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

塞西尔在其《保守主义》 一书中指出,保守主义具有 10 个特征:1.人性中天然的守旧倾向,希望改革前进又害怕改革前进危险的矛盾心态,怀疑陌生事物追求稳妥的审慎态度,以及对习惯传统的偏爱与成见构成了保守主义的心理基础;2.强调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宗教可以使国家及其世俗权力具有神圣性、永恒性与尊严,能够把个人对国家的服从变为义务;统治权是神授的代理权,政治的目的与国民的天职就是服从宗教教义,故保守主义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维护并支持宗教,宗教是保守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欧洲文明赖以存在的基础;3.反对平等观念,认为等级和地位的差别是实际存在的和必要的,是欧洲文明——绅士精神——的基础;4.人类社会是一有机体而非机械体,即是一个有许多奥妙之处的机体,故必须同过去保持连续性,尽可能使变革逐步进行和尽可能不去打乱原来的正常秩序;5.国家权力带有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反抗国家的权力必须被认为不仅是有害的,而且是亵渎神灵的行为,故保守主义赞成尽可能地限制人民积极反抗的权利;6.国家高于并先于个人,国家创造个人,个人依赖国家而存在;7.保守主义继承了维护国家权威的王党主义传统,其政治具有“父道政治”的性质,其主张在不伤害个人的前提下国家应该对社会事务进行干预,即国家应该救济穷苦之人、应该监督控制贸易、应该制止奢侈行为、应该消灭不道德行为、应该维护宗教的真理等,其干预社会的方法之“济贫法”不是出于社会正义的观念将社会财产强制拉平来进行改革,即不是出于平等主义的正义观来进行改革,而是出于宗教道德情感来进行改革,即出于基督教信仰激发出的对同胞弱者之同情仁慈心来进行改革,故国家首先是慈父(仁爱治国),然后才是法官(公正治国);8.保守主义在政治上所保守的核心是君主制,认为君主制是值得保存的制度,因为人们善于将感情集中倾注在一个人身上,相信国王体现着国家的伟大权力的尊严、历史的悠久和文明的灿烂,因而君主制能够激发出国民的爱国热情,故国王的职务不应该降为国家庆典中纯礼仪性的职务,国王应该切实负起管理国家之责,公开地积极参与政治活动;9.承认世袭原则具有合法性,故保守主义不仅支持君主世袭制,亦支持上院世袭制,主张加强上院的世袭权力,反对英国议会制度中下院的党派性,即反对政党政治;10.保守主义的重要任务是确立国教,维护教会国教地位,即在宗教信仰上采取全国性行为,主张全国人民共同信仰基督教,并且国家要承认宗教或教会与国家为一体,国家有服从宗教真理的义务;国教的本质是人人都具有同样的宗教信念,故在学校教育中就不能实施排除宗教教育的纯世俗教育和不具某一教派特点的纯基督教教育(因为二者会导致反宗教倾向和独立教派倾向),而应该由国家代表父母为其子女选择国教信仰,以实现国家在政治范围内监护人民宗教生活的职能,即国家在政教关系上必须奉行政教合一的原则。

