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涪陵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为推动涪陵区城乡统筹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实施共富十二条、民生十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一)深入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区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定》,明确了十五条共富措施,户籍制度改革就是其中的“杀手锏”之一。这充分表明加快推进我区户籍制度改革,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村籍居民,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回农村务农基无可能,但由于现有户籍制度,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上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这是对农民兄弟很大的不公平。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让他们一次性穿上“五件衣服”,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其权益保护问题。

2.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去年,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区上拿出1个多亿的资金一次性解决了历年各类建设用地已征未转非人员、城中村农村居民、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改革,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就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

3.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充分释放农村生产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以来,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但也让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在现代农业竞争上处于弱势,其抗风险能力弱。部分农民转户进城后,减少了农村人口,增加了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增加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户增收。

4.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村的新生代劳动力进城实现价值,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又推动城市资源下乡,城市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真正向农村流动,更多的农村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使城乡资源在互动中实现价值的提升。

5.有利于扩大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民转户后不仅有一笔经济收入,还穿上了“五件衣服”,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真正融入城市,能使他们对城市有归属感,有利于扩大消费,释放经济活力。

(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总体目标

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推进在区内就读的本市农村籍大中专生转户为突破口,以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涪陵落户就业、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和引导城市规划区内农村居民转户退地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引导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促进“五个涪陵”建设,全面助推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结合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资源承载等因素,分阶段推动人口向城镇区域内聚集,实现区域内户籍合理转移,逐步建立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

2012~2020年,按照把涪陵建设成为百万人口特大型城市的定位要求,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等支撑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30万人以上,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6%,形成流动合理、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三)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工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常态化,首先就是要加强领导,加强重视,明确分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上,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研究布置;同时各工业园区要立即着手建立相应的户改机构,落实专门力量,保持队伍稳定。国土局、农委等部门的土地流转机构要启动运行;公安、人社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户籍工作,确保转非参保能够及时跟进。以此,分工明确,部门合作,完善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

2.科学地设置户籍准入条件,实现阶段性转户。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资源承载能力,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的原则,积极引导重庆籍农村居民向涪陵城区和乡镇转移落户。坚持“三为主”:一要以农民工及新生代为主。对于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在学校期间自愿转户的,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毕业工作后再转户的,不受工作三年或五年的时间限制,可以直接转户;二要以城区和周边县、镇为主,城区帮助周围边县、镇转移农民工;三要以开发区为主。各园区管委会要发挥好协调作用,指导用工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悉数转户到位;同时放开入户条件,鼓励农村居民就近就地转户。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准人条件代替指标控制,达到居住和迁徙自由,实现阶段性转户目标。

3.妥善处置宅基地退出问题。

宅基地及房屋,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对农民转户后宅基地的退出,必须坚持自愿退出、合理补偿原则,用好用活重庆市特有的地票交易政策:首先把握好退出宅基地的范围。只要转户居民有退地需求,我们就不能不理睬、硬拖着。对于“插花地”、“夹心房”等暂时不能复耕的宅基地,要创新工作机制,适当变通处理,切实维护转户居民的利益。其次,严格地票交易价款的分配。必须严格执行地票成交价款扣除交易成本、复耕成本等相关成本后,85%归退地农民个人,15%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定,任何单位和组织都不得截留。并且,地票成交价款不能迟迟拨付不到退地农民手中,要创新支付结算机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探索直补农民的方式。再次,使用好宅基地退出的周转资金。宅基地退出形成地票,需要先投入一笔周转资金进行复耕,地票挂牌交易后再收回。最后,合理界定宅基地的边界。

4.建立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机制。

结合户籍转移,系统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促进城乡户籍制度融合,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处置机制。对于转为城镇居民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条件,对其设置不同的保留权和补偿;同时,组建涪陵区农村土地流转中心,负责对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进行补偿和处置,并盘活利用退出的农村土地;

二是建立住房保障机制。加强公租房、廉租房的管理;并根据涪陵城市规划区及乡镇城镇(集镇)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具备可转户条件的,进入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小区;

三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退出宅基地或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养老保险相关补助和制度;加快制定养老保险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使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实现养老保险的顺畅转移和有效连接。

四是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制定医疗保险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使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实现医疗保险的顺畅转移和有效连接。

五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建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实现乡镇敬老院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城市社会救助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城市扩容后社区服务管理和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要。

六是建立完善就业保障机制。鼓励支持大中专生、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和补贴;对农村籍或农转非子女就读中学等给予补贴和支持等。

七是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分类开展转户居民教育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促使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建立完善转户居民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提升教育培训基础能力。

八是建立完善城乡教育保障机制。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转移人口目标和重点接受农民工转户的区域,准确把握城乡适龄人口及中小学在校生规模变化状况;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做好新增学校师资配备、师资专项培训等工作,满足新增学校教师需求;完善各级各类学生就读政策和资助体系,保障转户居民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

九是建立完善卫生服务保障机制。按照我区乡镇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建设,加快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保障转户居民及其子女和低收入群体在市内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gvgChTL3VE0JnlWvOOdZT438c+UB5+hXt5BsfEZytzcCkE4b5/1qbqVoIPuTF6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