传”这两种基本的思想教育宣传类型的内容选择方面,进一步分析一些与之有关的艺术现象和特征。下面,首先对“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类型在内容选择方面的一些重要艺术特征进行探讨。

一、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的重要特征

所谓“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就是想要力争改变其受众的认识、态度、观点或行为等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宣传。而具体使用的一种最普遍的思想教育宣传方式是进行论证。这是一种借助于严密逻辑推理来展开信息交流的思想教育宣传方式。既然是“说服”,就不同于“强迫”,也不同于“操纵”。“强迫”意味着使用粗暴,或者用武力恐吓别人改变其认识、态度、观点或行为;“操纵”则说明通过不老实或者幕后指使的方式,使别人的认识、态度、观点或行为发生转化。相比之下,“说服”则是提出一些可以较为自由取舍的论据、可以进行自由研讨的观点,通过受众愿意接受的内容,以影响受众的认识、态度或行为。

下面,特别推荐演讲学研究专家顿官刚编译的《演讲时说服听众的几种技巧》,读者认真阅读,对于把握思想教育宣传说服受众的技巧一定会获得深刻启发:

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然而演讲者又通常不得不对付这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听众,那些精明的演讲者总能做到小心谨慎、毕恭毕敬,他们既能充分尊重听众的观点,又能巧妙而又有条不紊地照原定计划阐明自己的观点,打动听众,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演讲,让他们心悦诚服。那么,演讲时该怎样运用这些技巧呢?

一、有的放矢,迂回出击

当你的演讲有可能引起争议时,找准恰当的途径显得特别重要。途径不对头,就有可能导致听者的敌对情绪,不等你的话出口,你早已注定要立于失败的境地。路子选对了,你便能充分说服听者。这是一门最难掌握也是最有价值的交际艺术。

二、先退后进,变守为攻

演讲时,特别是当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你不妨先有意识地退一步,肯定听众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然后在获得听众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找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巧妙提出你的观点,变退为进,化守为攻,从而最终有力地说服听众。

三、因势利导,激发共鸣

要使听众心服口服,你在演讲时不可违背听众的意愿,采取逼迫,甚至是威胁的手段要听众接受你的观点。你应当牢记在心的是,只有当你的观点能够引起听众感情共鸣时,你的观点才容易为听众所接受。

四、权衡利弊,以理服人

要想征服听众,老练的演讲者知道不能急于求成。正如玛克·安东尼那样,他知道要耐心而谨慎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而不感情用事。

以上我们讨论了真正说服听众的几种技巧。事实上,只有当你真正相信你自己的观点时,你才能谈得上真正去说服你的听众。而且,除非你真正感到你的演讲对听众有用,否则你不可能真正使你的观点吸引听众;除非你能真正充分意识到任何问题都有两个对立面,任何通情达理的人都会选择其中的一面,否则你不可能真正说服你的听众;除非你真正心胸开阔,无偏见,否则你不可能真正说服你的听众;除非,你的情感是真正诚挚的,你的演讲引发了听众的共鸣,否则,你就不可能真正说服你的听众。

“说服”的目的是力争使受众“接受”。“说服”与“接受”之间有一个中介,这就是“理解”。关于“理解”内涵的把握,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因而目前仍有不同的认识观点,学术界最新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

其一,“理解”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认为理解就是利用某一科学领域所固有的规则去说明、解释所研究现象的方法。

其二,“理解”是把新知识纳入主体过去的经验之中。在认识论中理解是理论上把握现实的一定的层次、知识上再现客体的形式。

其三,“理解”是一种推理工作。在逻辑上把表述式引入无矛盾逻辑系统,并建立表述式同该系统各成分之问的联系称为理解。

其四,“理解”的语义方面。把理解看做是解释各种关系的结果:当主体清楚了谈话是在何种情境下进行以及讲话人是如何认识这一情境时。才会开始理解交谈的内容。

其五,“理解”的自然语言方面。语言分析就是力图找出语言结构转换时的理解源。理解就是句子外部结构转换成“由简单肯定结构组成的内在表达实体的结果”。

其六,“理解”的语言交际功能。相互理解是语言交际的必要条件。理解是交谈者的目标和举行的交往和谐一致的结果;交谈双方的友好关系是理解对方讲述的重要条件。

其七,“理解”的实验心理学中的理解问题。注重分析形成个人理解策略的心理能力、运算和行动,如表象在理解中的作用,理解的层次,理解上的个人差异,眼球的移动是理解的指示器等。

总之,“说服”和“理解”与“强迫”和“操纵”有着本质的区别。思想教育宣传是说服,是理解,不能有任何强迫之意和操纵之举。我们在此强调:每一个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

