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呼吸支点问题

在漫长的声乐教学中,我碰到不少学生问:什么是呼吸支点?这个点到底在哪里?一定要讲呼吸支点吗?不提呼吸支点行不行?就这些容易被困惑的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一)关于呼吸支点的一些说法。

据我查阅中外资料来看,在歌唱界和声乐教育界中,有的人明确提出,在歌唱发声用气时要有呼吸支点,但也有的人根本就不提什么呼吸支点。资料反映,明确提呼吸支点的人数不算很少,但不提呼吸支点而讲气息控制、气息保持、气息支持、横膈膜用力、横膈膜扩张、两肋扩张、后腰支持、把屁股夹紧、肛门上缩、呼吸力的对抗等等,比比皆是。下面我略把提呼吸支点与不提呼吸支点的一些说法列出,以供读者分析研究、学习探讨,决定自我。

1.提呼吸支点的说法:

“在发声歌唱中吸气肌肉群非但不能放松,反而要更加用力收缩与呼气肌肉群对抗,才能产生呼吸支点作用,气才稳健有力。”“呼吸支点在肚脐下四指的地方,气吸得深,支点就深。支点在歌唱过程中不可乱动。” (广西艺术学院梁小珍)

据和兰培尔蒂同时代并熟悉他的学派的人,特别是玛祖里说,这位天才大师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用“有支点的呼吸”来唱。 (“歌唱的学问就是呼吸的学问”)

“歌唱呼吸运动中,在吸气状态保持的基础上,胸廓的扩大、横膈膜的扩展与呼气肌肉的紧张,小腹的收缩形成对抗、平衡。这种对抗、平衡,从生理上讲是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的活动。这两组肌肉群张力的对抗、平衡形成歌唱呼吸的支持点。” (华中师范大学彭晓玲)

“所谓‘忘记喉咙的歌唱’,实际上是因为深呼吸,牵动腹压区肌肉对呼吸乃至对发声的作用,获得深呼吸支点和喉位稳定向下与共鸣的平衡感,歌唱者内在感觉不用喉直接用腹部支点沟通共鸣。” (河北师范学院李泉)

“在唱高音呼气时,小腹要作有力的收缩—形成气息的支点与两肋扩大(由横膈膜、腹肌的张力控制呼气)的对抗作用(形成气柱)是唱好高音的基础。” (广东艺术师范学校梁哲)

“我们将这两个地方称为气息的焦点(或支持点)。这两焦点都在腹直肌部位。具体来讲,在腹直肌与扩张的横膈膜交会处形成了上部的气息焦点,亦即针灸穴位中说的中脘穴附近,民族声乐理论中称之为中丹田的部位,在腹直肌末梢与腹内斜肌相接处,亦即针灸穴位中所说的关元、气海穴附近,形成下部的气息焦点,民族声乐理论中称之为下丹田部位。” (安阳师范专科学校郭徽)

“呼吸支点,就是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在呼气发声时,支持和控制气息,让声音均匀、流畅而有节奏地发出,而建立一个对抗力作用的部位。一般认为,这个支点是在中腰上腹部。” (华中师大田晓宝)

“在演唱某些民歌时,不必像美声唱法那样将气吸得很深,支点拉得太下:用气时后腰肌向下向后坐的劲不要太大,心理上想象的气息悠动的轮圈也不要转的太大,气息向上向外输送的‘口子’要小一点,集中一点,象消防龙头那样身大嘴小,声音才能轻柔、透亮、集中。” (辽宁师范大学孔令华)

“呼吸运用得当,可以使发声获得呼吸支点,声音因此而富于弹性和多变能力。因而有无呼吸支点,是自习中自我检查的一条重要标准。” (首都师范大学樊其光)

“歌唱的呼吸,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支持点,既流畅、自然,又灵活松弛。” (东莞师范学校郑杰三)

“低喉位是建立在‘自然、舒服、有呼吸支点’的基础上。因此,要想使喉头相对稳定,就必须加强呼吸训练,使呼吸与喉头位置统一起来。” (河北省张北师范学校尤志国)

