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充分就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石

人力资源在任何社会都是第一资源,任何社会发展都首先取决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高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根本标志就是就业或失业程度,就业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正相关,失业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负相关,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和政治学家们把充分就业视为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当人力资源充分就业时,其他一切非人力资源也同时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整个国民经济的实际产出接近或等于潜在产出,经济产出状态处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最大边缘,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处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由于充分就业状态以及由此表征的整体经济运行状态处在人们期望的最优状态,实现充分就业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政府就有责任有义务在充分就业领域大有作为,充分就业就成为政府职能结构中最重要的构成要件,也是任何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首选目标。早在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主题就是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贯彻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把新形势下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一)主流经济学对充分就业的理解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自然经济体系中,人口发展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高出生率被高死亡率所抵消,人口规模长期处于超稳定状态。自然经济体系中的经济缓慢发展与人口缓慢增长之间互为解释变量,一方面是经济缓慢发展导致人口缓慢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食物供应和医疗保障,经济不发展压迫了人口不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少和人口质量低;另一方面人口不发展又导致经济不发展,人口是一切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主体性要素,数量少和质量低的人口压迫了生产力发展,刺激人口增长是前工业社会世界各国加快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实力的首选对策。在工业革命以来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由于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改变,制度创新和和科技创新速率的加快,社会经济获得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在人口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人口数量也获得了“爆炸式”扩张。人口发展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征,导致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发生失衡,劳动供给长期超过劳动需求,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若干的动荡和冲击,生产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迫了人口发展。人们对过去从未有过而现今又长期存在的大量失业人口最初是感到困惑,尔后是感到深深的不安,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和社会各界的人们,几乎比关注任何其他问题都更为关注失业人口或过剩人口问题。因为失业导致人力资源配置的浪费,使一部分人群无业可就,失业人口在经济、政治和心理等方面都受到伤害,他们的就业权利被无情的市场机制所剥夺,有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某些动荡、冲突、摩擦、骚乱和不安。因此,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充分就业,消除和弱化劳动力市场失灵,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经济学家通常把失业分为由于经济周期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周期性失业和由于结构性变动原因引起的结构性失业,把充分就业理解为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我们可以把充分就业理解为以下几点。(1)充分就业是指凡是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就业岗位,与之相对应,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失业是想得到就业岗位而被动地失去了就业机会,那些有工作能力而又不愿意工作的人不被视为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失业,因而通常叫做自愿失业,那些处在法定劳动年龄段两端(如18~60岁)之外的人口也不认为是失业人口。(2)充分就业者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有效率的工作,人力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也就是通常说的几个人的工作几个人干,如果两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也被认为是有一个人失业,这就是经济学家通常说的“隐形失业人口”或“潜在过剩人口”。(3)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就业岗位,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即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劳动年龄和需求偏好变化而引起的职业转换过程中的暂时性失业,这种失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合理性,属于劳动力人口的正常流动,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充分就业被认为是人力资源有效率配置的优化状态。(4)充分就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都被认为是存在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态,自然失业率是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这时的经济运行周期处在高涨或繁荣阶段,失业补助、社会救济、福利开支、社会保障、生活水平、心理状况、人口规模、运行质态、社会认同等等,都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状态。(5)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自然失业率的具体数值,各国政府可以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国特定时期是否实现了充分就业。(6)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失业率若大大高于自然失业率,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疲软,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改进和提升,实际失业率接近或等于零则不可能,至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存在的实际失业率接近或等于零的情形,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失业人口或过剩人口在非效率性过度就业状态下被“隐形失业人口”或“潜在过剩人口”所掩盖,不仅在事实上没能解决失业人口问题,反而又长期损失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有效率,以此为标志的政治优越性也缺乏可持续性。

(二)失业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市场经济是流动性的效率经济,并不像计划经济那样每个劳动力都会从政府计划那里得到一个就业岗位,也不会在得到就业机会以后终生固定在某一个就业岗位上。市场经济奉行的是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高度匹配的效率性就业,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只有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运作才能得以完成。由于人口的增长惯性和生命特征,劳动力人口一旦被“生产”出来就是必须给予高度人文关怀和法律保障的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而不能像其他物资产品那样一旦被证明为没有市场需求的废次品,或者是遇到严重供过于求的经济危机就可以销毁,因此除高级专门人才市场以外,一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总是供过于求。市场供求规律调节和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人口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就是供过于求的劳动力作为失业人口而存在,这是一切市场经济的常态。失业人口又必定处于不断寻找就业岗位的流动性状态,失业人口流动就更必然是一切市场经济的常态,也是市场经济高效率运行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充分就业的人本意义和发展价值

充分就业既是微观居民户家庭实现收入最大化所追求的理性预期,也是宏观政府调控的首要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的重大工具意义和终极目的价值在于五个方面。(1)权利保证。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每个劳动者都找到了他或她所期望找到的就业岗位,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上实在地证明了自身所拥有的自主决策、自愿选择、自由流动、自动就业和自我发展的真实权利,劳动者的可行能力得到了体现、证明和运用,其自身的内在需求偏好获得了满足,有可能实现符合个人意愿的全面发展。(2)经济支撑。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劳动者个人有了可靠的工作保障,找到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居民户家庭能够实现收入最大化,有可能实现个人或居民户家庭在各个方面的最大化发展,劳动者一旦因失去就业机会而处于失业状态,也将同时失去个人和家庭发展的经济支撑。(3)精神满足。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劳动者在找到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归属,自身将不再处于社会游离状态,不再被社会所抛弃和边缘,其心理将不再因失业而被扭曲,原有的失业心理也会得到及时矫正,对未来将不再徘徊、彷徨和迷惘,就业者有了自己期望的社会定位,证明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其精神需求会得到满足。(4)和谐发展。充分就业状态下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所有社会资源都得到了最优化配置,实际经济产出GDP接近或等于潜在产出,经济运行曲线处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缘附近,经济周期处在繁荣和高涨阶段,国民经济蛋糕已经做到最大,即使收入分配比例保持不变,个人家庭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也都会获得相应增长,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处在动态和谐的健康运行状态。(5)消解冲突。充分就业状态证明了政府决策和政府政策的公正性及有效性,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已经实现,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政治支持率会得到提高,政府也能够用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支撑社会全面发展,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力人口都各就其业,社会发展过程中潜藏的某些动荡、冲突、摩擦和骚乱等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消解,既不会出现纵向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剧烈摩擦,也不会出现横向的社会各阶层或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巨大矛盾冲突。 iG9lvq9zD/pJsmkUe6K/FhE6QxfFm0udBm/SnKNtElJg1iiRq/thMvJD/GLVEJ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