当然,通过说服以达到理解,受众愿意并且能够接受思想教育宣传者所表述的内容,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所采用的最为常见的方法是论证,而论证则是通过逻辑性思维,大量运用概念和推理过程,带有严密的“抽象性”与“纯理性”,加之有的思想教育宣传活动时间比较短促,所以受众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如果在这短促的思想教育宣传时间里,受众能够通过思想教育宣传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论证表述,获得一定的思想收益,那对于受众来说将是一件莫大的幸事。思想教育宣传者要想取得这种积极效果,首先就必须精心选择这种思想教育宣传的内容。当然,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如果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考虑,换句话说,就是注意讲究“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的艺术特征,从而强有力地吸引受众,应当如何去做呢?简要地说,就是通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论证表述,在说服中帮助受众理解,使受众获取极大的思想收益。

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下面,欣赏一下伽利略《地球在转动》这一说服性极强的精彩教育宣传内容,读者定会受到深刻启示:

关于自然规律,到目前为止,一方面有拥护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立场的人提出的那些,另一方面还有哥白尼体系的信徒提出的那些。由于哥白尼把地球放在运动的天体中间,说地球是像行星一样的一个球,所以我们的讨论不妨从考察逍遥学派攻击哥白尼这个假设不能成立的理由开始,看看他们提出些什么论证,论证的效力究竟多大。

在我们的时代,的确有些新的事情和新观察到的现象,如果亚里士多德现在还活着的话,我敢说他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我们从他自己的哲学论述方式上,也会很容易地推论出来,因为他在书上说天不变等等,是由于没有人看见天上产生过新东西,也没有看见什么旧东西消失,言下之意,他好像在告诉我们,如果他看见了这类事情,他就会作出相反的结论;他这样把感觉经验放在自然理性之上是很对的。如果他不重视感觉经验,他就不会根据没有人看见过天有变化而推断天不变了。

如果我们是在讨论法律上或者古典文学上的一个论点,其中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问题,那么也许可以把我们的信心寄托在作者的信心、辩才和丰富经验上,并且指望他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能使他把他的立论讲得娓娓动听,而且人们不妨认为这是最好的陈述。但是自然科学的结论必须是正确的、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讨论时就得小心,不要使自己为错误辩护;因为在这里,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他碰巧找到了真理,那么一千个狄摩西尼和一千个亚里士多德都要陷于困境。所以,辛普利邱,如果你还存在着一种想法或者希望,以为会有什么比我们有学问得多、渊博得多、博览得多的人,能够不理会自然界的实况,把错误说成真理,那你还是断了念头吧。

亚里士多德承认,由于距离太远很难看见天体上的情形,而且承认,哪一个人的眼睛能更清楚地描绘它们,就能更有把握地从哲学上论述它们。现在多谢有了望远镜,我已经能够使天体离我们比离亚里士多德近三四十倍,因此能够辨别出天体上的许多事情,都是亚里士多德所没有看见的;别的不谈,单是这些太阳系黑子就是他绝对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比亚里士多德更有把握对待天体和太阳。

某些现在还健在的先生们,有一次去听某博士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演讲,这位博士听见有人把望远镜形容一番,可是自己还没有见过,就说这个发明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来的。他叫人把一本课本拿来,在书中某处找到关于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白天可以在一口深井里看得见的理由。这时候那位博士就说:“你们看,这里的井就代表管子;这里的浓厚气体就是发明玻璃镜片的根据。”最后他还谈到光线穿过比较浓厚和黑暗的透明液体使视力加强的道理。

实际的情形并不完全如此。你说说,如果亚里士多德当时在场,听见那位博士把他说成是望远镜的发明者,他是不是会比那些嘲笑那位博士和他那些解释的人,感到更加气愤呢?你难道会怀疑,如果亚里士多德能看到天上的那些新发现,他将改变自己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著作,使之能包括那些最合理的学说吗?那些浅薄到非要坚持他曾经说过的一切话的鄙陋的人,难道他不会抛弃他们吗?怎么说呢?如果亚里士多德是他们所想象的那种人,他将是顽固不化、头脑固执、不可理喻的人,一个专横的人,把一切别的人都当做笨牛,把他自己的意志当做命令,而凌驾于感觉、经验和自然界本身之上。给亚里士多德戴上权威和王冠的,是他的那些信徒,他自己并没有窃取这种权威地位,或者据为己有。由于披着别人的外衣藏起来比公开出头露面方便得多,他们变得非常怯懦,不敢越出亚里士多德一步;他们宁可随便地否定他们亲眼看见的天上那些变化,而不肯动亚里士多德的天界一根毫毛。