“讲课与歌唱均需建立在呼吸支点上。所谓呼吸支点,是指利用胸腔肋间肌、腹肌和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呼出。使气息呼出得均匀而有节制,并根据所发音的高、低、强、弱,调整呼吸的压力和声带的长度、厚度和张力。使有节制的呼气与声带正常的振动密切配合。有了呼吸的支点,大家讲课或歌唱就会感到每个音都是用气息支持的,发出的音不但响亮悦耳,并且有伸缩性和色彩变化。颈部、下腭等均感到舒服。而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以及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气息支点密切相关。因此,建立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良好的呼吸支点,不但会使音乐教师的嗓子不易疲劳,而且还会使其嗓子变得轻松,延长生命力。” (河北省张北师范学校尤志国)

“纯呼吸练习很容易体会到‘呼吸支点’。除常用的‘闻花’、‘喘气’、‘吹蜡烛’、‘打嘟噜’外,我在教学中,经过留意观察,细心琢磨,又积累了一些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平躺在床上’:吸气自然、柔和、深入;呼气平稳、均匀、节制。‘大声斥责或唾弃对方发出呸字’:呼吸富有弹性。‘低声抽泣’:吸气部位快而准;‘膈岸喊人’:气息控制慢而稳等等。这样,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唱呼吸状态,用生活的纯呼吸实例进行启发,并与发声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准确地掌握了‘呼吸支点’和呼吸要领,又有效地锻炼了有关发声器官的机能作用。” (广东艺术师范学校罗国柱)

“在明确‘要吸先吐’及‘要吐先吸’这样的辩证关系下,抓好吸的训练,自然而深入;呼的训练,平稳强劲。掌握后,更重要的是根据幼师学生的实际,加强气息控制的‘支点’训练,和收复与腹肌对抗的训练,这一点是不同自然的。这力量同抬重物时相似,这一环节的训练是苦的,学生是不愿意进行的,但又必须进行和强化的。气与声的结合,声落在气上,声音才有支点歌声才有感染力。” (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刘朗)

“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呼吸练习,(1)慢吸慢呼……(2)快吸快吐……(3)快吸慢吐……(4)慢吸快吐……(5)快吸控制间断吐……。从这些练习中学生逐渐掌握歌唱的呼吸,上胸渐渐地得到放松,身体不再僵直,呼吸支点渐渐地建立在胸腹部位了。”(四川音乐学院唐琳)

2.不提呼吸支点的说法:

“呼气的机能状态和吸气的相反。它的过程是胸部和横膈膜对充满空气的肺部连续不断地、慢慢地挤压。如果胸廓作冲击式动作、肋骨放下得太快,横膈膜突然地垮下来,就会妨碍流畅地送气。” ([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M·Garcia(西班牙)

“应当时时刻刻记住,无论在歌唱时还是在谈话时,只能保持住聚集在胸腔中的气息,其余部分应当是非常放松的。”“气不要用得很多,但是要用受注意力控制的、集中在横膈膜和支气管部位的气息。” (柏林杰出的声乐教授莉莉·列曼L·Lehmann)

“可以把横膈膜的功能比作风箱,它执行着风箱的任务。声乐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善于吸足气和善于正确而节省地使用这些气。歌唱者无论有多么好的听觉和愿望,如果他不会控制气息,那他就唱不准音,或是发出毫无生气的、可怜的声音。”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E·Caruso)

“正确组织呼气,声带下气压同喉部、口咽管道及各上共鸣器官(它们相互关联,并能‘鼓舞’歌唱者的创造性的幻想力)的活动的巧妙配合有着决定的意义。”“歌唱应当总是用气息支持着,不以气息支持的假声和‘低声吟唱’是真正高度艺术歌唱的敌人。” (意大利高音歌唱家札科莫·拉乌里-沃尔皮Giacomo Lauri-Volpi)

“呼吸不宜抬高胸部。好的呼吸使你唱时舒适。以气息支持,可在腰上绑一皮带,将腹下部肌肉拉紧。” (美国男高音歌唱家约翰·亚历山大John Alexander)

“呼吸须有深度。作呼吸时亦须感到打哈欠式,这样喉门便开。”“整个音阶向上唱到高音区时,要感到深度气息的支持。” (美国戏剧女高音歌唱家玛替纳·阿鲁约Martina Arroyo)