罗伯特·尼斯贝在其《保守主义》 一书中也指出了保守主义的10 个特征:1.以传统性来反对现代性,即歌颂“中世纪的伟大”,用古代的封建原则反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盛行的诸现代性原则,主张恢复“中世纪价值”,故保守主义被誉为“对过去的先知”;2.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中间性团体”的权利与自由,而不强调个人自由,即强调家庭、家族、阶级、庄园、行会、商社、教会、修道院、慈善机构、大学、地方自治组织等“中间性团体”的权利自由(亦即亲属团体、经济团体、宗教团体、文教团体与地方利益团体的权利自由),认为“中间性团体”是抵抗极权统治的堡垒,而强调“中间性团体”的权利与自由正是“中世纪的产物”,是“中世纪价值”的体现;3.保守主义反对用普遍的理性观念、抽象的权利说、形而上学的自然法理论和逻辑的几何公理来解释人类社会及政府国家的起源,而是用历史中的具体性与特殊性来说明人类社会及政府国家的起源;4.国家的合法性不是来自于社会契约,而是来源于历史与传统;5.保守主义只承认具体历史文化中特殊的人,不承认理性哲学作为出发点的抽象的人;6.保守主义强调民族特性、民族精神、地方分权、自主组织、分散社团、人的自然差异以及由此差异带来的身份地位阶级的不同,故保守主义承认并追求事物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反对用普遍性与平等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7.保守主义主张国教,因为国教有两大功能:一是赋予政府、政治与社会联系的神圣性,一是国教产生的强大教会可以限制国家的专制权力,故保守主义反对把宗教看做是纯粹个人的事;8.保守主义反对自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个人主义传统,认为这种传统造就了“无根的”“无生命意义”“毫无关联的”单子式的个人和同质的大众,从而破坏了社会的联系,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动荡,为极权主义的产生准备好了群众基础,故保守主义主张群体(家庭、宗族、社团等)对个人具有优越性;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并认为正是自由主义鼓吹的个人主义破坏了“中间性团体”,为极权主义的产生铺平了道路;9.保守主义反对民主制,认为民主制是一种最无耻最大胆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尚能本能地承认社会的自主、权威、秩序以及构成社会的各种群体,而民主制则欲摧毁之、取代之,将社会的多样性纳入自己均质的平均主义模式中;10.保守主义反对进步主义(历史进步观),因而反对工业、商业、技术对人性的破坏、都市生活对家庭乡情的破坏、货币流通形式的财产对土地不动产的破坏、妇女解放运动(女权运动)对女性天然家庭角色的破坏,故保守主义主张用“中世纪价值”以及中世纪的社会经济模式来解决进步主义(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

Russell Kirk在《保守主义的心灵》 一书中进一步指出保守主义有 6 个特征:1.信仰超越的秩序,相信这种超越的秩序同良心一道统治着社会。认为政治问题本质上是一宗教问题和道德问题,坚信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人类理性或哲学不能探究与测度的伟大力量,而真正的政治是一种理解与运用超越于人类心智之正义的艺术,狭隘的理性不能满足人的这种追求超越正义的宗教需要;2.喜欢事物的多样性,相信人类存在的神秘性,反对狭隘的一致性、平等主义和激进的功利目标,反对社会中的“逻辑主义”;3.相信文明社会需要等级秩序,认为在人们之间抹去自然的差别,就会导致寡头统治的产生。不反对上帝面前最根本的平等和法律面前的平等,但激烈反对身份地位的平等,认为身份地位的平等是对人的奴役;4.主张自由与财产紧密联系,认为取消财产占有的私人形式,极权国家就会产生。衡量经济的标准不是经济的发展进步,而是经济的占有形式;5.相信传统礼俗构成社会,不相信知识渊博的学者和精明的经济学家可以按照抽象的计划建构社会。传统、合理的成见、过去的习俗都可以抑制人的无政府冲动,并能够抑制求新者争夺权力的冲动;6.反对激进的改革,主张谨慎的改革,认为谨慎的改革才是保证社会不至崩溃的方法,故谨慎是政治家的首要美德。

综上,我们将保守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

第一个特征是反对个人主义,强调秩序与稳定。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推动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动力是时间(历史)和自然(经验),因此,秩序和稳定是首要的。而强调个人理性和个人自由、权利的个人主义会破坏社会作为有机体的完整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思想家梅斯特尔是保守主义批评个人主义的主要代表。伯克、贡斯当、托克维尔等保守自由主义对个人主义的危害也有深刻认识。在托克维尔看来,个人主义是民主的自然产物(个人主义属于民主的血统,只要具备平等的社会环境,就有发展起来的危险),它会拖着个人远离公共生活,使他沉溺于私人生活领域,使人们彼此疏离,其结果必然会削弱社会的凝聚力。也正是个人主义的发展,为国家政治权力无节制、无休止的发展和膨胀提供了危险的机会,也即我们在最广义范围上所说的“多数暴政”的意思。贡斯当对现代个人注重私生活导致的政治上的影响也有很多论述。