伽利略在《地球在转动》这一说服性极强的精彩教育宣传中,就是想要改变受众的认识、态度、观点或行为等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宣传。而具体使用的一种最普遍的思想教育宣传方式是进行论证――借助于严密逻辑推理来展开信息交流的思想教育宣传方式。受众能够通过思想教育宣传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论证表述,在被说服中自己有所理解,获取极大的思想收益,了解到关于地球的许多科学道理。

二、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的简洁明朗艺术

简洁与明朗的结合,就是“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艺术性的一个起码要求。“简洁”的要求,就是思想教育宣传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做到简明扼要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归纳”与“演绎”。大家都知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两个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过程,一个是由个别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个别。前者就叫归纳推理,后者就叫演绎推理。一般人们总是先认识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质,然后才进一步概括,认识这一类事物的共同性质。认识了这种共同性质以后,人们又可以以这种认识为指导,去研究那些尚未认识的事物,找出其特殊性质。思想教育宣传的说服论证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人类这种认识过程的运用和体现,所以归纳与演绎是思想教育宣传做到简洁最基本的方法。请看下面这段精彩的思想教育宣传内容:

鲁迅说得好,“无情未必真豪杰”。君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毛泽东与杨开慧这对革命伴侣固然有比翼齐飞、改造世界的凌云壮志,也难免有“凄然相向”的离情别绪。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刑场上从容就义前,特意庄严宣布举行婚礼,高喊“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来控诉反动派,大抒革命情。马克思和孩子玩的时候,也天真得和平常人一样,可以高兴得伏在地上让孩子们当马骑。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的人,总是有丰富的感情的。越是伟大的人物,其感情也越是纯洁高尚,感人至深!

此思想教育宣传首先列举了三个实例,运用归纳推理推论出一般性结论。毛泽东和杨开慧壮志凌云,情爱甚笃;周文雍和陈铁军感情纯洁,情操高尚;马克思感情丰富,崇高而天真。由此推出结论:“一个真正的人,总是有丰富的感情的。越是伟大的人物,其感情也越纯洁高尚,感人至深!”三个前提正确而真实,结论超过前提所言范围,概括出了一般性的道理。整个过程,既真实而感人,又简洁而明快,人们不能不信服其中的深刻哲理。再请看一段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方法的思想教育宣传内容:

路,多么平常,可是,攻克科学技术难关和进行革命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平常。

历史上有多少人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攻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们走的该是怎样一条不平几的路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作不朽名著《资本论》,整整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用最大的毅力勤奋地工作着,献出了毕生精力。

十八世纪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研究和不知多少次的科学实验,终于揭示了磁场和电流的关系,为人类作出了重大的科学贡献。

中国革命的道路,更是先辈们用血与火在荆棘中一步一步地开出来的啊!井冈山的哨口雄关,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就是历史的见证。

我们先辈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长满荆棘、崎岖不平、滴着血和汗的路啊!

此段思想教育宣传开头用反衬手法,提出攻克科学技术难关和革命的道路是不平常的一般性看法,接着用一个问句引出三个典型事例,有力地回答了“不平常”,盛赞古今中外攻克难关和进行革命的人和事,最后以感叹作结。这种先由一般到个别、又由个别到一般而最后发出的赞叹,就是运用了归纳与演绎结合的说服论证方法,既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充分揭示出来了,又不显得啰唆,并不令人生厌,因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除归纳与演绎两种最基本的说服论证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类比”的说服论证方法,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教育宣传方法。所谓“类比”(或叫“类推”),就是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的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从已知一种事物的存在和正确中推论出另一种事物的存在和正确来。这种从个别(特殊)到个别(特殊)的说服论证方法,就是“类比法”。这种方法,有利于说明事理,使思想教育宣传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请看下面这段运用类比法的精彩思想教育宣传内容:

一九一二年春天,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中的居里夫人有暇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看啊,看啊,居里夫人感动极了,恍惚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

春蚕是细心的,居里夫人正是科学上的细心人。让我们想一想吧:从四百吨铀沥青矿物、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之中捕捉一克的镭,该有多么难。一点一点地分离,一次一次地测量,来不得半点浮躁气和粗心……

春蚕是耐心的,居里夫人正是个科学上的耐心人。为了发现镭,她和丈夫顽强地苦战了四年,终于揭示了镭的秘密……

春蚕是有事业心的,居里夫人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献给科学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人,她以毕生精力研究镭,建立了崭新的放射科学,成为核物理的开拓者……

为着崇高的事业,细心、耐心地工作,把一切献给人民,这就是春蚕的品格!这就是令人感动的居里夫人的品格!