“气息支持需要下部肋骨与横膈膜下降。唱时横膈膜向上移。肩不需动,由‘太阳神经’下至腹部,由横膈膜支持气息。” (法国女高音歌唱家雷奇内·克里斯平Regine Crespin)

“歌者应在气上唱,却不是用气唱。须向下呼吸,而非向上呼吸;须将下部紧缩于腹部。用低腹肌与肋骨时下身如石般硬:用此压力如一气球浮在腹上,下层就极坚固。” (男中音歌唱家帕布罗·埃尔维拉PABLO ELVIRA)

“呼吸在全腹部与肋骨下膨胀,中声区不需用全力。唱高音时须加强用气。他常用皮带绑紧腹部,推动钢琴以做练习。” (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

“呼吸应用肋骨下的横膈膜支持。吸气时先将下部装满,在两边肋骨下由腹肌相助。”“在高音上唱‘半声’(mezzo voce)也须由气息支持。” (瑞典男高音歌唱家尼古莱·盖达Nicolai Gedda)

“呼吸时身体须直立,横膈膜靠近肋骨处须扩大,当横膈膜与肋骨全体装满了气,在肋骨下腹部区,你会觉得像一块硬石。如她觉得没有气息支持,她就用腹部去推动钢琴作为练习。” (美国女中音歌唱家玛丽丽·霍恩Marilyn Horne)

“呼吸在横膈膜与肋骨下。当横膈膜下降时,一切肌肉都扩张,不但在前面,且在背部,许多歌者疏忽了此点。气息支持要使喉门打开,如举重的感觉。有人以为压力是在身体下部,其实应在外面。”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戏剧女高音歌唱家希里尔·米尔纳斯Sherrill Milnes)

“呼吸:如生小孩一样,气成为一气球,按照乐句向上向下;有时气球较大,有时较小。”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卢奇阿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

“呼吸:声音愈高,气息支持愈低。”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戏剧女高音歌唱家比吉特·尼尔松Birgit Nilsson)

“不宜用胸部呼吸,不可耸肩与挺高上胸,这样横膈膜不能工作。有人以为气息支持如女子生小孩,但这是德国派的意见。身体任何部位都须工作。用横膈膜可使胸部感到自由。” (美国男高音歌唱家雅·皮尔斯Jan Peerce)

“由中声区至高声区常用低呼吸,不用高呼吸;应觉得气在横膈膜,与肋骨及背区和喉头无关。”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罗白泰·彼得斯Roberta Peterb)

“吸气深至腹部,由肋骨与背部气息支持”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盖尔·罗宾荪Gail Robinson)

“呼吸时,想到肋骨区、横膈膜处好像有一个气球。唱时,常有向外胀的感觉,虽然肋区仍继续向里推动——歌者就觉得靠住那个气球。”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贝费利·西尔斯Beverly Sills)

“声音靠气息支持,不能去推动,让气自然进来。不宜去强迫气息。” (美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丽泰·夏Rita Shane)

“唱高音时觉得喉头、口腔一切都张开,用极大的气息支持。练声时,有时将一支蜡烛放置离口约8寸远,随后试着将它吹熄,可用轻柔气将它吹灭,亦可用轻柔的气息将它吹得轻轻波动。吸气时用背后部腹上部,并非胸部。” (美国著名歌剧家女中音丽萨·斯啼文斯Rise Stevens)

“用横膈膜与胃下腹部呼吸。呼吸要像一块地板,吸住了装满气的气球。” (澳大利亚最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为了歌唱目的,必须控制横膈膜和肋骨,不使它太快地复原到原始的休止状态,但不是通过僵硬的,而是用一种平滑有规律的、有弹性的动作。”“为了达到良好的、在机能上正确的歌唱,达到喉腔的气息必须是一种平滑的、有规律性的、具有一般压力的气流,而不是强迫的压力。” (英籍意大利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Herbert Caesari)