第二个特征是不平等主义。由于人在出身、才能、爱好、品德上的差异是自然造成的,因此,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人有高低等级之分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就是建立在这种不平等基础上的。保守主义只承认上帝面前和法律面前的平等,即机会的平等,而反对人们在享用社会价值方面的平等。他们主张不平等的人获得不平等的社会价值是理所当然的,社会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不平等的人一视同仁地提供相同的机会,让他们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自己的最佳状态。如果要人为地抹平这种不平等,强行达到一种人人相同、个个一致的状况,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公道的。与这种人类不平等论相联系的是保守主义的反民主主义。初期的保守主义公开主张社会应该由少数贵族和出自名门的人来统治,多数统治的人民民主是不可能的,是违反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保守主义虽然不像初期保守主义那样公开反对民主,有的人还以民主主义者自居,但他们的民主是有限的民主,是精英统治的所谓开明的民主,同样是反人民民主主义的。

第三个特征是经验主义。《圣经》中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保守主义认为,人的理性、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容易出错,因此,人们进行任何社会变革和政治行动都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重视传统和经验的作用。伯克在他的著作中就不遗余力地渲染人性的脆弱,个人理性的有限以及不同情况下个人行为的不可控、扭曲,所以他相信人类的集体选择。“个人是愚蠢的,一群人不假思索而率然行事也是愚蠢的,但整个人类是聪明的,而且如有时间进行思考,人类的行为就总是正确无误的。” 人类这种聪明的选择在历史中积淀留存。传统体现了积累、体现了时间,也体现了智慧。所以,人类在现实中遇到任何困难,不应“向前看”,通过构想虚幻的未来去解决,而应“向后看”,向历史寻求答案,在传统的智慧中获得前进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个特征是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自由主义认为社会是向善发展的,是基于它的人性向善的思想前提,它一般承认甚至过高估计每个人的理性和道德倾向。而与此相反,保守主义认为人性是恶的,一些保守主义者把人的邪恶归诸于基督教的原罪。他们认为人性的恶是先天的,而且是通过后天努力也无法彻底消除的,因此,保守主义不相信社会或人可以达到至善,从而反对任何改造社会的乌托邦方案——理性设计或革命,重视传统和经验。

可以这么说,性恶论和人类不平等论是保守主义考察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点,他们的全部政治观点都是由此引申出来的,美国政治学家伯恩斯就这样总结道:“我们这一世纪的保守主义者……对人性的社会生活能力的看法是共同的。简单地说,这些学说就是:人性的脆弱和罪恶;普通人缺乏应用理性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多数积极的社会行动形式无益而且甚至有害;民主制度不可能,因此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行政元首,或者某种形式的杰出人物统治,或者少数统治。” 现在的精英统治论、有限民主论或有限度的参与等思想都属于保守主义思潮的范围。

总之,保守主义强调传统,认为传统凝聚着先辈的智慧,是比任何个人和派别都重要的智慧来源,能为人们提供系统而全面的观点;相信秩序和社会连续性,认为秩序、正义和自由是人类社会经验的积淀,是千百年来不断尝试、反思和实践的产物,人类社会不是机器,任何社会的变革都只能是渐进的,而不能像修理机器一样去任意拼装;反对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尤其是有关社会和政治领域的知识的局限性;认同有限政府的原则,认为政府必须承担起维护自由的使命,但同时又不能强大到危及政府所应捍卫的个人自由、私人财产和社会秩序;强调精英人物的作用,认为大众缺乏参与政治和管理的能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应该由精英或权威来管理;维护自由权优先于平等权和财产权的原则等。保守主义反对唯理论,推崇与制度相联系的理性;反对革命,推崇传统和进化;反对漠视和无所谓的态度,推崇价值、伦理和道德;反对动荡和无政府主义,推崇民族和国家;反对构成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而信任经验和未来。保守主义理论对人类均有一个现实的把握,因而对那些高估人类和人类活动能力的极端乌托邦主义极具免疫力。 t7wGJBN7Y8aFKjEYbkmSAesDlGch8ELBDYjWRn86XG6pQP0wdp0XwUsF4iUJ7ep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