此段思想教育宣传内容以春蚕与居里夫人作类比。开头描述了居里夫人喜爱春蚕并把自己比作春蚕的事。然后从春蚕所具有的细心、耐心和事业心的品质中类比居里夫人在从事科学事业上所具有的与春蚕同样的宝贵品格。这样一类比,就能使受众对居里夫人的崇高品格更加景仰,并启示受众要像春蚕那样细心、耐心、无私,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的伟大事业。

总之,简洁而明朗,既不赘言连篇、余话累牍,又不艰涩难明、晦暗莫辨,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弗兰西斯·哈奇逊在《论理论的美》中所指出的“给人以理性的美、智慧的美、内涵的美”。简洁而明朗的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有利于吸引受众,打动受众,使他们自觉接受思想教育宣传内容的要义。此外,思想教育工作者真诚的思想教育宣传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说话时的真诚态度,会让他的声音焕发出真实的光彩,那是虚伪的人绝对假装不出来的。同时,思想教育宣传者的公正坦诚之心,传达对受众的爱和尊敬。人类的天性需要爱,也需要尊敬。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价值感、重要感和尊严感。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一定要尊敬你的受众。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真诚地对受众说:让我们坐下来谈谈吧,如果我们意见不合,先让我们寻找彼此的原因,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就会感到彼此之间没有很大距离,分歧很少,共同点很多,而且我们会发现,只要我们有耐心,有诚意,希望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就会相聚相合。

三、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的层次流畅艺术

除简洁而明朗之外,流畅与层次的结合,也是“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艺术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流畅”,作为一种艺术特征,实际上早已被人们所确认。从浩瀚的宇宙天体到精微的基本粒子,从生物的进化到生命的奥秘,从个体的繁衍到社会的发展,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运行有序、和谐统一,构成一幅幅美妙流畅的图景。而“流畅”又往往同“层次”紧密相连,没有层次,或者层次杂乱,不可能构成流畅的艺术性。作为思想教育宣传来说,尤其是“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如果内容杂乱无章,层次无序,把受众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如此思想教育宣传怎能吸引和感动受众,又怎能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宣传效果。下面,是一段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的成功案例,对于我们把握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的层次流畅艺术颇有启迪: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习力比学历更受欢迎。学习力正在成为各行业的精英们努力提升的一种能力,也成为很多企业最倡导的一种能力。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那是因为人们发现学历只能帮助你进入职场,而学习力却能帮助你获得成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学历这种资源,如果不具备学习力会有什么影响?无论个人的学历和经历是什么,要在未来的比赛中获胜,就必须另辟蹊跷,做更多的准备。如果你不具备学习力的话,就会很难脱颖而出!

那么,尽快拥有学习力,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吗?

学习力强的人都善于聆听,总能从别人的嘴巴里学到什么;他们善于观察,总能从发生过的事情里找到什么;他们也善于行动,总能在第一时间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事实,所以能够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为什么我说的方法是有用的?因为学习力是一种健康、开放的学习心态,避免让你陷入狭隘和固执的愚昧中;学习力是科学地规划能力,盲目地跟风只会使你学得疲惫焦虑,无所适从;学习力是方法的革命,一种花更少时间学更多东西的能力;学习力是把知道变成做到的能力,关键不是你懂了多少而是用了多少;学习力也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可以把事情从做到变做好。

你一定不希望学习得太傻、太累、太死;你也一定不希望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为了什么文凭、证书而强迫自己开夜车、背死书……。你一定希望能成为一名事半功倍、快乐的学习者吧!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成为一名拥有高学习力的人吧!

此段精彩思想教育宣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流畅,既鲜明提出了“学习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点,又提出了如何拥有学习力的有效方法;既有对提高学习力的理论分析,又有对提高学习力的真切呼唤。思想教育宣传者在层次流畅语言之中表明了观点,简洁明朗,娓娓动听,给受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美感。

当然,“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要具备层次流畅的艺术性,能够说服受众,思想教育宣传者首先自己要有信心。有信心,就不能有当众怕羞的心理。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众怕羞是难以产生语言表达的流畅与层次的艺术性的。因此,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是“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能够具备流畅与层次的艺术性,促成思想教育宣传成功的一大前提。下面,我们选用著名教育宣传学研究专家高铁军《卡耐基口才学》中关于“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的论述,读者认真阅读,定会获得深刻启示:

关于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卡耐基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