“歌唱呼吸的支持来源于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还需继续工作,不能放松,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歌唱时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呼与吸形成的对抗伴随着一个乐句的演唱始终保持着,只有在一个乐句唱完后才放松,接着吸气。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这样继续下去,直至一支歌曲唱完。关于歌唱呼吸的支持,我理解就这么简单。”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沈湘)

“歌唱呼吸,一般是采用胸腹式呼吸。这种方式的呼吸,就在呼吸的时候两肋张开,横膈膜收缩、下降,腰围感觉稍向外扩张,胸部自然挺起,保持积极的状态;而在呼气的时候,要以吸气的状态为基础,然后有控制地、缓慢地收缩腹肌,同时让胸腔逐渐扩大,将气息均匀、稳健地呼出来;在一个乐句结束的时候,由于腹肌的收缩和胸膛的扩大,横膈膜这时已经自然地上升回到原来的位置;当再开始新的乐句时,又重新吸气,扩张两肋,使横膈膜下降……以致重复上述呼吸过程。”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郑兴丽)

“在歌唱发音的过程中,当呼气肌肉在推动呼气发音,当它相对抗的吸气肌肉必须始终适当用力来控制气息,使呼气能始终稳健而适合发每个音的需要;而当要结束发音,或是要把响音转轻时,吸气肌肉群(主要是横膈膜)必须加强气息控制的力量,用突然加强用力来骤然把气吸回以结束发音,或是大大加强用力来抵消呼气肌肉推动呼气的力量,以促使音量变轻。这样每个音的开始、结束,与过程中的起伏变化才能斩截分明,变化自然,而有伸缩性。应用这样的歌声歌唱才有‘气派’。这就是一般所谓歌唱控制气息的技巧。” (嗓音专家、医学博士林俊卿)

“人体与呼吸相关联的肌肉很多,但主要是腰腹肌肉的反弹力量。当气息充满肺底的时候,肺下叶像吸盘一样实实在在覆盖在膈肌上,也可以说是膈肌托着肺下叶,两者贴在一起,能产生较强的回缩力量。一般而言,上下活动的幅度可达五至七公分,这是学习歌唱者必须挖掘的潜力所在。肺下叶向下伸展,进而给腹腔以压力,并迫使其下移,腰肌、腹肌反射性松弛向外,借以容纳下降的腹腔器官。腹腔器官的下降,腰围、腹壁的舒张,必然产生与腰肌对应的反作用力。当膈肌放松时,这种反作用力使腹腔器官复位上升,尤其当收缩腰肌时,通过腹脏器官的传导,会在肺底形成强大的压力。腰腹肌具有歌唱发声所需要的力度和弹性,并力使之赋予声音的能力。”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系王桂兰)

“怎样运用好气息呢?这是歌唱过程中的关键。因为气息是歌唱艺术的能源,有了气才有强弱,才有节奏的长短、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和感情的表达。故《乐府杂录》一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所谓‘调’,就是歌唱前的准备工作,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放松。做到了这些才能驾驭呼吸,运用好气息以及在呼吸支持下的发声,使气从‘脐间出’,使气息为歌唱服务。”“所谓丹田,据《抱朴子》一书曰:‘在脐下者为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两眉之间为上丹田’。由此可见,丹田之气并非仅是脐下之气,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点,而是指一个区域。是声音发自于人体,借助于体外各种条件的有机结合。因此说气息不是一种单纯的呼吸,而是一种力量,是呼吸器官根据发声的需要而进行的合理活动,是发音器官联合起来的能量、物质、信息三者复杂的有机综合体。” (聊城师范学院陈四海)

“声音在喉,但大部分的力却不在喉;呼吸在肺,但大部分控制呼吸的力却不在肺,这就是所谓歌唱用力的技巧。……‘托住’则是指要用某种力量来控制一些肌肉群的动作,进而使各部分内在的力量达到平衡,而不至于使某些部位用力过多,失去平衡,导致发声上的困难,也可使某些用力得到调整,进而影响到呼吸而达到控制呼吸的目的。” (烟台师范学院音乐系张旭东)

“有人说‘吸气容易保持难’。由于演唱时即在呼气,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慢呼气;保持是为慢呼气,不会慢呼气,就不会保持气息,也就没有力量让气托声出。” (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刘依群)

