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一)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当中,贫富差距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区域差距问题一直都是我们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都十分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孔子很早就讲:“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说整个社会发展当中人们都是关注这个问题的。孙中山先生也讲:“天下为公”,也反映了对这个问题的追求。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内容,王小波、李顺在起义的时候第一次就提出了“均贫富”,就要想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提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追求这么一个目的。共产主义思想创始人马克思他对贫富问题、三个差距问题很早就有自己的阐述,马克思主义讲:“在新社会制度当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他把生产活动看成是所有人的富裕这个目的的追求。列宁同志也曾经讲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可能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使所有的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毛泽东同志讲:“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的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的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的超过现在的富裕程度。”他过去讲这个话的时候说富裕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程度,这是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当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先生在理论方面,我们知道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他研究的问题就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讲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在设计改革开放的时候,他把这个目标就锁定得很牢。同时,怎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呢?小平同志指出:“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的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大家共同富裕的目的。”把怎么实现共同富裕也讲得很明白,这是小平的创举。小平同志也讲:“即使51%的人先富起来了,还有49%也就是6亿多的人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小平同志把改革开放中他没有经历但是他预见的东西都告诉了我们。江泽民总书记也曾经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201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当中再一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上面我们看到,实际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历史的进程来看,都是关注贫富、收入、区域差距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本质的问题。

(二)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和价值追求

追求共同富裕,缩小三个差距,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和价值追求。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当他们在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就曾经讲到:“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列宁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共产党的宗旨、价值追求的综述。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同志讲:“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的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锦涛总书记说:“立足把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马克思到胡锦涛总书记,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抱负、价值追求都体现在怎么对待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上面。因此,总结来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抱负。正如刘少奇同志指出的:“共产党人的理想,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地前进,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更快地实现。”

(三)它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老百姓的一种愿望。小平同志讲:“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了两极分化,那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胜利,九十年的光辉历程都是人民群众所支持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有了今天。陈毅先生曾经讲过:“我们淮海战役的战胜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但是人们群众把我们送向了一个一个的胜利。”但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国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比如说社会财富的分配当中国家占的比重是不是高了一点,老百姓占的比重是不是低了一点,穷人拿的钱是不是少了一点,富人拿的钱多了一点;地区之间比沿海先发展起来了,但是和西部地区相比是不是差距拉大了一些,尽管我国已经进行10多年的西部大开发了,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就是在涪陵,城区和“一线”、两片区这个差距也是很大的。这些问题导致了还有许多老百姓处在一种贫困的边缘和深渊,相当一部分群众收入偏低,并引发了一些不稳定。整个社会当中一些不稳定因素、一些不稳定现象常常发生,这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建设就带来了很多的矛盾。所以,老百姓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同时也希望幸福指数能够高一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是反映的是老百姓、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迫切愿望。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科学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通过对生产力的科学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不能是各种经济关系、社会关系都十分紧张的局面。其次,增长方式必须转变。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拉动。长期靠出口拉动,会导致国际贸易及国际收支不平衡,造成贸易摩擦;长期靠投资拉动,发展方式难免粗放,高投资率毕竟难以持续。必须转向为以内需为主,特别是消费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再有,国民收入分配必须合理。一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做得不够好,以至于在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同时,基尼系数之高也成了全球第二。衡量是否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标志在于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城乡、区域、贫富差距不再扩大,并且逐步缩小到合理区间。

(五)“314”总体部署的题中之义

从重庆的发展实际来,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也是“314”总体部署的题中之意。胡锦涛总书记将重庆定位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要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若遵循沿海地区过去30多年的常规路径努力去干,重庆经济保持15%左右的增速,到2015年建成“增长极”和“经济中心”,是能够做到的。但是,“314”总体部署的要求不只在于建成“增长极”、“经济中心”,还在于城乡统筹和全面小康。重庆有别于京、津、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搞好城乡统筹。要在建设增长极、经济中心的过程中,同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决不能出现城市很发达、农村很落后的局面。同时,全面小康必须表现为三个差距的缩小,是人人都享有较好生活的均衡小康,而不是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被平均出来的小康。从这个意义上讲,“314”总体部署的定向导航,包含着缩小三个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要求。 na5GiNvl0i62v6iaH3+d0iXm5cwtve8P4kH0cX12KrYV2KNnOnO0j5Cw4xYt03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