有一次,卡耐基参加训练班的毕业聚会,在聚会上,一个毕业生当着二百多人的面对他说:“卡耐基先生,五年前,我来到你举办示范表演的一家饭店。当我来到会场门口,就停住了。我知道只要走进房间,参加上课,早晚都得要讲演一番。我的手僵在门柄上,我害怕走进去;最后,只有转身走出了饭店。当时,我要是知道你能教人轻易而举地克服恐惧——那种面对听众会瘫软的恐惧,我就不会白白错过失去的五年了。”

听完他的话后,卡耐基深为他特别的仪态和自信所吸引,因为他这样坦诚相告,并不是隔着张桌子在闲话家常,而是在对着许多人发表议论。这说明,他已完全克服了当众怕羞的心理,他必定能借助现在所具有的表达能力和信心,使处理行政事务的技巧大为增加。也许,他要是在五年或十年之前便已战胜恐惧,那他比目前的现在肯定已享受了更多更好的成功和快乐。

爱默生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这话是很对的。也正因为如此,卡耐基认为消除恐惧与自卑感是人们掌握思想教育宣传和谈判技巧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卡耐基认为,练习在公共场合说话是天然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克服不安,而且有助于建立勇气和自信。因为当众说话可以使人们控制住自己的恐惧。

……

其实,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心理,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这种心理,因此,这也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心理特点。根据卡耐基的调查,在大学里,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学生在开始上台思想教育宣传时都有一定的恐惧感;而在卡耐基成人思想教育宣传口才训练班里,课程开始时惧怕上台思想教育宣传的比例几乎是百分之百。

卡耐基认为,某种程度的登台恐惧感对人们练习思想教育宣传反而是有益的,因为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应付环境中不寻常挑战的能力。他这样提醒人们,当你注意到自己的脉搏和呼吸加快时,千万不要过于紧张,而要保持冷静,因为你的身体一向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着警觉,这种警觉表明它已准备采取行动,以应付环境的挑战。假使这种心理上的预备是在某种限度之下进行的,当事者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并且一般说来,会比在普通状况下说得还更为精辟有力。

一般来说,即使是职业演说者,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登台的恐惧,他们在开始思想教育宣传时也或多或少地几乎总是有些怯意。并且,这种怯意在开头的几句话里会表现出来,只不过,他们能很快地克服这种怯意,进入镇静的状态。

人们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习惯于当众说话。罗宾生教授曾说:“恐惧皆衍生于无知与不确定”。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对于大多数初登讲台的思想教育宣传者来说,当众说话是一个未知数,他们并不了解当众思想教育宣传是怎样一回事,就不免心里感到焦虑和恐惧。对于他们而言,那是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情境,要使这种可怕的情境变得单纯而轻松,就要靠坚持不懈的练习。

其实,只要是通过练习获得成功演说的人,当众说话就会变得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了。

著名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爱德华·威格恩先生曾经非常害怕当众说话和演说、在他读中学时,一想到要起立做五分钟的讲演,就惊悸莫名,但他经过努力之后,却克服了恐惧。

……

其实,由于你要当众说话,某种程度的恐惧是自然的现象,同时你应该学会凭藉某种限度之内的登台恐惧,来使你说得更好。

即使登台的恐惧一发而不可收拾,造成心灵的滞塞、言辞的不畅、肌肉过度痉挛而无法控制,因而严重减低了你说话的效力,你也毋需绝望。这些症状在初学者中并非不常见。

只要你肯多下工夫,就会发现这种上台恐惧的程度,很快便会减少到某一地步,这时它就是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了。

……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极大的潜移默化功效。那些接受挑战的人,会发现自己口才一天天好起来,还会发现由于战胜当众说话的恐惧已使自己脱胎换骨,进入更丰富、更圆满的人生。

总之,所谓“说服性思想教育宣传”,就是想要力争改变其受众的认识、态度、观点或行为等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宣传。既然是“说服”,就不同于“强迫”,也不同于“操纵”,而是借助于严密逻辑推理来展开信息交流的思想教育宣传,提出一些可以自由取舍的论据、可以自由研讨的观点,通过受众愿意接收的内容,以影响受众的认识、态度、观点或行为。当然,在“说服”与“接受”之间有一个中介,这就是“理解”。而为了使受众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教育宣传内容,必须做到简洁与明朗的结合,就是一个起码的艺术要求。因为在简洁与明朗的结合中才能“给人以理性的美、智慧的美、内涵的美”,从而吸引受众,打动受众,使他们于情愿之中自觉地认同思想教育宣传内容的要义。 gKQvUSzfyLIWCJw0Tc3qUsnh/M07+KuKXyHNMQnBb81xIF1fjxxTgczBDI8S4E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