(二)我对呼吸支点的看法和态度。

分析主张呼吸支点的观点可以看出,确认呼吸支点的具体部位不完全相同,有的清楚标明:“呼吸支点在脐下四指的地方”;而有的则说:“这两组肌肉群(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张力的对抗、平衡形成歌唱呼吸的支点”,没有清楚地标明支点在什么地方,请特别注意,两组肌肉群的对抗不是一个点;有人称“这两个地方称为气息的焦点(或支持点)”,一个地方是“中脘穴附近”,另一个地方是“关元、气海穴附近”,这就是说,“呼吸支点”起码不止一个;有人说:“这个支点在中腰上腹部”。也没有明确表达呼吸支点的具体部位,又是中腰,又是上腹部,到底在哪儿?读者也不明白;还有人称:“所谓呼吸支点,是指利用胸腔肋间肌、腹肌和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呼出。”这种控制力包含着肋间肌、腹肌、横膈膜这三组肌肉的协调运动所产生,更不能说明呼吸支点的部位所在。

本人不赞同呼吸支点的提法,从上面我对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呼气的两点要求来看,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既然在呼气时,我们体内有八个部位产生对气息的支持力感,那么绝对就不是一个点的支持,而是近似于一个体内圆球的区域所在。从上述不提呼吸支点的说法中,我赞同这些说法——“气成为一个气球,按照乐句向上向下,有时气球较大,有时较小。”;“呼吸时,想到肋区、横膈膜处好像有一个气球。唱时,常有向外胀的感觉,虽然肋区仍继续向里推动——歌者就觉得靠住那个气球。”;“丹田之气并非仅是脐下之气,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点,而是指一个区域。是声音发自于人体,借助于体外各种条件的有机结合。因此说气息不是一种单纯的呼吸,而是一种力量,是呼吸器官根据发声的需要而进行的合理活动,是发声器官联合起来的能量、物质、信息三者复杂的有机综合体。”

(三)常见的两种错误的呼吸。

1.浅胸呼吸。这是声乐学习者中最容易出现的毛病。这种呼吸的特征是,吸气时可见双肩明显上抬,上胸紧张,把气吸在上胸口(即锁骨部位),气吸得少而浅,发声时胸腔全部下塌,气息一泄而光。这种呼吸由于部位高,离喉器近,吸进肺中的气较少,不能满足歌唱对气息的大量需求,歌唱者常感到气不够用,其结果必然是搞邪门歪道,寻求用逼紧喉头的方法来歌唱,致使声音发白、发直、干涩,唱稍高一点的音就感到很困难,似捏着嗓子在喊叫。娇嫩的声带长期处于逼紧的状态,又受到气息的猛烈冲击,嗓音容易疲劳,出现沙哑的声音。长而久之,则会出现声带的各种职业病变。

2.过深的呼吸。这是声乐学习者中,有些人会出现这样的毛病。这种呼吸的特征是,拼命用力把气吸到肺底,迫使内脏着力下压,造成下腹部极度紧张僵硬。这是由于学习者对“深呼吸”的片面理解所出现的结果。他(她)在主观上是想把气吸得深一些,这没有错,但他(她)对“深”的程度把握不准,过了。其结果迫使横膈膜过于下降,把操纵、控制气息的部位放在下腹部,忽视了胸廓的扩大和下肋骨的活动宽度。由于呼吸部位过于低下,离开喉器较远,下腹部活动范围又小,不能胜任对呼吸的调节和控制,气息输送的距离过长,运作起来不方便、不灵活。特别是唱快速的作品更来不及,唱高音时气息又供不上,所以造成呼吸器官僵硬、紧张,与发声器官不能形成高度的协调、统一,使发出的声音空洞无力,既虚又暗。同时,音准往往容易偏低。

要纠正以上错误呼吸的方法,必须学会我前面提倡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运用正确的呼吸部位进行歌唱,关键是要用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后,体内所产生的各种力感部位来协调、统一均衡地对呼气支持与控制。 OJWMUijRQIMsDpHKWrztRaqIXNRjqnXTlSKB/k8Jk/5thKmN0ul6lp/fQjGonM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